一个城市发出多少有份量的声音,有多少事件被世界关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品牌的影响力。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具有文化魅力的城市,无不打造出一台具有独具特色的城市主题文化大型演出节目,以此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甚至造成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重大的城市主题文化大型演出,背后隐藏着城市品牌营销的重大机会,而抓住这样重大的机会,发出自己城市的声音,就可能借此机会大大提升城市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特色鲜明的城市主题文化大型演出所形成的影响力,知名度与吸引力形成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甚至可能造成更多不可想象的品牌效应。当一个城市文化品牌比较模糊的时候,通过一台城市主题文化大型演出来强化城市的文化品牌魅力是一个城市文化品牌迅速得到彰显的最好方法。
城市主题文化大型演出,是一个城市的强势文化品牌,是一个城市强势文化符号和文化名片。城市主题文化大型演出,就是用一个城市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营造城市自身特有的文化魅力,以其提升城市品牌的一种行为。城市主题文化大型演出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品牌、魅力、知名度和影响力。
胶州文化具有悠久的传统和深厚的底蕴,是个文化资源大市。但是,在文化品牌上却没有一个影响世界的文化品牌,要想改变这种被动局面,要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牌,扩大胶州的国际影响力,就必须打造一台具有世界文化水准的大型主题文化演出,以此,彻底改变胶州无大文化品牌的被动局面。
随着胶州打造“世界秧歌狂欢之都”的目标,胶州迫切需要一台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有现代时尚风情,能够代表胶州城市文化品牌的大型主题演出节目。
什么样的城市主题决定什么样的城市文化品牌,已确立主题文化的城市,其文化品牌也应该是与主题文化相一致的,那么这个城市就应该有与主题文化相适应的大型主题文化演出节目,大型主题文化演出品牌。
近年来,以城市主题文化为背景的大型实景演出和大型主题演出节目不断推出,无不体现出国人惊奇,世界震撼的宏大气势。《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印象丽江·雪山》、《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长恨歌》、《大宋·东京梦华》、《云南映象》、《丽水金沙》、《土风苗韵》、《大河秀典》、《京华紫烟》、《天骄·成吉思汗》、《中华泰山·封禅大典》、《道解都江堰》、《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桥》、《印象·大红袍》、《印象·北部湾》、《印象·海南岛》、《希夷之大理》、《蒙山沂水》、《浪漫天涯》、《宋城千古情》、《夜泊情怀》、《梦回大唐》等一幕幕极具震撼力和冲击力的大型实景演出和大型主题演出节目,无不把城市的主题文化极具艺术魅力地展示在游人面前。一位世界旅游组织官员看了《印象·刘三姐》后这样评价道:“这是全世界都看不到的演出,从地球上任何地方买张机票来看飞回去都值得。”而另一位美国观众看了《云南映象》后说:“《云南映象》让我认识了云南,认识了西双版纳,认识了世界还有这么美妙的地方,《云南映象》让我对云南、对西双版纳如此向往”。这就是一个城市的大型主题演出给城市带来的品牌效应。因此,各个城市都在挖掘自己的主题文化,力图通过一场大型主题演出来展示城市的文化魅力,力图通过一场大型主题演出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牌,这一切已经成了一个城市能够吸引世界、影响世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因此,胶州要想吸引世界,影响世界也需要打造一台具有世界影响力和震撼力的大型主题演出节目,以此通过大型主题演出节目来提升胶州的国际知名度。
目前,胶州打造人文胶州,而支撑人文胶州建设的首先是文化。胶州要做人文胶州,就必须做大做强文化品牌,就要充分利用胶州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主题文化品牌,把胶州主题文化通过一场灵动飞扬的大型主题文化演出形式展示出来,让胶州的主题文化从历史中走出来,从传统中走出来,从书本里走出来,让主题文化鲜活起来,让城市主题文化景观呈现在世界面前,使胶州的城市主题文化在大型主题演出中放射出无穷的艺术魅力。胶州必须在大型主题演出上进行突破,从主题文化中找到与世界文化接轨的突破口,精心打造一台大型主题演出扛鼎之作,它不但可以改变胶州不缺文化但缺文化经典的空白,也将改变胶州文化品牌的结构,改变胶州文化的格局,对胶州打造人文胶州将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胶州打造一台大型主题文化演出,将是胶州文化品牌建设的破冰之举,也是厚重的传统隐性文化资源,挖掘利用的功德之举。
胶州有两大文化特色可以打造出中国独一无二的大型主题演出节目。一是胶州的秧歌,胶州秧歌在中国秧歌中其舞蹈动作最丰富,舞蹈形态最优美,舞蹈内容最堂皇,是中国秧歌艺术表现力最强的一种秧歌艺术形式;二是胶州秧歌的舞蹈性,已经把秧歌升华为一种最唯美的舞蹈,这可以说是中国秧歌所没有的现象。这种秧歌和舞蹈融合在一起的秧歌,把胶州秧歌推向了中国秧歌艺术的最高境界,从而构成了胶州秧歌最唯美的艺术形式。这种来源于秧歌,又高于秧歌的秧歌舞蹈,是中国秧歌中的一朵艺术奇葩,其艺术魅力非同一般。同时,在胶州出现的秧歌诗歌,又构成了中国秧歌艺术的又一道文化景观。这种在胶州出现的秧歌诗歌的文化景观,同样在其他地方是不曾出现过的。这就构成了胶州秧歌的独特文化现象-秧歌与舞蹈、秧歌与诗歌。如果把这种秧歌、舞蹈、诗歌影印在一起,就会创造出一个中国大型主题演出上的一个奇迹。中国所有大型主题演出,其艺术元素已经挖掘殆尽,但唯有中国秧歌艺术元素没有被挖掘出来。其根本原因,就是除了中国胶州之外的秧歌,都没有进入舞蹈艺术的层面,更没有进入诗歌的艺术领域。所以,胶州秧歌具备了其他秧歌所不具有的文化特质,这种文化特质是高贵的,是堂皇和华丽的,是唯美的,是可以登上世界大雅之堂的。只要把这一切精心加工,就可以打造出一台中国最有秧歌艺术魅力的大型主题演出节目。从而让国人惊奇,让世界震撼!
根据胶州秧歌的两大特色,胶州应打造一台以胶州秧歌和秧歌诗歌为主题的大型主题演出节目。我们把这台集胶州秧歌与诗歌于一体的大型主题演出节目定名为《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之名取自清末诗人宋观炜的胶州秧歌诗。“扇影衣香”集中体现了胶州秧歌最具艺术魅力的艺术影像和艺术意蕴,从而给了人们对胶州秧歌无限的遐想和追梦,把人们带入胶州秧歌那种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境界之中。《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深入挖掘胶州秧歌诗歌的文化和内涵,并通过秧歌与和诗歌的文化景观再现,构成了一幅胶州最具秧歌艺术魅力的画卷,让人们在一种恍若梦境般的情境中,仿佛置身于胶州秧歌的历史之中,演绎出胶州悠久灿烂的秧歌艺术奇特景观,以盛世繁华的场景,美轮美奂的情境再现,把胶州秧歌的起源、发展到鼎盛时期的堂皇景象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产生一种摄魂夺魄的艺术魅力和令人荡气回肠的艺术震撼。
这台集胶州秧歌与诗歌的大型主题演出节目,以其大创意、大策划、大制作、大气魄、大追求,将为胶州文化注入无限的活力。
这台大型主题演出,对胶州的文化是个大创举:第一为胶州没有中国文化品牌和世界文化品牌创造了一个世界大品牌;第二为胶州未来旅游创造了旅游大品牌,从而彻底的改变了胶州的旅游文化空白现象,也将改变胶州旅游文化的结构,改变胶州旅游文化格局,对未来胶州旅游文化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是一部胶州人民讴歌生命,热爱生活,用豁达、奔放的精神赞美生命的一种生命礼赞。在胶州历史的长河中,不管胶州人民经历了怎样的磨难,走过了怎样的艰难路程,但胶州人民一直与秧歌为伴,一直与秧歌同行,一路走来,把苦难把泪水深深的掩埋,而是以秧歌承载起生命的一切,用最豁达,最奔放的生命状态面对历史和未来,把最壮丽的生命景观呈现在世界面前。这一切的确值得我们加倍珍惜和拥有。这一切是胶州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通过最热烈的秧歌,最唯美的舞蹈,最华丽的诗歌影像把秧歌、舞蹈、诗歌集合成一种中国和世界从未有过的艺术景观,从一个最全新的角度打造出最令人炫目的艺术盛宴。
《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分为十二场,每一场根据清末诗人宋观炜的十二首胶州秧歌诗为基础,以诗人宋观炜诗歌中对胶州秧歌全景式的描绘为主题,把胶州秧歌全景式景观再现,通过诗人宋观炜诗歌的唯美藻饰,使胶州秧歌笼罩上一种瑰丽壮美的艺术景象,以当代审美观照,从而把人们带入一个璀璨夺目、炫目神奇、震撼慑服的艺术意境之中。
第一场:扇影衣香人欲醉
旁白:“胶州是一个秧歌的国度,是一个诞生诗人的地方,在中国只有胶州诞生出秧歌的瑰丽影像。是什么样的扇影衣香打动了诗人幼小的心灵?是什么样的扇影衣香打动了诗人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扇影衣香让诗人陶醉一生,写出了胶州秧歌的千古佳句?一定是胶州秧歌扇影衣香的迷人魅力打动了诗人,让诗人一生对秧歌钟情不止,诗意不绝。这种现象在任何一个诞生秧歌的土地上不曾有过,只有再胶州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才能诞生出这样的奇迹。清末诗人宋观炜正是对胶州秧歌的百般花样、千种奇景、万种柔情的无限钟爱才写出了赞美胶州秧歌的千古佳句。让我们跟着宋观炜的十二首秧歌诗,走进那美仑美奂的胶州秧歌历史时空吧!”
随着旁白的结束,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杏花盛开的美丽村庄,一片片的杏花,把杏花村装扮的如同花的海洋。在这如花的季节,人们载歌载舞,用最美的秧歌来赞美春天、赞美希望。
村民脸上带着笑容、男女老少围成一个圆场,圆场内的男女青年在扭着欢快的胶州秧歌,那欢快、热烈的秧歌让人们扭的格外高兴,观看秧歌的人们越来越多,摩肩接踵,相互拥挤,圆场内的男女青年们越扭越欢,锣鼓声、欢笑声连成一片,整个杏花村沸腾了。幼年的小诗人宋观炜和一群男女小孩挤了进来,看着如此热烈的景象不禁诗兴大发,即兴朗诵出“绿杨城郭杏花村,迭臂挨肩集比邻。扇影衣香人欲醉,笙歌围住一团春。”。随着宋观炜的朗诵,锣鼓声停了,男女扭秧歌的青年停了下来,人们惊奇的打量着幼年的宋观炜之后爆出欢呼声,男女扭秧歌的青年把幼小的宋观炜抬过头顶不停的抛起来,整个杏花村沸腾了,人们为小宋观炜朗诵出这样的诗歌而拍手称快。鼓乐大振,整个杏花村男女老少开始狂欢起来,一边扭着秧歌,一边唱起宋观炜的秧歌歌,秧歌歌声响彻杏花村的上空,整个杏花村变成了秧歌和歌声的海洋。
整个秧歌表演形式以宏大热烈的秧歌表现形式为主。
第二场:妩媚小嫚
一家花园中,亭台、楼榭、假山矗立其中。
秧歌女小嫚在花园中独自扭着秧歌,那妩媚的舞姿、那婀娜的神态、那柔美的动作,把一个少女娇艳的神态表现的楚楚动人。青年时期的宋观炜姗姗走来,禁不住驻足观看。秧歌女小嫚的动作越发矫情、俏丽、婀娜、妩媚,宋观炜禁不住吟出“宫扇罗巾学拉花,巧将艳曲按红牙。汗流香粉纷纷落,萧鼓喧阗日未斜。”。秧歌女小嫚听了后,舞姿更加优美,神情更加妩媚,回首又招来一群秧歌女,小嫚和一群秧歌女一边唱着宋观炜的诗歌一边扭动起来,宋观炜被眼前这群小嫚迷住了,他的目光紧紧盯住眼前这群小嫚,一会也不想离开,好像离开了这个世界美就消失了。
小嫚和秧歌女们越扭情越高,越扭意越浓,好像宋观炜就是为秧歌来到这世界的,好像小嫚就是为诗人扭的,仿佛时间被美凝固了,一幅人世间最美的舞蹈影像被定格,把人们带入一种爱的梦幻当中。
第三场:腰鼓轻锣闹一场
一家大宅院,院内宽敞,建筑堂皇。
院内张灯结彩、鼓乐喧天,一派节日的景象。一只秧歌队敲锣打鼓从外面进来,主人热情欢迎,送上礼品,秧歌队头人收下礼品,指挥秧歌队扭起秧歌。秧歌越扭越欢快,花样不断翻新,样式不断变化。把大宅院扭的热火朝天。
这时,诗人宋观炜的秧歌歌从外面飘唱来“缓舞清歌唱插秧,绮罗风散满城香。谁家不惜金钱费,腰鼓轻锣闹一场。”。大宅院主人听到这歌声,亲自上阵敲起鼓来,整个秧歌队群情高涨,随着主人的锣鼓声狂扭起来。
第四场:威武棒槌
一座古戏台,古戏台上雕梁画栋,其装饰极具戏剧色彩。
随着一阵戏曲的锣鼓声,一个威武的棒槌跳上舞台,通过矫健、威武、利落的动作表演着。年轻的棒槌们其表演的动作非同一般,一会跳跃,一会翻腾,一会大劈胯,一会倒立,把年轻棒槌那种龙腾虎跃的劲头表现的淋漓尽致,随着一个年轻棒槌的个人表演结束,一群年轻的棒槌又跳向戏台,开始扭起来,把年轻棒槌那种威风、勇猛、矫健的精神表现的十分精彩。随着音乐,一种以锣鼓伴奏的民间说唱弥漫开来——诗人宋观炜的棒槌歌:“登场骤听鼓声哗,簇拥人丛面面遮。就里阿侬偏出色,淡红袄子满头花。”。一群年轻的棒槌在说唱中越扭越欢,越跳越狂。
第五场:都是开腔唱《五更》
一座戏院内,台上演着秧歌戏《关东五更》。
台上几个母亲、女儿听着几个闯关东回来的父亲、儿子述说着闯关东的艰难历程。台下宋观炜和一群观众在观看秧歌戏《关东五更》,台上一个父亲随着《关东五更》的秧歌戏戏调,用秧歌戏的舞蹈形式表现着闯关东的种种磨难和历程。随着《关东五更》那悲惨凄凉的唱词“一更里,遇撞着老天爷大雨直倾,淹死了吾兰河十万生灵。多亏了二爹娘阴功积下,爬高山越高龄才逃出性命。二更里闯关东两泪潺潺,第二年跳了行我去放蚕,挑着米爬上山来到蚕场,有狼虫共虎豹(教人)心惊胆颤。三更里闯关东两泪纷纷,第三年跳了行上山挖参,人人说关东山实在好闯,挖几根人参毛儿能值几文?我有心待要往家回转,我手里没盘缠难回家门。五更里闯关东两泪满腮,闯关东十二年来未曾发财。我有心待要往家回转,等一年盼一年实在难挨。”。台上一群秧歌舞者一会表演闯关东呼兰河发大水的情景,一会儿表演闯关东人被大水淹的情景,一会表演闯关东上山养蚕遭遇虎狼的情景,一会表演闯关东上山挖人参的情景,一会表演闯关东人两手空空,无钱回家想念亲人的情景。台上闯关东的亲人们无不被闯关东亲人的苦难和经历深深打动,流下了辛酸的泪水。台下宋观炜和乡亲们也被这一幕幕所打动,《关东五更》戏演出结束后,诗人宋观炜站起来打开扇子,悲情的朗诵到:“佳节追随剧有情,上元已过又清明。怪伊小曲无新谱,都是开腔唱《五更》。”
这一场主要表现胶州人民在苦难岁月中的写照,同时也表现胶州人民在苦难面前敢于抗争苦难的勇气和精神,把胶州人民悲怆壮美的一面展现给观众。
第六场:温柔扇女
一条面对观众的繁华街道。
一群秧歌人正在欢天喜地的扭着秧歌,繁华街道房子前的人们和房子内的人们正在兴高采烈的看着走在秧歌队前面扇女们的表演。一群扇女手持彩扇,用细腻多姿、温柔淑静,含而不露的表情表演着,把人们带入中年女子那种端庄、秀丽、温柔的意境之中。这种秧歌更具有秧歌的表现力,其舞蹈的语汇更加丰富和多彩,把人们带入另一种舞蹈的唯美意境。
扇女的表演打动了所有的男人们的心。男人不停的为之喝彩,不停的向扇女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诗人宋观炜站在闹市的街道一座2层楼的窗前,也在聚精会神的看着扇女们的表演,情不自禁的吟出:“窄窄红襦稳称身,女儿装束更怜人。纤腰倦舞娇无力,团扇轻摇满袖尘。”随后,扇女们的歌声大起,在歌声中扇女的舞姿更加动人了。宋观炜站在窗前不停的向扇女们表示赞许,而扇女们面对宋观炜扭的更加婀娜多姿。
第七场:花扶半面上红墙
一个富丽堂皇的大宅院,亭台、楼榭、假山、红墙、画堂在一面,红墙在一旁。
秧歌的鼓乐声由远而近传来,一个站在花园中的大家闺秀激动不已,急忙跑到画堂去报告这一个好消息,画堂中的另两个大家闺秀也激动的跑出来,突然大宅院中走来一位男士,吓得三个大家闺秀躲藏在假山后面,秧歌队的鼓乐声越来越近,一个大家闺秀急的跑向红墙旁的假山上,在红墙边上向外张望,不顾一切的欣赏着红墙外面秧歌热闹的场景,那情景把人们带入一个大家闺秀被秧歌感染的情景之中。大宅院的男人走开,三个大家闺秀随着院外的锣鼓声扭起秧歌来,把大家闺秀那种热爱秧歌,又怕人看见的心情通过一段表演表现出来。此时,诗人宋观炜的旁白声响起:“怪他女伴太张皇,姊妹相携出画堂。偏是防人偷瞥见,花扶半面上红墙。”。
第八场:浪丽翠花
繁华的街道,灯火阑珊,烟花四起,锣鼓喧天。
一队人们在扭着热烈奔放的胶州秧歌,在喜庆自己的节日。节庆的街道挤满了看秧歌的人群,热闹非凡。秧歌队伍最突出的是翠花,她们娇艳、洒脱,用她们浪丽的舞蹈尽情的扭跳着,别有一番浪丽的风韵。给人一种钟情男子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诗人宋观炜夹杂在看秧歌的人群中,看着一群翠花的浪丽表演,不禁诗意大发,吟出一首:“钗荆裙布髻盘鸦,缓步长歌卖翠花。几度相逢还一笑,今年春色属谁家?”。随着诗人宋观炜的诗歌旁白声,一阵热烈欢快的歌声又响彻在灯火阑珊的夜空中。一群翠花扭的更加热烈,鼓乐声、歌声、秧歌的场面把人们带入一个盛世秧歌舞蹁跹的盛世景象之中。
第九场:击壤歌赓乐有秋
秋天,一朵朵麦垛映衬出丰收的景象。
人们在打麦场上喜庆丰收,喜庆的心情让人们忘记了平时秧歌的套路,扭秧歌的男女狂欢起来,相互快活的扭着,相互快活的逗着,相互通过一种舞蹈语言表达着一种原生态、风流倜傥的狂欢场面。不顾一切的把粗犷的爱、火热的爱表现出来,把人世间最自然的风流倜傥状态表现出来。表现出人们对旧秧歌的求新变异,对用秧歌表现爱情的大胆追求。此场秧歌表现要突破格式化,把那男女相爱的心情用夸张的舞蹈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达到一种最开放的男女相爱的狂热情景。最后,在诗人宋观炜的“击壤歌赓乐有秋,太平时节共嬉游。而今变作风流剧,更有谁将旧谱求。”的诗歌中,把这种男女生命中最风流倜傥的状态表现在世人面前。
第十场:幽默鼓子
繁华的闹市广场,一群人围在闹市广场的周围看秧歌。
闹市广场是一群鼓子的幽默表演。鼓子为了取悦翠花,集幽默之能事,做着各种幽默的动作让翠花高兴。鼓子们一会学武大郎变成小矮人,一会变成猪八戒背媳妇。最后终于把翠花逗的欢天喜地,鼓子的舞姿也越加狂热起来,鼓子们的秧歌扭到无人入境的狂欢境地。随着鼓子们的舞蹈,歌声大起:“小鼓轻摇号货郎,当筵舞袖太浪当。两行红粉生相妒,唐突歌场凭他狂。”歌声把鼓子们的秧歌烘托成了狂欢的海洋。
第十一场:滑稽膏药客
一条面朝观众的闹市。
一群秧歌队伍走来,闹市两旁站满了看秧歌的人们。年轻的姑娘们、妇女们、老人、孩子在两边指指点点,走在前面开路打场的膏药客一边扭着滑稽动作,一边挑逗着站在两边观看秧歌的姑娘,嘴里连珠炮是的叨咕着民间的RAP:姑娘姑娘姑娘姑娘快过来,快快看我膏药客的老风采,想当年我膏药客也是风流汉,只要姑娘们看上一眼就会把我爱(围观的姑娘们向膏药客起哄,膏药客更是乐得自在);之后膏药客又挑逗观看秧歌的媳妇们,嘴里不停的叨咕着民间的RAP:谁家的媳妇这样招人爱,花枝招展跑到大街来,不怕我膏药客粘住你的心,急的你家男人死去又活来(观看的媳妇们又是一阵起哄,之后羞臊的躲向人群里面)。之后膏药客又挑逗观看秧歌的大爷们,嘴里不停的叨咕着民间的RAP:大爷大爷大爷大爷你别躲开,我膏药客就是奔着你家来,听说你家中有个老姑娘,嫁给我膏药客让你乐开怀(老人假装生气的追打膏药客)。膏药客又跑到一位老大娘身边,挑逗观看秧歌的老大娘,嘴里不停的叨咕着民间的RAP:大娘大娘大娘大娘你别躲开,我膏药客就是你娘里的胎,那年你没结婚就生了我,之后送给郎中就对我不理睬(老大娘生气的追打膏药客,之后跑到场子中间,手持旱伞更加欢快的扭动起来)。诗人宋观炜站在街道一旁一座二层楼的窗前,被膏药客的幽默打动,情不自禁的吟出:“罗伞高擎笑拍肩,铃声喧处压场圆。凭谁管领春风坠,让与壶中卖药仙。”。
之后,在音乐的伴奏声中,街道上扭秧歌的人们用RAP的形式说唱着宋观炜的秧歌诗,反复说唱着。
第十二场:且祝“新秧”八倍收
郊外,近处杨柳依依,远处映出胶州八景。如此美丽的景色却游人稀少。
诗人宋观炜和几个年轻人手持扇子在郊游,一边走着一边探讨着什么,之后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欣赏着春天的景色。不一会儿,一群年轻的秧歌人走了过来,在春天的大地上练起了秧歌。这种秧歌与以往的不同,这种秧歌既有优美的舞姿,又有刚健有力的动作,这种刚健有力的动作好似中国的武术表演,一会翻腾,一会儿跳跃,一会儿倒立在地上不停的旋转,一会两人合抱翻滚开来,一会前滚翻,一会后滚翻,一会旋子,一会飞脚,这群秧歌新人练的是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秧歌,这种秧歌叫做武秧歌。这种武秧歌一招一式,把宋观炜惊呆了,这是怎样的一种秧歌啊?既有秧歌的优美舞姿,又有武术的招招式式,气吞山河,力拔乾坤。对此,宋观炜又情不自禁的吟出一首:“冷落春郊几度游,聊翻新曲付歌喉。逢场作戏年年事,且祝“新秧”八倍收。”。
随着歌声大起,这群新秧歌人把胶州文武秧歌的所有高难动作都表现出来了,整个表演龙腾虎跃,把中国秧歌最雄浑壮丽的景观呈现的世人面前,让世人看到胶州秧歌最辉煌灿烂的一幕。
通过上述十二场演出,用诗人宋观炜的十二首秧歌诗歌为胶州秧歌罩上了一种最唯美的人文映像。同时,又用胶州秧歌表演形式对宋观炜的秧歌诗歌进行全新演绎和诠释,使胶州秧歌和胶州诗歌进入到了一种最唯美的艺术境界。这种最唯美的艺术意境,是中国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所不拥有的,是中国唯一的、世界唯一的。这种中国秧歌和中国诗歌所营造出来的艺术冲击力和艺术震撼力直通观众的心灵深处,从而产生中国秧歌和诗歌时空叠印的艺术效果。把胶州秧歌这种民间艺术国粹和中国诗歌这种中国文化最高符号进行一种最高形式的锻造,从而产生让国人惊奇、让世界震撼的效果。
《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的创意:《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的创意是中国所有大型主题演出独一无二的,这个创意本身就说明了这台演出的艺术性、高端性、品牌性。只要通过大策划、大手笔、大投入、大制作、大气魄的精心打造,《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就可以一炮打响。
这台大型主题演出制作好了,在国内可以和“云南映像”相媲美,相抗衡;在国际上可以和“大河之舞”相媲美,相抗衡。对于“云南映像”的优势,其原生态,只是云南一个地方的原生态元素,而《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秧歌语境中最精彩的一种艺术元素。所以它表现的是中华民族艺术国粹式的元素。对于爱尔兰的“大河之舞”其优势只是小民族的舞蹈和语种,而中国胶州秧歌是中国秧歌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国民族舞蹈最重要的一种舞蹈元素。所以,它是中国这个大国舞蹈最重要的形式。同时,《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又把中国这种世界最唯美的人文景观融入其中,这是“云南映像”和“大河之舞”都不具备的文化能力。所以《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具备中国这个大国最优秀文化的基因和特质,必将成为中国大型主题文化演出的最重要的品牌。从而产生让国人惊奇、让世界震撼的效果!
《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的文化价值:《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的文化价值在于它让中国秧歌这种传统艺术通过这一艺术形式精心打造,从而使中国秧歌传统艺术得到了根本性的复兴,让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出了新的时代价值。并得以传承和发扬,从而让人们印证了一个道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将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走向世界,它将突破全球文化统一化的壁垒,在中华大地上鲜活起来,让所有人都明白一个道理,一个民族的传统秧歌会把这个民族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让这个民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可以说,《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不仅是中国的民族艺术瑰宝,也将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它将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树立一个光辉的典范。
《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的舞蹈:胶州秧歌所蕴藏的舞蹈语汇,可以说是中国舞蹈中最丰富的,秧歌、舞蹈、武打都蕴藏其中。所以,舞台表现力非同一般。在舞台舞蹈设计上一定要把上述秧歌舞蹈、武打的所有艺术元素都充分运用,把胶州秧歌的所有舞蹈语汇和舞蹈形式进行大整合,根据剧情的要求进行编排和摆放。把胶州秧歌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十字梅形、四门斗形、两扇门形、反挖心形、正挖心形、大摆队形、弹子头形等变化多端的舞蹈队形和动作按照剧情要求融入其中。同时,还要在使传统舞蹈队形上进行创新,要参考国内“云南映像”和国外的“大河之舞”的舞台经验,创作出既有传统艺术魅力的舞蹈场景,又有现代艺术魅力的舞蹈场景。使整个舞台舞蹈水平有一个让世界观众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整个舞台舞蹈场面要宏大、要有规模、形成一种矩阵式的舞蹈场景,以大气势、大场面、大视觉冲击人们的心灵,震撼人们的心灵。从而唤起观众对中国秧歌的崇尚心态和敬畏之心。
《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的音乐制作:运用胶州传统的秧歌音乐元素,从胶州秧歌曲牌和秧歌戏的上百种曲牌中,找到最有表现力的音乐元素,通过现代最有表现力的配戏手法,营造出大气、恢弘、热烈、奔放的音乐效果。同时,对宋观炜十二首诗歌的配曲,音乐一定要和诗歌意境相吻合,每首诗歌的配曲,一是要非常优美,做为整个演出中最精华的形式体现出来,每首诗歌的配曲要达到让人们能够流行传唱,要悦耳动听;二是注重秧歌打击乐在音乐中的表现,如果打击乐没有震撼力,舞台视听效果就没有震撼力,所以要突出秧歌打击乐在音乐中的地位;三是对传统秧歌曲牌和秧歌戏曲牌要创意,要融入流行元素,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演绎手段去演奏,这样才能被现代观众所接受;四是音乐结构要大气、恢弘、富有激情和爆炸力,让人们能从中听到一个民族的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之声和相互撞击心灵的感受,从而达到一种听觉的盛宴。
《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的舞台布景:把中国最具有秧歌热烈元素的符号在舞台上以各种形式演绎出来,形成中国秧歌符号最浓烈的色彩景观,让观众看到中国秧歌最热烈的元素无处不在,无处不体现出中国秧歌给人精神上的浸润和心灵上的慰藉,从而产生中国秧歌浓烈的色彩符号,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
《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制作团队:《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是代表胶州走向中国和走向世界的文化大品牌。因此,《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的制作团队要达到中国一流,要聘请中国一流的大编导、大导演、大音乐制作人、大舞美设计来进行制作,这样才能保证《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制作的高水平、高质量、高品位。在制作上,要舍得大投入,小打小闹是打造不出精品的,只有大投入才有大产出。整个制作应参照国内“云南映像”和国外的“大河之舞”制作经验,这样才能有大视野、大目标、大理想。这样才能保证把它打造成精品,打造成让国人惊奇,让世界震撼的艺术效果。
《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演出形式:《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是为胶州建立中国秧歌欢乐谷所驻场演出的一台节目,同时也是代表胶州文化品牌到全国巡回演出和世界各国巡回演出的一台节目。
从旅游角度看,胶州要打造旅游大市,旅游强市,要吸引中国及世界的游客,没有一场向《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大型夜场演出肯定是不行的。胶州作为中国秧歌之乡,中国游客和世界游客到胶州来,看不到一台代表中国秧歌艺术的大型主题演出肯定是不会满意的。同时,也吸引不住游客在胶州过夜。而有了《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大型夜场演出,就可以把到胶州旅游的人留在胶州。同时也会通过这场《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大型主题演出提高胶州国际知名度,从而把中国和世界的游客都吸引到胶州来。
从城市文化品牌的角度看,胶州要想打造城市名片,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就必须打造一台有影响力的大型主题演出,通过这场有影响力的大型主题演出把胶州推向中国,推向世界。就像“云南映像”那样产生轰动效应,像“大河之舞”那样产生震撼效应。从而成为提升城市品牌的一个引爆点,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中国和世界都认知胶州,都注意胶州。所以,《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打造成功后,要在胶州中国秧歌欢乐谷驻场演出,要在中国各个城市进行巡回演出,要到世界各国演出。通过这台《中国胶州秧歌秀:扇影衣香》让中国和世界了解胶州,热爱胶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