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       专家团队       |       业务流程        |        业务联系

十、胶州“世界秧歌狂欢之都”城市主题文化产业系统

 

城市主题文化是与众不同的资源和能力,当特质资源没有上升到城市主题文化资源时,这种特质资源价值是普遍的;当它没有被城市主题文化整合时,它的优势是不明显的;当它被城市主题文化开发、利用、整合时,它便变成了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当一些城市还没有掌握这种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时,它成了一种城市与城市之间竞争最具战略性的资源;当一些城市还没有掌握这种战略性资源时,它成了一种城市与城市之间竞争的核心竞争力。纵观世界名牌城市无不形成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维也纳因为形成了音乐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所以它成了世界“音乐之都”;洛杉矶因为形成了电影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所以它成了世界“电影之都”;沃尔夫斯堡因为形成了汽车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所以它成了世界“汽车之都”;拉斯维加斯因为形成了博彩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所以它成了世界“博彩之都”。通过我们对这些世界名牌城市优势资源的分析,这些城市的主题文化优势资源为什么得以形成,无不是在城市特质基础上通过城市主题文化的整合,最终才成为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的,这些城市的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整合过程,不是对城市特质资源一般的加工,一般的垒造,一般的整合,一般的提升,而是对这种城市特质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全方位的一种宏大叙事和矩阵式的铺排,才使这种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得以真正形成。

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的整合与创新,使城市竞争劣势转化为城市竞争优势,使城市文化优势要素转化为城市垄断性的文化资源和唯一性文化资源。城市主题文化资本的垄断性,表现为城市价值的巨大增值。城市主题文化资源是发展城市主题文化产业的基础,城市主题文化产业是对城市主题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文化市场中变为财富,城市主题文化资源不被利用时,只是一种文化现象,当城市主题文化资源变成一种力量,变成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时候,城市主题文化就有了一种穿透力,就有了文化力,就有了财富力。因此,整合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就是对城市主题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和盘点,之后通过资源分类、资源析用、资源排序、资源竞合原则,对城市主题文化资源进行数量和质量,显现和潜在,属管和外取,优势和竞争,拓展与外延,提炼和加工,整合和交叉,功能和形态,品牌和营销,深度和广度,战略和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开发,在城市主题文化资源开发上做足文章,把城市主题文化的附加值开发到最大化、最优化。

当今文化产业建设依靠的是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文化产业创新依靠的城市主题文化造诣,文化产业管理依靠的是城市主题文化管理机制,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掌握依靠的是城市主题文化内核。所以,开发胶州“世界秧歌狂欢之都”城市主题文化产业系统要坚持以下方面:

开发胶州“世界秧歌狂欢之都”城市主题文化产业系统,必须坚持以城市主题文化为核心,充分发挥城市主题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以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深化城市主题文化产业开发,强化一般产业与城市主题文化产业统筹协调,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现代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的产业机制,不断提升城市主题文化产业水平,龙头带动、梯度发展、合理布局,推进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力促文化产业量的扩张和质的突破,努力形成城市建设特色化、品牌化、名牌化的城市发展目标,把城市主题文化产业作为未来文化产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开发胶州“世界秧歌狂欢之都”城市主题文化产业系统,就要走好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的路子,依托胶州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尤其是秧歌文化资源,抓住培育特色、龙头带动、文化兴市三个关键环节,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组织实施一批文化特色鲜明、市场优化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率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文化项目,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秧歌主题文化产业业态培育和产业聚集效应,促进大配套、多层次、宽领域、高质量的秧歌主题文化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使之成为吸纳文化投资的主要土壤和文化产业扩张的主要增长点。

开发胶州“世界秧歌狂欢之都”城市主题文化产业系统,就要加速选择城市特质资源,围绕秧歌文化,彰显秧歌文化,整合秧歌文化,确立“世界秧歌狂欢之都”的发展理念,以挖掘—整合—创新为路径,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产业聚集区为支撑,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强调以建设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秧歌主题旅游观光产业、节庆产业、创意产业、文化产业为主的秧歌产业聚集区,运用市场化理念和项目化手段开发秧歌文化资源,促进秧歌文化与产业对接融合,构建以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文化产业形态,培育以创新性、主题性、融合性、集聚性、极化性、扩散性为主要特征的主题产业体系,带动胶州秧歌主题产业建设的全面发展,使秧歌主题文化已经成为繁荣胶州城市文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成为提升胶州经济产业和产品的文化内涵、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成为促进胶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和创业的重要产业;成为提升胶州城市文化品格、增加吸引力、扩大影响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动力。

胶州“世界秧歌狂欢之都”城市主题文化产业系统开发不是胶州秧歌特色资源一个层面的开发,而是对中国秧歌特质资源的一个整体层面的开发。要把中国秧歌特质资源都整合到胶州来,让胶州成为中国秧歌产业的聚集地。通过抓住胶州文化产业发展振兴的机遇,科学整合秧歌文化资源,大力实施秧歌文化品牌带动战略,构建秧歌特色文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秧歌产业集群,集聚秧歌产业核心优势,紧紧围绕秧歌文化品牌带动战略,立足秧歌文化资源优势,以重大文化项目建设为切入点,集中建设一批精品文化工程,积极培育和发展秧歌文化旅游业、文化演艺业、节庆会展业、工艺美术业、休闲娱乐业、会展收藏文化业、创意产业、品牌企业、新兴文化产业等多元文化产业品牌。

坚持特色做优、精品做强、品牌做响思路,着力实施秧歌景区精品、秧歌文化特品、秧歌休闲新品、秧歌企业名品战略,全力推进秧歌文化产业试验基地和开发区、秧歌主题旅游观光产品和节庆产品、秧歌主题企业的建设,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和休闲娱乐业在秧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催化作用,成立具有竞争优势的秧歌文化集团公司,形成较为完整的秧歌主题产业链,使秧歌文化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和谐,秧歌文化产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和谐。最终将把胶州秧歌文化资源打造成中外游客朝觐的旅游名品、文化产业集聚的平台、市民创业就业的载体、文化产业发展的航母。

中国是秧歌文化大国,其以秧歌文化形成的产业,已经伴随着几亿秧歌爱好者形成了巨大的产业链。秧歌节庆产业、秧歌旅游观光产业、秧歌服装产业、秧歌道具产业、秧歌化妆品产业、秧歌旅游纪念品产业、秧歌音像产业和秧歌派生出来的产业链,构成了一个覆盖大江南北几亿秧歌爱好者的大产业。但目前,这一产业还处于分散状态,还没有一个城市把这一中国受众面最多的产业进行整合。而这一切就为胶州提供了一个打造中国秧歌产业的大机遇、大平台、大载体,就为胶州秧歌产业找到了一个大金矿,只要胶州对这一中国秧歌文化产业进行系统开发和利用,胶州的经济就可以跳跃式的发展和超常规的发展,就可以通过城市主题文化这一特质资源称雄世界。

 

(一)、发展胶州秧歌演出产业(节庆类产业)

胶州有上百支高水平的农民秧歌队,但这些高水平的农民秧歌队,除了参加胶州大型活动演出外,这些高水平的秧歌队大多处于一种自娱自乐的活动,致使这种高水平的秧歌没有向节庆演出的产业化发展,使这种高水平的秧歌失去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相关其它地方的秧歌产业化之路,一些地方的高水平秧歌走节庆演出的产业化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像山西临汾威风锣鼓,一场演出费就几十万,中国各个城市的重大节庆活动无不请山西临汾威风锣鼓到场为荣,就像请到大牌明星一样。山西临汾威风锣鼓一年要演出上百场,一年经济效益上千万。一群原本农民自娱自乐的威风锣鼓变成了地地道道的秧歌文化产业,这说明秧歌是可以创造商机,创造财富,创造GDP的。而胶州的秧歌在全国的秧歌种类中,其秧歌表演形式,秧歌舞蹈内涵、秧歌武术元素,是最丰富的,是中国秧歌最具表现力的一种形式。胶州秧歌完全有能力走向全国的节庆活动市场,创造出一条秧歌节庆演出的产业化之路。其运作方式为:首先在胶州上百支高水平的秧歌队中,挑选一两支高水平的秧歌队,通过克隆、拷贝山西临汾威风锣鼓秧歌演出队的成功经验,之后打入中国各个城市的节庆活动,形成品牌后,在打造若干个秧歌演出表演队,最终形成胶州秧歌节庆活动表演品牌,从而把胶州秧歌推向中国节庆市场。除了把胶州秧歌推向节庆市场外,还可以开发另外一个市场,就是像四川的舞龙、广东的舞狮、陕西的背棍等秧歌演出团体,每年都在全国各个城市的大公园、大旅游景点驻场演出。胶州也可以组织上百支秧歌队到全国各个城市的大公园、大旅游景点驻场演出。这样胶州上百支高水平的秧歌队就可以走出去,形成产业化发展之路。从而让广大农民认识到,秧歌不但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活动,而且是可以挣钱的文化产业。胶州秧歌只有走这样的产业化道路才能使胶州秧歌后继有人,人们学秧歌、扭秧歌不但可以自娱自乐,还可以发家,让广大农民意识到出门挣钱,还不如出门扭自己家秧歌挣钱的观念。有了这种观念,广大农民把扭秧歌当成一种致富的职业、一种致富的手段,扭好了还可以挣大钱、出大名,还可以扭出国门,扭到世界上去,像巴西“桑巴舞”表演团体那样,到世界各地表演,狂欢一样。只要胶州上百支秧歌队有了这种认识就完全可以走出山西临汾威风锣鼓的产业化之路,就可以走出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桑巴舞”产业化之路。

政府在胶州秧歌产业化发展培育方面,应给予一些支持,在培育阶段给予一些文化发展资金,在品牌推广上给予一些政策支持。先支持一两个高水平的秧歌队走出去,之后形成示范效应后,再拉动一大批,这样通过几年的培育发展,胶州就可以有一批秧歌节庆队伍,常年在外参加各个城市的节庆活动和在全国各个城市大公园、大旅游景点进行驻场演出,从而形成庞大的秧歌产业,最后像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桑巴舞”那样成为巴西最大的文化出口项目。

(二)、发展胶州秧歌大院旅游观光产业(旅游观光类产业)

胶州村村有秧歌队,家家都会跳秧歌,这对于发展胶州乡村游是最好的资源。现在乡村游已经由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菜,上升到更高的文化特色要求。像河南濮阳依托杂技之乡的优势,办起了上百家杂技旅游观光大院,从一般的农家旅游变成了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杂技旅游观光,从而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住杂技观光大院,学民间杂技表演,体验杂技艺术魅力的旅游观光,从而使濮阳的乡村游一下火爆起来,吸引了全国的游客到濮阳的杂技大院旅游观光。像这样有主题的乡村游在全国还有很多地方。

胶州依托胶州秧歌的特色资源,完全可以打造出几百个、上千个秧歌旅游观光大院。秧歌旅游观光大院,就让城市的游人到胶州的乡村大院以体验胶州秧歌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观光,让城里的游人在秧歌旅游观光大院中,扭胶州秧歌、听胶州秧歌故事、学秧歌剪纸、吃以秧歌命名的特色农家饭菜。打出胶州乡村秧歌旅游观光的品牌,从而让全国爱好秧歌的游人都到秧歌观光大院来旅游观光,让全国爱好秧歌的游人都到胶州秧歌之乡来体验秧歌的艺术魅力,让胶州秧歌旅游观光品牌打响全国,成为中国乡村最具旅游特色的品牌。

(三)、发展秧歌创意产业(创意类产业)

美国能把中国的宝莲灯、花木兰、功夫熊猫这种中国文化元素打造成动漫超级秀,并风靡世界,赚的钵满盆满。这说明中国文化是极富创意价值的,并可以形成大的创意文化产业。中国秧歌这种大文化元素,至今未被外国的创意家们窥视到,这就给中国人留下了中国秧歌文化巨大的创意空间。胶州把秧歌作为主题文化城市,首先要抢占中国秧歌的创意文化先机,通过一系列的创意打造以中国秧歌文化为元素的动漫电视和电脑游戏软件。

打造一部以中国秧歌为主题的动漫电视剧。动漫电视剧的名字为《中国秧歌王》。故事创意情景:两个中国秧歌高手谁也不服谁,最后讲好以来年秧歌擂台赛为准,谁扭的秧歌种类最多,谁就被推选为中国秧歌王。秧歌高手甲发下誓言后,走遍大江南北,历尽千辛万苦,走一地学一地,把中国上百种秧歌都学到手中。秧歌高手乙发下誓言后却误入歧途,每到一地不是专心致志学习秧歌,而是玩起时髦来,一会学摇摆,一会学霹雳,一会学街舞,一会学国标,最后学了个四不像。在万人瞩目的秧歌擂台赛上,秧歌高手乙表演不伦不类的秧歌遭到亿万秧歌迷的反对,而秧歌高手甲表演的上百种正宗中国秧歌赢来了亿万秧歌迷的欢迎。最后秧歌高手甲在秧歌擂台赛上打败了秧歌高手乙,并被评为中国秧歌王。

中国秧歌王极富动漫创意,秧歌的动作就是集中国舞蹈动作之大成,而秧歌动作又极富动漫特色,把中国上百种秧歌的舞蹈元素通过动漫动作呈现在世界面前,本身就构成了中国秧歌极富创意艺术的景观。而且这种主题形式是中国至今,世界至今还没有被人创作过,所以这一主题一旦被胶州人创意出一部动漫电视剧,就可以达到像宝莲灯、花木兰、功夫熊猫那样的动漫电视剧艺术效果。

开发一个中国秧歌为主题的电脑游戏软件,电脑游戏软件的名字为《秧歌魔幻世界》。《秧歌魔幻世界》的创意为:在一个秧歌魔幻世界中,有一个东方式的宫殿,宫殿内有秧歌皇帝、秧歌皇后、秧歌公主在里面居住,秧歌皇帝和秧歌皇后发出圣旨,谁要是能按照秧歌皇帝和秧歌皇后的指令跳会中国一百种秧歌,谁就会成为秧歌魔幻世界的白马王子。

游戏者可以扮演成白马王子通过一级一级的过关,最后跳会一百种秧歌,最终成为秧歌魔幻世界的白马王子。

此创意游戏软件的开发,不但领略到中国秧歌的博大精深,同时又极富挑战性,在游戏软件上,跳会一百种秧歌可以说比任何一款游戏难度都大,难度越大,其吸引力就越大。所以,此游戏软件开发必将成为游戏爱好者喜欢的游戏软件。同时,又把中国秧歌这种传统文化变成了时代需求娱乐,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又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可谓是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相结合的最好创意。

(四)、发展秧歌年画产业(艺术类产业)

中国秧歌是中国春节最重要的文化符号,而中国年画却没有把这一中国春节最重要的文化符号纳入其中,中国年画大多以静态的人和物表达喜庆的主题,而秧歌这种春节最热烈的动态主题却在年画中没有得到表现,这就给中国年画留出了一个空白。

目前,胶州已经通过胶州秧歌剪纸的形式构成了中国秧歌年画的艺术形式,但只靠胶州秧歌剪纸这一形式,还不能把中国胶州秧歌年画这一艺术形式全面的展示出来,所以胶州要开发中国年画产业,把中国上百种庆祝春节的热闹场面通过年画表现出来,这一中国年画产业的开发,其市场空间巨大。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有十分之一人买中国秧歌年画,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胶州人本来就有秧歌剪纸的艺术天赋,只要稍加培养,就可以画出中国秧歌年画。通过秧歌年画的产业化发展,让胶州成为中国秧歌年画最大的产出地,为胶州秧歌产业化发展又提供了一个发展之路。

(五)、开发胶州秧歌邮品产业

以邮票为基础的邮品开发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载体,除作为邮资凭证外,它还是一种微型的艺术作品,具有社会价值、商品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宣传地方形象、提升地方知名度的一种文化标志和形象展示平台。过去,在人们印象中原本只是邮寄资费标识的邮票,如今,却成了展示当地深厚文化的名片。文化和经济在小小方寸间携手共舞,开辟出蓬勃发展的邮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继广播影视、出版之后,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的第三大文化产业。

现在,到河南各地观光的人,往往会收到这样一份特别的土特产”——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系列邮品。这些邮品成为河南各地招商引资、对外宣传推介的一张靓丽名片。自1999年以来,每年都有河南题材的新邮票发行,邮票首发式已成为各地政府组织重大经济、文化等活动的有效载体。截至目前,河南已有14个省辖市先后一次或多次举办了邮票首发式。目前,河南集邮公司已为18个省辖市政府、70多个县级政府和近2000余家企事业单位开发了形象邮票册,制作个性化邮票近20万版,每年为客户量身定做的邮品近千种,居全国首位。此外,河南60%以上的景区还使用了河南邮政开发的景区邮资明信片门票,这些门票不仅提升了景区档次和文化品位,还对旅游文化进行了二次宣传。

为此,胶州完全能够依托丰富的秧歌文化资源,充分发挥邮票、邮政明信片、商函、报刊等载体作用,在发展邮政文化创意产业上实现大突破。所以,开发以胶州秧歌文化为特色,以邮票为基础,包括邮品礼品册、纪念册、明信片等邮品产业,不仅能够充分展示胶州秧歌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景观,更是胶州秧歌文化向外传播的“文化名片”,对进一步展示、宣传胶州秧歌文化、胶州城市建设成就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提升胶州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美誉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 申请发行胶州秧歌特种纪念邮票,并在2012年秧歌节上举行首发式。该特种纪念邮票要选题精确、设计美观和值得收藏。可以与中国集邮总公司联合开发胶州特色邮品,利用其“国家级”的品牌,提高邮品的品牌度和传播度,以形成规模效益。

二、制作一本体现胶州秧歌文化以及城市新貌的精品邮册《胶州新貌·秧歌情》。该邮册主线以精美的文字及有代表性的图片对胶州秧歌文化以及城市社会新貌进行描述、予以讴歌。《胶州新貌·秧歌情》邮册作为对外宣传和接待礼品,借助这一载体向外界展示胶州秧歌文化和胶州城市建设的新风貌,为胶州“世界秧歌狂欢之都”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推出宣传胶州秧歌文化、胶州旅游的明信片、个性化邮票等系列产品,并将其纳入胶州旅游文化产业营销体系建设规划中。

四、组织专业人员充分胶州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方面面进行深入挖掘,从城市特色文化、城市特色建筑、城市特色景观、城市特色经济、城市特色精神等诸多方面,出版发行一系列的邮政产品。

(六)、建立中国秧歌经济开发区(秧歌类产业)

中国城市乡村扭秧歌的有上亿人,这上亿人的秧歌服装、秧歌道具、秧歌化妆品、秧歌鼓乐、秧歌旅游纪念品,可谓构成了中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面对这么大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市场,中国还没有一个有规模生产这些秧歌服装、秧歌道具、秧歌化妆品、秧歌鼓乐、秧歌旅游纪念品等产业加工集散地。这就使分散在全国各地生产这些秧歌服装、秧歌道具、秧歌化妆品、秧歌鼓乐、秧歌旅游纪念品的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因此,胶州应成立一个以生产秧歌服装、秧歌道具、秧歌化妆品、秧歌鼓乐、秧歌旅游纪念品、秧歌时尚消费品的经济开发区。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把中国生产上述产品的企业,都吸引到这个经济开发区来,从而打造中国秧歌产业最大的产业区和集散区。

把全国各地生产各类秧歌服装的企业都吸引到中国秧歌经济开发区来;

把全国各地生产各类秧歌道具的企业都吸引到中国秧歌经济开发区来;

把全国各地生产各类秧歌化妆品的企业都吸引到中国秧歌经济开发区来;

把全国各地生产各类秧歌鼓乐的企业都吸引到中国秧歌经济开发区来;

把全国各地生产各类秧歌旅游纪念品的企业都吸引到中国秧歌经济开发区来;

把全国各地生产各类秧歌时尚品的企业都吸引到中国秧歌经济开发区来。

这样就会聚集秧歌产品生产的几千家企业到胶州中国秧歌经济开发区中来,形成一个中国最大的秧歌经济开发区。

在胶州秧歌经济开发区生产全国各类秧歌服装。

1)传统类秧歌服装生产

中国有上百种秧歌,那么就可以生产上百中传统秧歌服装。

2)秧歌时尚类服装生产

现代人开始追求中国传统文化,把中国传统时尚文化进行创新,把传统中国秧歌元素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就可以创造出既有中国传统特色元素和现代时尚元素结合的现代时尚秧歌时装。

3)秧歌狂欢类服装生产

随着胶州“中国秧歌狂欢节”的举办,还可以生产出几十种上百种狂欢节游人穿的狂欢服装。把中国上百种秧歌表演图案,秧歌面具,秧歌创意符号印在特制的文化衫上,又可以生产出一系列秧歌狂欢服装产品,随着“中国秧歌狂欢节”影响不断扩大,这一秧歌狂欢节系列服装产品可以扩大到春节等其它节庆活动的消费环境。因此,这一狂欢节系列服装产品可以成为中国节庆的一个代表性节庆服装,赢得几亿人的消费空间。

在胶州中国秧歌经济开发区,生产各类秧歌道具产品。

1)秧歌假面具产品生产

中国秧歌假面具有上百种类别,仅陕西社火假面具就有上百种,仅东北大秧歌的大脑人假面具就有上百种。这些假面具造型各异,种类繁多,深受人们喜爱,是中国人节庆狂欢的必备产品。因此,仅秧歌假面具产品生产就可以达到上千类品种之多。

2)秧歌道具类产品生产

中国秧歌道具种类繁多,像龙、狮子、旱船、旱伞、花灯、骑驴、战车道具产品就有几十种之多。因此,仅秧歌道具产品生产就可以达到上百种之多。

3)秧歌鼓乐类产品生产

中国秧歌伴奏由锣、鼓、鑔、唢呐、笙,等乐器为主。因此,仅秧歌鼓乐器产品生产就有十几种之多。

4)秧歌化妆品类产品生产

除了传统的秧歌化妆品生产之外,随着胶州“中国秧歌狂欢节”的举办,狂欢彩绘和狂欢彩膜也将成为秧歌化妆品的一个新化妆产品,如果随着胶州“中国秧歌狂欢节”的影响不断扩大,中国的春节和各类节庆人们也将把秧歌彩绘和秧歌彩膜绘在脸上,贴在脸上,那么这种秧歌彩绘、彩膜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消费品市场。因此,仅胶州秧歌的化妆品、彩绘化妆品、彩膜化妆品就可以达到上百个上千个种类之多。

在胶州中国秧歌经济开发区,生产秧歌旅游纪念品产品:

1)胶州秧歌人物造型类旅游纪念品产品生产

把胶州秧歌中的小嫚、棒槌、翠花、扇女、鼓子、膏药客的人物造型制作成旅游纪念品,内部装上小电动机,让这些人物造型的纪念品能扭起胶州的秧歌,成为游人喜欢的纪念品。

2)胶州“中国秧歌狂欢节”助威类纪念品产品生产

把人们喜欢的秧歌鼓乐器制作成小旅游纪念品,制作成狂欢节助威呐喊用的小鼓、小锣、小鑔、小唢呐,供狂欢节人们购买。

3)中国秧歌人物造型类旅游纪念品产品生产

把中国上百种秧歌最有代表性的人物造型制作成旅游纪念品,成为游人喜欢的纪念品。把扇西的社火、背棍、广东的吴川的飘色、辽宁海城的高跷等秧歌人物造型制作成秧歌人物表演模型,作为旅游纪念品供广大游人购买。

4)中国秧歌道具类旅游纪念品产品生产

把秧歌中的龙、狮子、旱船、花灯、旱伞、骑驴、战船制作成旅游纪念品供游人购买。

在此基础上,在中国秧歌经济开发区内,在建立一个秧歌旅游商品一条街,再建立一个秧歌旅游商品批发大市场,再建立一个秧歌旅游商品物流基地。从而形成秧歌产业生产区,秧歌旅游纪念品商业区,秧歌商品批发区,秧歌商品物流区的中国秧歌经济开发区概念。文化体制改革方面,以“文化特区”的发展理念,成立中国秧歌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设立胶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会,制定实施投融资保障、环境保障、人才保障、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增强文化体制、机制的活力。

通过上述秧歌产业几大板块要素的系统构建,就形成了一个秧歌产业链长,秧歌产业业态密集,秧歌产业业态庞大,秧歌产业可持续性强的,聚集了中国秧歌要素最多和资源最大的中国秧歌经济开发区。

中国是一个秧歌文化消费大国,中国秧歌消费市场有上千亿之多,胶州抢占了中国秧歌经济开发区这个战略要地,就抢占了中国秧歌消费市场的命脉,就抢占了中国秧歌资源的全部。这一切对胶州经济发展来说是最大的拉动和提升。胶州中国秧歌经济开发区的建立,可以为胶州带来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就业机会,同时,对胶州的经济发展将形成一个新的增长极。

(七)、创办以“胶州秧歌”为品牌的企业

胶州通过“世界秧歌狂欢之都”城市主题文化构建,必定形成以秧歌为品牌的轰动效应,这种轰动效应本身就体现出城市品牌的巨大价值,如何利用这种城市品牌的巨大价值,把这种通过城市主题文化锻造出来的城市品牌,附着在企业的产品上,这是城市品牌附加值最好的体现。因此,胶州应把这种城市主题文化锻造出来的城市品牌注册成商标,之后把这种商标附着在城市若干个企业的产品上,让这些企业的产品通过城市品牌的影响力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之后随着胶州城市主题文化的影响力畅销中国,畅销世界。

目前,胶州地方特色产品众多,但除了像胶州大白菜之外,其它产品都没有什么知名度。所以胶州要注册“胶州秧歌”商标,之后把他冠名给不同企业,不同产品,其冠名的企业和产品类型为:

胶州的酒业类企业;

胶州的烟业类企业;

胶州的茶叶类企业;

胶州的农副产品类企业;

胶州的特色食品类企业;

胶州的饮料类企业;

胶州的服装类企业;

胶州的珠宝类企业;

胶州的旅游纪念品类企业;

通过对上述类企业的产品商标进行冠名,胶州的知名企业和产品就可以通过这一商标品牌让企业的知名度和产品的知名度迅速提升,通过“胶州秧歌”这一金字品牌,把胶州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推向中国,推向世界,从而为胶州的经济发展插上“胶州秧歌”这个金翅膀,为胶州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有力支撑。

“世界秧歌狂欢之都”城市主题文化产业系统作为胶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不仅培植了胶州现代经济的文化产业板块,创造了推动胶州社会发展的结构性力量,同时也营造了有利于文化创意、投资、消费的社会文化氛围,代表了比传统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单一发展模式更为复杂的现代文化建设模式。

通过推动和强化胶州“世界秧歌狂欢之都”的产业功能,优化秧歌产业支持体系建设,加强秧歌产业品牌建设,未来五年,要将胶州秧歌产业集群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秧歌产业集群,力争建设1-2个以秧歌为主题的文化产业试验基地和开发区,形成3家以上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再争取1-2家文化企业上市,开发5-10个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秧歌主题旅游观光产品和节庆产品,力争形成100-200家秧歌主题企业,力争使胶州第三产业每年增值达到10%-20%,未来5年之内,第三产业产值达到胶州GDP50%-60%形成兼顾文化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秧歌主题文化旅游、文化演艺、节庆会展工艺美术业、休闲娱乐业、会展收藏文化业、创意产业、品牌企业、新兴文化产业为重点的全方位发展秧歌主题产业新格局。

最终把胶州秧歌产业变成了一个主题经济形态密集、主题经济形态庞大、主题经济产业链长、主题经济资本附加值高的一种主题文化经济形态。真正实现秧歌特色经济的专业化、集约化、集群化、产业规模化的目标;真正实现秧歌特色经济的资源共享、整体开发、联动开发;真正实现秧歌特色经济的核心产业、支柱产业、关联产业系统发展的价值最大化发展形态;真正实现胶州秧歌特色经济的产业化、市场化、特色化、社会化、名牌化、价值最大化的发展目标,真正实现胶州特色城市建设和打造“世界秧歌狂欢之都”的目标。

胶州“世界秧歌狂欢之都城市主题文化,为胶州的企业提供了一个中国级和世界级的大品牌、大平台、大市场,可以说这种品牌把胶州的企业产品附加值提升了几倍。胶州的企业有了“胶州秧歌这个大品牌,胶州的企业就有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就有进入国际市场的资格,就有了进入国际文化市场的资本。所以胶州的企业要抓住“胶州秧歌这个大品牌,把胶州企业的产品迅速推向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使胶州的经济真正进入中国经济消费的大市场、大循环中。通过“胶州秧歌这个大品牌把胶州的经济真正做大、做强、做精、做优。通过错位发展、强势发展,使胶州的经济产生跳跃式发展、跨越式发展和超常规发展。

 

上一篇:十一、胶州“世界秧歌狂欢之都”城市主题文    下一篇:九、胶州“世界秧歌狂欢之都”城市主题文化
一个辉煌并被人赞叹的城市,
必定张扬着城市主题文化品牌的光辉。
纵观世界著名城市,其形成与发展过程符合高等级城市的普遍规律,同时每个城市又具有其自身的发展个性。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主导地位突出、辐射力涵盖全球的城市主题文化,并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其独特的城市主题文化奠定了他们在世界城市舞台上的地位。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最科学的方法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最重要的保证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先导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的思想源头
纵观世界名牌城市的建立,无不依据城市营造的规律,及时把握住历史的、文化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市场结构的等等方面诸种有利的条件,建构起他们的时装城、电影城、音乐城、绘画与雕塑城、商业城、科学城、体育城……,甚至还有赌城这样十分专业化的城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核心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灵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创新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理论先导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避免城市病的爆发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有核心竞争力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有差异化发展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高端谋划城市的新思想
顶层设计策略的新举措
城市领导工作的新能力
城市文化建设的新机制
特色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世界名城建设的新体系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实施城市主题文化战略定位
确立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目标
加速城市主题文化功能培育
整合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
塑造城市主题文化形象品牌
用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统领城市发展建设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谋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规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建设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管理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营销城市
市长大学堂
文化乐旅
国家发改委
国家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央视网
中国网
凤凰网
中国城市建设网
中国古镇保护网
中国规划网
中国城市战略网
扬帆奥运
  友情链接: 中小城市文化建设网 中国市长协会 中国城市文化网
版权所有 © 北京付宝华城市主题文化发展中心 
地址:北京南三环东路 27号 芳群公寓 A座  京公网安备110106006171号 
电话:010-8767 3832 邮编:100078  京ICP备14045311号-1

网站共有 41073130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