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是城市文化的一种有形展现,是物化了的城市文化,物化了的城市意象,物化了的城市艺术品。雨果说:“人民的思想就像宇宙的法则一样也有他自己的纪念碑,最后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城市主题文化给予城市建筑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一幢有特色、有文化内涵的建筑物是一座丰碑,体现着一种思想观念、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审美情趣、一种精神气势,它们有性格、有表情,都深含着一个城市的文化主题,述说着一个城市的文化思想,阐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理念,在城市发展史上闪耀着恒久光辉,构成了城市的建筑语言和音符。其所蕴含的城市主题文化可以折射出所处环境的文化传统、人文精神,同时也以其自身诠释着美的魅力。
而城市标志性建筑系统是城市形象的第一体现者,尤其大型公共文化建筑和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城市特色文化的重要窗口,是展示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的重要景观,是城市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城市标志性建筑展现的城市主题文化,可以使城市的主题景观鲜活与直观的呈现在世人面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了和震撼力。一个好的标志性建筑可以让城市魅力四射,声名远扬。
所以胶州的标志性建筑,要有胶州的文化气象,要有胶州的文化气派,要有胶州的文化张力,成为人们认知胶州,感悟胶州的文化标志。
胶州文化中心、胶州大剧院、胶州图书馆、胶州影剧院是展示胶州特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是展示胶州特色文化的重要窗口,是展示胶州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的重要景观,是胶州城市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具有胶州特色文化的符号意义和标本意义。如何设计好胶州城市文化四大标志性建筑,如何把胶州具有符号意义和标本意义的文化在四大标志性建筑的风格上体现出来,决定着胶州城市文化的特色和品位,决定着胶州城市形象和品牌。因此,胶州城市文化四大标志性建筑,一定要把握住胶州文化的特质和精髓,把胶州最具特色的文化以极具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让人们看了后就能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让人看了后就能马上感受到这就是胶州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标本。只有把胶州文化四大标志性建筑建设成真正体现胶州标志性文化的符号式建筑,胶州城市文化四大标志性建筑才能起到烘托胶州城市特色文化、展示胶州城市特色文化、升华胶州城市特色文化的审美作用和功能作用,才能起到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牌,打造中国名牌城市和世界名牌城市的作用。
胶州城市文化四大标志性建筑一定不要像其他城市那样脱离城市主题文化,追求所谓的超现实主义的怪、奇、特的设计理念,一定要明确城市文化四大标志性建筑的使命感,一定要明确城市文化四大标志性建筑所承载的责任,一定要明确城市文化四大标志性建筑所要表现的是城市标志性文化符号。只有准确把握这一设计主题,城市标志性建筑才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否则怪、奇、特的建筑风格很刺激、很振奋,但经过仔细品味,实际上是一种城市的假文化和伪文化。这种城市假文化和伪文化的建筑,既塑造不了城市形象,又提升不了城市品牌,也不能成为城市的名片,更不能成为城市文化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一个城市的文化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城市特色文化的形象标识,这种形象标识有的是通过建筑风格的抽象形式表现的,有的是通过建筑风格具象形式表现的,具象和抽象表现形式最本质和最终的目的是表现城市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文化特质。而对一个传统文化非常厚重、非常鲜明的城市,城市标志性建筑的风格应以具象的城市文化来体现。而对一个传统文化比较少的城市,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风格可以采用抽象的形式来体现。而胶州的传统文化非常鲜明,所以城市标志性建筑风格应采用具象的形式来表现。胶州是中国秧歌之乡和剪纸之乡。这种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色彩斑斓的文化特色,已经弥漫在城市的历史和空间里,即使没有在过去的城市标志性建筑上体现出来,也已经在人们的心灵空间里徜徉徘徊,镶嵌在人们的心灵意象中,已成为一个标志性符号深深印记在人们的心灵空间和城市的历史空间里。这种历久弥新的城市文化,既是城市的历史,更是城市的未来;既是城市的人文情怀,更是城市的精神载体。所以,胶州的城市文化四大标志性建筑应该以秧歌文化、剪纸文化作为胶州城市文化四大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主题。这两大主题对胶州城市文化四大标志性建筑风格设计,从时间纬度上,从人文纬度上,从空间纬度上都经得起时间上的考验、文化上的考验和城市空间永恒魅力的考验。它是胶州文化最重要的资本,它是胶州文化最靓丽的景观,它是胶州文化最高的文化品格,它是胶州文化最唯美的意象。所以,胶州城市文化四大标志性建筑主题设计风格一定要表现出秧歌文化、剪纸文化的符号意义和标本意义。只有按着两大主题设计胶州城市文化四大标志性建筑,胶州城市文化四大标志性建筑才能独树一帜、鹤立鸡群、精美绝伦、高雅富丽。才能把胶州主题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出来,从而真正成为胶州城市文化符号的标志性建筑。
(一)、建设胶州文化中心
胶州文化中心标志性建筑的主题设计理念应以胶州秧歌文化中最重要的“扇影”为主题。
“扇影”意象作为胶州秧歌文化最特殊的符号,已经深深影印在胶州人民的心智中,已经影印在胶州历史的时空中,清末诗人宋观炜的秧歌诗:“扇影衣香人欲醉”,把人们带入了无限的遐想之中,把“扇影”那种美仑美奂的意象影印在了人们心中,让“扇影”成为胶州最有魅力的文化符号,并永恒印记在胶州的大地上。这是胶州最有魅力的文化符号,这是胶州最有魅力的文化心智,不用按图索冀,人们就能找到扇影的心智图像。胶州每个人的心中都镶嵌着一个美丽的扇影,每个人的眼前都浮现着一个美丽的扇影,不管历史多么久远,不管时空怎样变换,都挥之不去,抹之不去。扇影已经成了胶州人们心中的一个永恒,定格在人们的心灵中。这种扇影情愫已经深深融入在胶州人们的精神里和血液中,成为胶州人们一种最唯美的徽记和情愫代表。因此,胶州从历史、从人文、从人们向往都需要建立一个只有扇影唯美意象建筑风格的标志性建筑来传承和展示扇影那动人心魄的魅力。
胶州文化中心标志性建筑的主题设计风格为:在深灰色大理石的基座上,三把呈打开状的扇子形建筑展现在人们眼前,这三把硕大的扇子形建筑,宛若三个美仑美奂的扇影放射出独特的魅力。这三把呈打开状的扇子形建筑,通过前后高低、左右错位的排列,构成了一个以扇影为唯美意象的群雕。这三组以扇影唯美意象的建筑,它们前后相互映衬,左右相互重叠,形成了一个充满妙曼、雅丽、飘逸、美仑美奂的扇影唯美意象建筑景观,并把扇影那种独有的文化信息传递出来,把人们带入“扇影衣香人欲醉”的境界,让人们不用解读就能感受到,这是胶州独有的文化徽记,独有的文化符号。
从整体上看,三把呈打开的扇子形建筑是一个建筑群组,但每一个扇子形建筑又是一个建筑单体,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第一个呈打开状的扇子形建筑为中国秧歌大讲堂,中国秧歌论坛中心;第二个呈打开状的扇子形建筑为中国秧歌书画展览厅,中国秧歌摄影展览厅;第三个呈打开状的扇子形建筑为胶州市民文化艺术活动中心。
通过上述主题风格设计和主题功能安排,使胶州文化中心标志性建筑真正成为张扬秧歌文化、展示秧歌文化、传承秧歌文化、升华秧歌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胶州文化中心以扇影为唯美意象,它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将会超过国内其他文化中心,它不但是胶州的文化标志性建筑,同时是中国秧歌文化的一个圣地,有了文化圣地感,中国爱好秧歌的人们就会来朝拜。胶州文化中心因此也将成为胶州文化的新地标,中国文化的新地标。用扇子来诠释这座城市,这是扇影散发出的永恒魅力。
(二)、建设胶州大剧院
胶州大剧院的主题设计理念应以胶州“秧歌剪纸”为主题。
胶州秧歌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美感,通过灵动飞扬的秧歌剪纸艺术形式,把胶州秧歌人那种热烈、奔放状态表现的惟妙惟肖,这种胶州秧歌剪纸艺术,已经成为胶州城市的一种视觉景观,它不但影印在人们的脑海里,更印记在城市的空间中,它已经成为城市中一种视觉符号,通过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一种最用永恒的魅力。把胶州秧歌剪纸艺术固化在胶州大剧院标志性建筑上,可以说是对胶州秧歌剪纸艺术最好的诠释。
胶州大剧院标志性建筑的主题设计风格为:胶州大剧院标志性建筑的外形是一个长方形建筑,其寓意为展示秧歌剪纸的艺术之窗。胶州大剧院两个长方形的建筑墙面,恰似一个以城市空间尺度展示秧歌剪纸的艺术长廊,通过灵动飞扬的胶州秧歌剪纸艺术,把胶州秧歌那种最热烈、奔放的生命状态,通过这个公共载体向人们表现出来,向人们传达一个宏大的、浓烈的秧歌生命意象。把胶州董雪松创作的《胶州秧歌人物——三弯九动十八态意象》秧歌剪纸的作品以镂空雕塑的形式固化在大剧院的左侧墙面上;把胶州王传英创作的《胶州大秧歌》秧歌剪纸作品以镂空雕塑形式固化在胶州大剧院的右侧墙面上;把胶州田湉创作的《劲舞》秧歌剪纸的作品以镂空雕塑的形式固化在大剧院的后墙面上;把胶州陈立芳创作的《团扇轻摇满袖尘》秧歌剪纸的作品以镂空雕塑的形式固化在大剧院的正面墙面上。通过上述胶州秧歌剪纸的艺术藻饰就把胶州秧歌剪纸艺术美仑美奂、绚丽多彩的展现在城市的空间上,固化在胶州大剧院的这座标志性建筑的身上,从而使胶州秧歌剪纸艺术在城市空间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使整个大剧院变得多姿多彩、绚丽缤纷,整个胶州大剧院看上去就宛若一幅胶州秧歌的狂欢图,把胶州人那种对秧歌的挚爱,那种生命的激情通过胶州大剧院这个公共艺术标志性建筑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通过这样的主题设计,让人一眼就能看到胶州的秧歌文化,一眼就能感受到胶州的秧歌文化,从而在游人的心目中树立起一种秧歌的图腾感和敬畏感,这样的标志性建筑正是胶州人们精神磁场。
胶州大剧院内部结构功能:在大剧院内部左侧一边设胶州秧歌剪纸文化展览厅,秧歌旅游纪念品商店;在大剧院内部右侧一边设贵宾休息厅、观众休息厅、茶室、酒吧。大剧院内部的前面为舞台,大剧院中间部分为观众席。大剧院内部装饰风格应以秧歌艺术元素为主,使观众在剧场中能够感受到秧歌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大剧院舞台后面,应设演员化妆室,演员休息室、演员宿舍、道具仓库。使大剧院既是一个充满秧歌文化的艺术殿堂,又是一个功能先进,完善的现代演出场馆,从而为胶州文化活动提供一个充满传统秧歌文化氛围又能承载现代各种大型演出的场馆。
(三)、建设胶州图书馆
胶州图书馆标志性建筑主题设计理念应以胶州清末诗人宋观炜的‘秧歌诗歌’为主题。
胶州图书馆既是一个市民吸收知识的殿堂,同时又是代表城市文化符号的标志性建筑。如何把胶州的标志性文化融入到胶州图书馆的建筑造型上,是决定胶州图书馆既能承载公共文化功能,又能体现标志性建筑文化符号的关键。因此,胶州图书馆建筑造型设计,建筑造型设计应从胶州独有的诗歌文化底蕴中挖掘出最有价值的文化符号,把这种最有价值的文化符号镶嵌在图书馆建筑造型上,以此体现胶州图书馆的文化气象和文化精神。我们认为在胶州图书馆风格造型上最有符号意义和标本意义的应属胶州清末诗人宋观炜的胶州秧歌诗,宋观炜的胶州秧歌诗可以说是开创了中国秧歌诗歌的先河,也可以说是中国创作秧歌诗派的鼻祖,所以把宋观炜的胶州秧歌诗作为胶州文化独有的符号镶嵌在胶州图书馆的外部造型上,最能代表胶州文化的大气和高远。
胶州图书馆标志性建筑的主题设计风格为:整个胶州图书馆如同一部打开的——清末诗人宋观炜的秧歌诗集,诗歌集分为三页,每一页为图书馆的一个建筑体,每个建筑体相隔三十米。第一页正面以宋观炜伏案写诗的情景浮雕为载体,看上去把人带进一种秧歌诗歌的梦境之中;第二页正面以宋观炜描写胶州秧歌人物小嫚、棒槌、扇女、翠花、鼓子、膏药客为内容的诗歌情景浮雕为载体,通过这些情景浮雕的展现,把胶州人那种热烈、奔放的生命景观展现出来,这些描写胶州秧歌的诗歌是:
(1) 小嫚
宫扇罗巾学拉花,巧将艳曲按红牙。汗流香粉纷纷落,萧鼓喧阗日未斜。
(2) 棒槌
小鼓轻摇号货郎,当筵舞袖太浪当。两行红粉生相妒,唐突歌场凭他狂。
(3) 扇女
窄窄红襦稳称身,女儿装束更怜人。纤腰倦舞娇无力,团扇轻摇满袖尘。
(4) 翠花
钗荆裙布髻盘鸦,缓步长歌卖翠花。几度相逢还一笑,今年春色属谁家。
(5) 鼓子
登场骤听鼓声哗,簇拥人丛面面遮。就里阿侬偏出色,淡红袄子满头花。
(6) 膏药客
罗伞高擎笑拍肩,铃声喧处压场圆。凭谁管领春风坠?让与壶中卖药仙。
第三页正面以宋观炜描写胶州秧歌诗的情景浮雕为载体,通过情景浮雕把胶州人那种热烈的生命景观展现出来,这些描写胶州秧歌的诗歌是:
(1) 绿杨城郭杏花村,迭臂挨肩集比邻。扇影衣香人欲醉,笙歌围住一团春。
(2) 缓舞清歌唱插秧,绮罗风散满城香。谁家不惜金钱费,腰鼓轻锣闹一场。
(3) 佳节追随剧有情,上元已过又清明。怪伊小曲无新谱,都是开腔唱《五更》。
(4) 怪他女伴太张皇,姊妹相携出画堂。偏是防人偷瞥见,花扶半面上红墙。
(5) 击壤歌赓乐有秋,太平时节共嬉游。而今变作风流剧,更有谁将旧谱求。
(6) 冷落春郊几度游,聊翻新曲付歌喉。逢场作戏年年事。且祝“新秧”八倍收。
通过上述清末诗人宋观炜的十二首秧歌诗歌情景浮雕,把胶州最有文化符号意义的秧歌文化固化在了胶州图书馆的标志性建筑上,从而把胶州秧歌文化灿烂的景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胶州图书馆标志性建筑的结构和功能:胶州图书馆在有了标志性外形后,主体建筑为四层楼高(暂定)。主体建筑分为三个实体立面,每个立面相隔约30米,三个立面的前面为宋观炜诗歌图案浮雕,后面为通透玻璃的各种藏书室和阅览室,三个立面连接处由通透的玻璃廊道相连接。胶州图书馆里面应设藏书室、阅览室、资料查询室、图书室、图书商店、休息厅、图书论坛报告厅等场馆。
(四)、建造胶州影剧院
胶州影剧院标志性建筑的主题设计理念应以胶州秧歌‘火红的彩绸’为主题。
在胶州秧歌中最能代表喜庆的符号,是人们舞动的大红色彩绸,大红色彩绸代表着胶州人们生活的红红火火的象征,人们舞动起大红色的彩绸就舞动起了生活的希望,人们舞动起大红色的彩绸就舞动起美好的未来,大红色彩绸像胶州人民生命中的一团火,燃烧起一片火红色的明天。因此,用火红彩绸飘动的形态,做为胶州影剧院的造型,以舞动的生命作为建筑的主题,体现出胶州人民热爱秧歌的生命景观。
胶州影剧院标志性建筑的主题设计风格为:整个影剧院的外形是一个起伏飘动的大红色彩绸,犹如天边飘来的一片大红色彩虹降临人间,起伏飘动的大红色彩虹极富韵律感和色彩感,把建筑隐藏在其中,整个影剧院就像一个巨大的大红色彩虹雕塑,给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一种遐想和憧憬,同时也寓意出胶州秧歌喜庆热烈的气象。
整个影剧院的外形设计,犹如一个硕大无比、起伏飘动的红色彩绸,灵动飞扬的飘洒在大地上。大红色彩绸起点为飞扬起始状态,之后向下凹伸出一个巨大的弧度之后,向上起伏飘动,波浪形起伏飘动的部分为影剧院的整体建筑部分,起伏飘动的尾部为影剧院的正面门脸,正面门脸起伏飘动的大红色彩绸为不规则飘动形态,正面门脸上方起伏飘动的大红色彩绸继续向上飘动,正面门脸下方起伏飘动的大红色彩绸给人一种随风飘动的感觉,整个影剧院如同天边飘来的一束火红彩带,使整个影剧院就像一组巨大的红色彩绸雕塑,给人一种美好生活的遐想和憧憬,同时也寓意着胶州秧歌火热喜庆的气象。
整个影剧院都隐藏在极富韵律感、雕塑感和色彩感的意象之中,让人了浮想联翩,把胶州人们生命中最热烈奔放的状态通过这一舞动的大红色彩绸表现出来,从而让人们看了之后,产生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
影剧院的内部功能为:除了大影院外,还应该有数个小影院。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人们观看电影的服务需要。
通过上述城市主题文化四大标志性建筑外形风格主题设计,把胶州秧歌的文化符号固化在了四大标志性建筑上,使胶州城市空间充满了浓烈的主题文化氛围和主题文化气象。通过这四大文化标志性建筑,彰显了主题文化的魅力,塑造出了主题文化最靓丽的景观。这四大标志性建筑的空间组合使胶州主题文化张力向周围辐射,使整个城市空间富丽堂皇、神采飞扬、绚丽多姿、仪态万方。这四大标志性建筑的建设成功,将使胶州的文化地位骤然上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更加鲜亮。
现在,中国的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一律追求怪、奇、特,只有夸张的气势,而毫无文化内涵。而胶州这四大标志性建筑,无论在文化上还是在建筑风格上都完全的体现出了城市主题文化的特色,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四大标志性建筑是胶州本色的,是胶州文化的,是胶州独有的。
悉尼歌剧院创造了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典范,毕而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创造了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典范。我们相信,胶州城市主题文化标志性建筑建设的成功,胶州从此也建造出了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典范。胶州有了这四大标志性建筑,胶州就可以把世界的游人都吸引到胶州来,这四大标志性建筑对胶州国际知名度的提升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