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杨保军院长在一个讲话中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经济发展可以使城市变大,但我要说的是文化灿烂才能使城市变得伟大。
——我们国家与其说现在城市风貌的混乱,其实是我们一种文化的混乱,因为我们文化失去了方向。这些建筑只不过是我们建筑价值观一种外显而已。
——一个城市如果没有特色,它就丧失了它的味道,降低了它的竞争力。
——没有哪一届的领导,像习总书记那样对文化如此重视。
——很多学者,他们对城市文化的研究值得我们很好的思考。
有的专家学者指出:城市首先是一个文化学的概念。城市归根到底是由文化塑造和构建起来的,这也是城市建设的基本前提,也是一种形成城市形态、城市形象、城市品牌的前提。脱离了城市文化学的概念,城市什么也不是,就是一些建筑的堆砌。
城市不仅是一个地域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的概念。作为城市象征——文化,非常奇妙的蕴藏在城市中,彰显出一种神秘的文化色彩,让城市的人们感到城市文化独特的意蕴。不管什么人只要生活在城市中,他的精神就要与这个城市的文化紧紧相连,这个城市文化就会给他带来智慧,就会给他带来文明,就会让每一个城市的人都能获得文化的智慧和力量。城市是因为城市文化而有了名气,城市是因为城市文化而有了内涵,城市是因为城市文化而有了特色。城市规划脱离了文化学的概念,就等于一个城市没有了思想,没有了文化、没有了文明,没有了精神,没有了坐标一样。
在江苏电视台新时空系列评论:贯彻全会精神、建设现代化城市、城市建设要彰显文化特色的报道中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和形象。文化造就城市的气质,提升城市的魅力,决定城市的品味。建设现代化城市,要把文化提升作为重要目标,努力打造城市的文化名片,彰显城市的文化特色。
在城市建设中彰显文化特色,首先要注重传承和保护城市的精神气质,增强城市的文化辨识度。当前,在全球化竞争的新阶段,文化已不仅仅是精神财富,还是战略资源。世界上但凡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必有其独特的文化风韵和精神气质。在城市建设进程中,要把文化提升作为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和放大每个城市独特的资源禀赋,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在精致、人文、特色上作文章,避免千篇一律,千城一面,让城市有根有魂、有个性有品味、有魅力有活力,从而形成自己的软实力。
在城市建设中彰显文化特色,要保护历史文化,延续历史文脉,让人们获得心灵的认同感和空间的归属感,让人们"记得住乡愁"。山水很多地方是相同的,但乡愁各不相同,这背后根本的东西就是文化。江苏历史悠长、底蕴深厚,吴韵汉风、南秀北雄,在城市规划中要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在旧城改造中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在新城建设中要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彰显城市文化内涵,塑造城市文化符号,传承城市文化记忆,提升城市文化空间,才能使城市真正成为文化容器,成为人们的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
在城市建设中彰显文化特色,还要学会并善于运用建筑来表达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城市特性、气质和精神,让人们触摸历史、感受文化,感受城市精神。城市建筑是活着的历史和立体的艺术。江苏特别是苏南建筑粉墙黛瓦,秀美灵动,形成了独具地域特征的建筑风格,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抱持充分的文化自信,保护好古代建筑、近代建筑,保护好街巷街区、城镇格局,保护好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居、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要遵循"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注意研究和利用"天人合一"的东方传统建筑美学,提高建筑标准和工程质量,打造好地标性建筑,把城市建成精品,充分体现城市的历史记忆、地域特色和鲜明个性。
城市宜居在高层次上表现为城市文化,只有拥有文化的城市,才是活生生令人热爱的宜居城市。每个人心中都是自己的理想之城。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理想之城在于它有什么样的文化来温暖人,来感动人,来体现城市的独特魅力。
当今中国城市正在经历一场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文化一体化的巨变,城市规划也在经历某种艰难的蜕变和升华。城市文化的核心地位正在不断地被消解,从而使城市建设出现一味追求全球化的问题。缺少和忽视文化规划的城市建设,必将导致城市特色文化的消失,必将导致城市特色危机的出现。当代城市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的一副图景:物态表征的秩序控制着城市空间,文脉肌理被割裂成为碎片,以物质为主导的空间形态,造成了城市特色文化的区隔和疏离,产生了严重的城市空间文化空洞化。
传统的城市规划只注重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缺忽视了更重要的第四维:文化。城市文化规划就其涵意,当然不仅是在于文化设施的配置与布局一端,而首先是在于城市文化发展目标与意蕴的定位。当今中国“千城一面”的表象,除了过分地追求现代时尚、炫耀暴富、绝对功能、经济至上,以至于城市形象工程等共通缘故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对各个城市的文化基因和城市生成特质的无从认识和把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规划创新理念与规划创新机制的欠缺,从而导致城市文化规划的重要性被大大削弱。
传统规划如何创新一直困扰着中国城市规划近三十年来的世纪课题,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队伍中人文精神的集体性缺失,是当下城市规划文化缺失的直接原因。文化规划是城市规划的灵魂,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必须通过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出来。从这一点上说,缺少文化的规划是没有灵魂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最根本的任务是彰显城市本身的文化内涵,如今中国城市规划过多地强调了形式的方面,而忽略了城市的文化应透露出来的内容和意境。文化规划作为全息文化景观,蕴涵着整个城市文化内涵的体系,它既包含着一个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更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与自然等多方位文化信息浓缩和提升。在城市规划中提升文化规划的地位,表明了城市文化、城市特色文化,怎样建设、如何建设、如何建设好的科学命题。文化是城市规划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没有文化规划的引领和主导,城市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在城市规划中确立文化规划的核心地位,是一个城市主体性文化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需要,它表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品格、文化地位、文化精神。因此,在城市规划中,最重要的是要确立文化规划的核心地位,城市规划缺少了文化规划,城市规划就等于失去了精神指向;就等于没有了发展方向;就等于没有了城市的生命之魂。只有有文化内涵的城市规划才能彰显出城市的特质,才能彰显出城市的品格,才能彰显出城市独一无二的魅力。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文化、意蕴的深刻影响。没有文化规划的城市是一个没有文脉、没有特质的城市。寻找城市规划与文化规划的对接,是突出该城市的文化内涵、特色和个性的根本出路,没有文化的城市规划可以说是一个不合格的规划,是不能指导特色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规划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的规划,也可以说是一个失败的城市规划。
今天的规划,是用准则条文和数据的约束来指导城市各种综合条件的规划。加上制定规范和进行规划设计的人,很少去真正了解城市文化的深层次需求,很少去真正了解文化所担负的城市责任,这样的城市规划只能是一种模式化、工具化、机械性的规划。按此规划建设的城市,将会导致城市建设中的历史断层,对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害。今天我们城市出现的特色危机、千城一面、盲目“扩张式”发展,盲目“摊大饼式”发展,盲目“贪大求洋式”发展,盲目“粗犷式”发展,就是这种规划造成的后果。中国城市文化规划和城市特色文化规划创新的集体大叙事主题被悬搁已久,我们的城市规划严重失去了文化的追求和特色的皈依,究其根源就是文化规划和城市特色规划的缺失。
城市规划不应只是一种纯粹的工程技术,技术因素可以说是城市规划最不重要的一部分。城市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视线所及的物质层面,城市的建筑形态、街道走向、功能划分当然被城市规划所左右,但城市生活、城市文化、城市价值观念、城市文化自信、城市信仰等内在的、非物质层面的变化同样受到规划的极大制约,而文化规划的取向决定了城市规划的社会影响和城市发展的走向。
有的学者指出:“城市规划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行业领域已经形成了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等多个分支,但其中针对文化层面的城市研究非常有限,对城市特色文化和城市主题文化创新更是非常有限。相对建筑学领域对建筑文化的重视,城市规划对城市文化的研究,除了古城保护领域,总体显得薄弱。研究城市文化,无疑其涉及的内容几乎包揽除自然界外,人类社会的一切,城市规划要研究城市文化究竟应涵盖哪些方面很值得推敲,显然内容相当庞杂,这也许正是至今在城市规划领域少见有比较全面、深入、精辟的城市文化研究成果的原因之一。另外,我国正处于空前的城市规划建设热潮中,政府领导急于在任期内出政绩,规划师们忙于应对而快速“制造”城市规划,无暇顾及研究城市文化之故。”
纵观我们城市规划体系,是仅仅以土地使用为主要内容和以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的规划系统。而城市规划所处理的内容实际涉及到的是一个城市的系统工程,只有将城市人们生活关注所有的期望和受众需求都考虑之内,城市规划才能真正体现他们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人文性、艺术性。而我们城市规划却因为只是从纯工程技术的角度去规划城市,缺少文化内涵和文化规划,完全把城市规划和文化规划分裂开来,把城市规划变成纯土地功能规划、纯工程技术设计,也就是说只进行作为城市硬件的物质因素规划,至于在城市文化方面有什么特色,哪些因素决定我们城市的个性,怎样从整体上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怎样提高城市文化自信、文化信仰,整个建筑物应当有一个什么样的统一风格,城市雕塑体系,广场游园体系,文化基础设施系统,生态绿化系统怎样安排等等,从整体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安排,以及与整个街道、整个城市建筑风格是否协调,也没有明确要求。按照冯骥才先生的话说:“我们城市,没有文化规划,只有使用规划。没有考虑过城市的文化特征。最多也就保留一点风貌建筑,摆摆样子而已。”
长期以来,城市规划理论被局限于城市造型艺术的狭窄范围,而忽视了城市文化规划和城市特色规划对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的内容和要求。随着文化建设、特色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城市规划走入缺少文化规划的误区。大城市规模盲目扩大,城市空间结构失衡,致使城市体系建设混乱,城市文化的作用难以发挥。许多城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简单的将城市规划与城市硬件建设划等号,“高楼、立交桥、大广场”成了城市规划唯一的诉求,使城市化建设以城市特色文化无节制毁灭为代价,造成了城市形象趋同,城市个性虚无、城市特色丧失。这种对城市规划认识上的偏差,加上缺乏城市文化自信价值观,甚至没有从建立和完善城市文化体系方面去考虑。真正规划和实施城市文化规划的也凤毛麟角,从而使城市空间结构与文化结构失衡未能改观,直接造成中国城市“特色危机”和“千城一面”。
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实践中“文脉主义”、“人文主义”、“特色文明”、“文明自信”、“文化自信”、“文化信仰”的规划思想严重缺失,这既有特定历史阶段制约等诸多客观原因,也更有认识和操作实践方面的主观原因。我国的传统城市规划体系缺少文化规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没有把文化规划作为城市规划中的核心体系来看待,而是把文化规划当作赶时髦、或是城市规划中可有可无的东西来看待。在这种认识下,城市规划缺乏文化理念和文化内涵,没有真正表达出城市内在的文化特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城市规划只是物质环境的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缺少文化理念,没有注重文化的内涵,没有对城市特色文化进行定位,没有对城市特色功能进行培育,没有对城市特色空间规划进行通盘考虑。城市规划的文化内涵,内容上也只是从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的技术过程一种摸索,没有考虑到城市规划的特色规划实际效果,也无法结合城市文化规划、城市特色规划等相关学科的创新,最终导致城市规划的文化剥离化和文化的抽象化。
二是没有把城市的文化规划当成一种高知识、高技术、高能量的规划。高知识、高技术、高能量的文化规划来自于前瞻性、创新性、高精度的创新性的精神劳动来创造。文化规划的这种特性,使其成为所需要创新性最强、知识密度和跨度最大、难度最高的设计。所以在国外文化规划都是由著名的专业化规划设计机构来承担。但由于我们城市对文化规划其价值和作用的认识不到位,目前我国文化规划成了规划部门的一个单项风貌规划;成了文化部门报告式的设计和策划部门的一种策划方案。通过这种方式搞出来的城市文化规划根本不是城市文化规划,只能是一种对文化规划的研究和文化策划而已。
三是现有的城市文化还只是局限在文化部门管辖范围内,并未得到城市规划领域及相关领域真正的重视,文化规划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还未得到应有的认识。城市规划管理及设计方法在国内的发展过程中缺乏创新,尤其对城市特色文化规划和发展缺乏主观的努力,有些规划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中胡乱采取克隆的办法,因此对城市特色文化的丧失直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甚至可以说加速了这一进程。随着特色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国城市不但需要城市文化规划,城市特色规划,更需要把创新的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体系中,以此建立和完善适于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城市文化规划体系和城市特色规划体系,从而为城市总体特色规划提供战略支撑和保障。
四是在过去的法定规划体系中虽有提及,但还未给出明确的规定,这使得文化城市建设缺少相应的和必要的法定依据,使其不得不在经济利益面前不断让步,从而导致当代城市的特色危机和文化缺失。法定规划与城市文化建设之间这种固有的矛盾,是这些问题出现的症结所在。
五是城市规划不仅应该将城市文化建设纳入规划安排之中,而且城市规划本身应该在城市文化建设理论指导下进行。但在以下情形中这一要求难以完全实现:(1)是现实中基本上没有多少城市对城市文化建设进行过认真规划。城市文化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怎样建设,都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表述,城市规划难寻科学的文化根据。虽然各个城市都曾对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进行过规划和策划,但由于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都是一种城市宣传和营销的行为,和城市文化规划、城市特色规划根本不是一个内容,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不可能有专门的城市文化规划、城市特色规划的内容。(2)是城市规划的重点是对城市空间和对城市器物层的建设规划,较难从文化整体建设角度去规划城市文化建设。(3)是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技术指标、城市规划人才队伍结构都还滞后。以城市规划人才结构为例,现在很少有从事城市文化、城市经济方面的专门人才配备。以往我们并没有从专门的角度去系统地研究过城市文化设计,仅仅依靠现行城市规划体系,在城市规划时对城市文化建设作边缘性、附带性考虑是远远不够的。(4)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城市文化规划是由规划部门来做,还是由文化部门来做,现在这个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城市文化规划的责任边界到底归谁管,目前我们的城市各个部门也没有搞清楚。城市文化规划真正的体制和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城市文化规划成了谁都管,但谁又管不了的问题;谁都想规划,但谁都规划不好的问题。
上述这些规划的导向、科学性、战略理念很难体现真正城市文化规划的内涵,这些传统的规划思想无不是建立在以单一“土地使用功能”和以“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之上的,而正是因为这些缺少文化内涵、模式僵化、理论滞后的传统城市规划方法正在指导着我国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从而导致了中国城市目标趋同、功能重复、产业同构、形象单一,特别是导致“千城一面”、“特色危机问题”,及功能与结构混乱的问题。
城市规划宏观指导层面上体现无文化规划意识、微观技术层面上的简单工程化和规划编制的市场化倾向,更深层次上还是缺乏对城市文化价值的发现和城市核心价值的塑造,城市精神信仰的提升。城市无法体现其固有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内涵,从而丧失城市的独特魅力,出现种种“城市病”也就不足为奇!
城市规划是工程技术科学,特色规划是人文科学等复杂科学的交融,城市规划要以文化为基本出发点,以系统的眼光完成从城市到文化、从文化到特色文化、从特色文化到主题文化的过程。中国的城市规划再不能没有城市文化规划、城市特色规划,再不能没有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城市规划需要创新的精神,前瞻的理念,高度的使命感来致力于城市主题文化的建设,以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规划城市,为城市创造一个独具魅力的诗化场所,将是城市规划永远的使命和追求。
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对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信仰有了更高的要求,试图以独立的城市主题文化形象在这个世界上确定自己的位置,这种自觉多求助于城市主题文化的引导和规划。因此,城市主题文化成了特色现代化城市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的依据;成了科学谋划“成长坐标”,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的依据。因为靠传统的城市规划是规划不出特色现代化城市和世界名牌城市来的,靠传统城市规划只能规划出平庸的城市,只有靠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才能完成特色现代化城市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