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区经济学家帕斯卡尔·马拉加尔说:“将来对世界大多数来说,区别他们的是城市而不是国家。城市主题文化已作为全球一体化经济和全球文化一体化参加竞争的重要手段。”
当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世界上许多大城市成了某些区域经济中心,它们正在发挥着跨越国界的前所未有的作用。同时全方位的市场竞争,自始至终都表现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这是一场更为高级、更为激烈、也更为全面、所谓立体交叉式的竞争。这种竞争既是国际的同时也将是区域性的。为了迎接这种竞争和挑战,很多城市都在树立城市形象,寻找城市定位,打造城市品牌。但很多城市在城市形象和城市定位上互相矛盾,在城市定位和城市品牌之间互相脱节,甚至严重错位。致使很多城市形象不正、定位不准、品牌不亮,严重影响了特色现代化城市和名牌城市的战略发展。如何解决城市特色建设问题,城市品牌塑造问题,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问题?只有把城市形象、城市品牌、城市营销有机的统一在一起;只有把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城市经济模式设计,城市文化品牌构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有机的统一在一起,方可解决这一特色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名牌城市建设中的棘手问题,而实现这一切必须通过城市主题文化才能得以完成。
同时,英国当代最富盛名的规划大师、城市学家、英国城镇规划协会主席彼得•霍尔爵士在他的城市学专著《文明中的城市》中提出了城市“黄金时代”的概念,并在书的结尾预言了城市的“黄金时代”正在来临。而现代城市主题文化的横空出世,标示着这一预言正在成为现实。
霍尔爵士提出了城市“黄金时代”的重要条件:“一是全球化的城市,即专业城市或特色城市作为独立的经济体参与全球化分工,取代原有的分散形、小综合城市的独立发展;二是城市文化的崛起与复兴,即城市由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的过渡;三是城市资源的占有和利用更为优化,即城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和利用资源,而且特质资源向专业化城市集中;四是城市的全球化推广所带来的城市利益最大化,即通过城市品牌的世界化来为城市获取更多的资源与收益。”。因此,必须通过城市主题文化的系统构建达到城市的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精神文化极度光大、特色文化无比鲜明。城市主题文化是实现霍尔爵士这一预言构想的唯一途径。
日本著名建筑师山本理显提出:“成功的城市规划要有一个主题,围绕主题进行规划建设。目前的城市建设中缺乏这个主题,没有了主题的城市就没有了灵魂。”
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提出:“主题就意味着要有一个共同的概念,这个共同概念就是一种理想,所谓的理想主义就是现在的世界中没有的东西,要去寻找。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已经具备了追求真正的“乌托邦”的条件,所以这个时候去建主题化城市就有了理念上的依托和物质上的基础。让一个城市有一个自己的理想,一个主题,这是新世纪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因此,“城市规划必须遵循‘主题谋划--主题概念--主题规划--主题计划--主题建设’的程序和原则,必须用主题文化整体谋划抓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用主题文化概念抓城市特色,用主题文化总体规划抓城市空间布局,用主题文化详细规划抓项目建设。这种科学的规划设计流程,不仅有效规范和框限了城市发展建设的空间目标,而且彻底改变了城市开发建设的随意性,使城市开发建设做到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和高效能管理开发建设效果。
现在很多城市已经认识到了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先请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设计机构进行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之后再由城市规划部门按着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进行总体规划,之后再请国内、国际规划设计机构对具体项目进行详细规划。
而我们有些城市恰恰把这个城市规划设计最重要的流程搞反了,一上来就搞城市总体规划,之后就进入了建设状态。结果规划、建设出来的城市既没有主题文化,又没有特色,更没有主题功能,还没有内涵式发展的品质,整个城市就是一种建筑的机械堆砌和功能的散乱布局。这样的城市能有特色吗?这样的城市能不千城一面吗?这样的城市能不产生特色危机吗?这样的城市能有核心竞争力吗?这样的城市能找到城市科学的“成长坐标”吗?这样的城市能成为特色现代化城市和世界名牌城市吗?
所以城市领导一定要在城市规划上改变观念,所以城市领导一定提升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的思想水平;所以城市领导一定要提高特色现代化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的思想水平。所以城市规划必须按着科学的流程进行谋划和规划,城市发展建设才能做到城市文化特色化,城市价值最大化,城市形态高级化,城市功能最优化,城市品牌名牌化。
而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无疑就是城市规划工作流程中最重要的流程和最科学的流程。
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城市规划变革》一书中指出:“城市规划的先天不足,就在于“比起真正的科学更像艺术”。在百年发展史中充斥着一系列概念和术语,各种流派各领风骚三五年,都没有能形成科学纲领的硬核。或者还来不及利用新纲领的独创性来阐明、发明“辅助”“说明”,来形成对“硬核”的保护带。也就是说,城市规划理论就像是匆匆应付城市流行病症乱开药方的庸医,而不是殚精竭虑冷静探索的病理学。
在城市规划学漫长的探索历程中,始终找不到一个有巨大“启发力”的研究纲领来统率或淘汰其他纲领。无论是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勒•柯布西耶的功能主义,还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城市规划系统分析理论的崛起,都未能为自己建立起能自我进化完善的研究纲领。
是沦为“高明”的工匠,——做一个建筑学的合理附庸者,还是独立建构属于自己的科学体系?面对这样的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城市规划学者会心甘情愿地在建筑学的大旗下俯首称臣。问题在于,虽然上百年的艰苦探索,但“城市规划界始终缺乏一个自己的基本理论平台”,“虽然一个又一个规划理论概念被单个地引入,但仍然不能让人们看到现代规划理论发展进程的全景,不能让人们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动态的理论文脉框架。”与此同时,现实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也使城市规划作为一门“科学”的科学性、可信度在人们心目中大打折扣,由此派生出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权威性也正在遭遇严峻的挑战。
城市规划需要八大突破:“一、突破规划有效期的限制;二、突破行政区空间的制约;三、突破过于注重具体问题研究的束缚;四、突破单一的物质空间规划的局限;五、突破计划经济模式遗留的弊病;六、突破原有规划、政策包括习惯、提法的影响;七、突破单一部门编制规划的局限;八、突破规划可批性编制方式的限制。”
广州市委宣传部王晓玲部长在广州城市文化规划时强调:“规划一定要针对广州城市文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找准结症,突出重点。要改变过去那种面面俱到、针对性不强、每句话都正确但都难以解决问题的规划弊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的规划才能解决问题,发挥实效。”
黑龙江双鸭山市市长宋宏伟指出:“当前城市规划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我们的城市规划缺少思想规划。西方的城市规划师都是思想家、艺术家、哲学家,而我们的城市规划师都是学理工和画图的,所以我们的城市规划都是功能规划,缺少思想规划、文化规划、艺术规划。这是我们当前城市千城一面、特色危机的根本原因。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得把思想规划、文化规划、艺术规划融入到城市规划中。”
兰州市规划局万里局长指出:“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尤其是与城市规划的有效结合是一门世界性的前瞻性学科,它首先要着力解决城市主题文化理念的建立,城市主题文化的战略定位,城市主题文化空间的形态设计,城市主题文化的布局,城市主题文化设施的安排,城市主题文化功能的培育等方方面面的构建。”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周道炯会长指出:“二十一世纪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的世纪,是以城市为中心实现全面现代化的世纪,也是我们迎接空前挑战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世纪。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性,站在新千年新世纪的高度,把中国城市发展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此,我们应当积极组织和开展城市发展问题的研究,包括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各方面的研究,尽快扭转城市研究远远跟不上实践发展需要的局面。
城市研究跟不上,将严重影响城市决策工作的科学化,甚至将导致城市领导工作和决策工作出现新的失误。”
钱学森院士指出:“城市规划至今还没有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科学,所以在经济,文化、建筑上还缺少科学、系统的逻辑关系,最终导致城市规划对复杂的城市问题表现束手无策。因此,要彻底解决城市的发展、规划、建设、管理和结构、形态等方面的深层问题,应当建立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通过‘综合集成研讨厅’、‘大成智慧工程’等创新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当前城市遇到的复杂问题。”
而城市主题文化创新学科的建立,无疑就是采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理论方法,通过‘综合集成研讨厅’、‘大成智慧工程’理论方法,为城市复杂问题找到了一条解决之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随着中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随着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步伐的加快,以单一“土地使用功能”和以“基础设施建设”及物质化概念为主导的传统城市规划方法越来越不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了。由于传统城市规划方法的模式僵化和理论滞后,传统城市规划理念与实际中的具体问题相互脱节,导致中国城市目标趋同、功能重复、产业同构、形象单一问题的出现;导致中国城市盲目“扩张式”发展,盲目“摊大饼式”发展,盲目“贪大求洋式”发展,盲目“粗犷式”发展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导致千城一面、特色危机问题,及功能与结构混乱问题的主要根源,就是传统城市规划方法形成的“性质——规模——空间布局”为模式的物质空间规划方法所造成的,是传统城市规划方法建立在一种不确定基础上造成的。
针对传统城市规划方法一成不变和理论僵化的局面,针对传统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具体问题相互脱节的现象,我们的国家与2000年开始引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概念。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这一概念性规划也存在诸多缺陷和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注重物质空间形态规划。受我国传统城市规划理念影响,目前许多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依然偏重于物质形体空间、功能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而城市特色禀赋、特色资源、特色要素、特色文化得不到重视。只是在一般的概念上、肤浅的概念上、传统的概念上、单一的概念上做文章,在城市核心价值概念之外做文章。使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并没有真正进入城市规划的核心领域,导致城市规划的非核心化、表面化、无坐标化。更没有从特色城市、特色现代化城市、世界名牌城市大科学坐标上来规划城市,从而把城市带入一种平庸的发展之中。另外这种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根本没有可操作性,作为一种城市规划研究,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只强调概念模型与理论的演绎,只注重构画美好的未来前景,而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和规划项目的具体落实上找不到落脚点,从而使规划思想很难真正转化为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具体行动。
纵观国内外同类研究,在新世纪之初集中形成了一大批围绕城市战略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总结的研究成果。但据笔者的统计,在过去十年中,全国667个建制市都制订过城市战略规划或类似的具有中长期综合发展指导性质的文件或法规。但是,在实践中,战略规划所运用的理念和方法、执行程序和运用工具都存在相当大的随意性。由于城市战略规划本身的研究没有主题、没有科学的坐标、规划不准确,更造成了战略规划的“软约束性”,影响到实施的有效性。相比较城市的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空间规划,城市战略规划从形式到内涵,从方法到理论,从法律地位到落实措施,都显得远未成熟,亟待加以梳理。这正反映了城市战略规划在全球化和城市世纪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矛盾。
另一个突出的矛盾在于,城市战略规划对于城市研究的学科和战略规划的领域延伸是相互推动的。规划调控的重点从作为传统核心领域的城市经济开始借助社会学、环境科学、文化研究、管理科学、科学技术等学科的力量,以实施更完整的发展策划,这其中学科的交叉和规划内容的集成最为关键。但是与多学科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形成显著反差的是,各学科、各领域的种种发展,还没有被置于一个完整的框架中予以归纳。如此,那些思想和实践的创新火花就难以被保存并运用于未来的战略规划。因此在理论上形成关于城市战略规划方法的一个完整体系就尤其显得迫切了。针对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不系统性和缺乏创新性,针对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新目标、新方向,最为紧迫的工作就是要创新出一个实施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操作工具箱,或者提供一个可以执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菜单,以此保证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在实施中的前瞻性、科学性、精准性、创新性、高端性、引领性、系统性、正确性。
所以这种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必须要在理论上进行突破,在规划方法上进行创新,必须在此基础上创新出一种更为科学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理论和方法。而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的问世和异军突起,就是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基础上创新出的一种更为前沿和科学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方法。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不但解决了特色城市和特色现代化城市精准定位的问题,不但解决了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问题,同时还提供了一个实施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操作工具箱和提供了一个可以执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菜单,使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主题规划理念更鲜明,操作性更强,可执行性更具体。
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有助于加强政府行政部门间的横向联系与整合。在传统的垂直纵向组织模式下政府行政部门各自分管城市的一个方面彼此缺少联系,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通过给出系统运作的策略,使城市各系统之间有了统一的规范,形成了城市主题文化统一构想。从而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弥补了城市特色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纵向关系,加强了城市发展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完善了特色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提高了特色现代化城市建设运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应成为城市规划的导向和依据,各国城市规划体系有很大差异,但我国城市规划从引进前苏联体系至今未作根本性变革,其主要缺陷是过份重视总图,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形式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出现的“城市概念性规划”充分说明了规划前的定位的重要性,而以文案为主的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则正好解决了城市定性、定位、定形、定向等根本战略,并对城市特色禀赋、特色资源、特色要素、特色功能、特色空间布局优化给予全新关注,提出了城市主题文化空间结构和城市主题文化时空序列作为下一步城市规划的导向依据,这实际上是为城市提供了准确的城市发展战略指向。
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给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并将由此引发一场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的革命。这场城市主题文化战略规划的革命,在传统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理论方法创新体系还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无疑给传统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带来一场冲击和震荡。一场扬弃传统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建立新的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新秩序的时代已经来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