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主题文化导言
硅谷的城市主题文化为“软件”城市主题文化。在硅谷,资本、技术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了,最重要的东西是创意,只要有了好的创意,风险投资的钱就会铺天盖地的向你投来。创意让每个人天天都有新想法,新思维。头脑风暴、反向思维、正向思维、裂变思维、爆炸思维已经成了硅谷人重要的思维方式,其目的是创意出最好的人工智能思想。在硅谷人们对创意有着极其宽容的环境,创意就是狂想和疯想,而狂想和疯想就有想错的风险,所以一种试错文化又随着创意而产生,试错在这里被人们充分理解和宽容,并升华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所以硅谷人敢于创意,愿意创意,专于创意,拼命创意。
有人说,IT产业是非常理性的技术,但它是由一批具有嬉皮士特质的人和潜质的人开发出来的,没有嬉皮士精神就没有IT产业。所以硅谷成了全世界最有想法的地方,世界各种想法都会聚与此,硅谷就成了世界上最有创意的地方。硅谷的创意文化,已经把世界经济带入了一个精神经济时代,是创意文化使硅谷成为一个世界经济的神话帝国,创意文化在硅谷成了第一大资本。
城市主题文化背景
硅谷——位于旧金山东南的圣克拉拉谷地,是一个由十几所大学和几千家高技术公司组成的新兴工业区。这里是激光技术、微处理机、影像游艺机、家用计算机、无线电话、袖珍计算机等新技术和高科技产品的诞生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和电脑软件产地。因为制造电子元件的主要材料是半导体硅,所以人们称这个工业区为“硅谷”。
一、城市主题文化起源与演进
从硅谷经济发展的历史上看,硅谷与她所在神奇沃土的高科技经济有关,硅谷就取自于半导体的“硅”,是高科技创造了硅谷,因此可以说硅谷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高科技经济概念。
硅谷和斯坦福大学是两个关系密切的名词。1874年,一位美国前国会议员斯坦福来到加利福尼亚买下了一大片土地,并捐出一块面积约8800英亩的土地和2200万美元,用来筹建斯坦福大学,并规定学校的土地不得出售。1891年,斯坦福大学开门迎接第一批学子的到来。
斯坦福先生主张大学教育应学以致用,培养能自我成功和在现实中有用的人才,主张课堂与实践、书本与实验室并重,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应该将知识运用到为社会服务的实践中去。他还鼓励教授在学校教书的同时到企业兼顾问,了解现实世界的需要。他的办学宗旨成为斯坦福大学的优良传统,也为硅谷未来的成功播下了种子。
时下,硅谷中大概70%的公司是斯坦福的学子直接创办的或者跟斯坦福关系密切。被誉为“硅谷之父”的弗里德里克·特曼教授,是斯坦福大学教授、工程学院院长,还担任过副校长。1951年,特曼教授倡导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高新技术园区──斯坦福工业园,这可以说是硅谷的原型。
硅谷之父
斯坦福工业园创立后,因为土地不能出售,于是大学采取土地出租的变通措施,为入园企业提供便利。截至1955年,园内共有7家公司,1960年,增至32家,1970年达到70余家,全部是高科技企业,园内公司共有雇员2500多名,总共租出土地650英亩,每年给斯坦福大学带来600多万美元的租金收入,这为学校的科研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特曼教授倡导的工业园计划取得了初步成功,为日后硅谷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学研究试验室与工业园区内的公司之间的技术转移,推动了科研成果的商品化;教授等科研人员、大学生与企业的结合,加速了高新技术的发展。
斯坦福大学源源不断地向工业园区输送高素质的大学生,同时工业园区和园中的风险投资基金也为学子们创业提供了资金支持,他们成功地创办一家又一家高科技企业。于是,硅谷的高新技术产业就围绕着斯坦福大学向四周蔓延开来,终于造就了硅谷今日的辉煌。
建立在这种创新与应用基础上的硅谷高科技工业链,通过硅谷政府的有意识的打造和扶持,实现了硅谷巨大的城市主题文化的整合能量。把全美国甚至全世界的风险资本与高科技人才都吸引到这里,实现了硅谷的城市主题文化的系统打造,也为世界创造了一个古典城市主题文化的新的规范。
二、城市主题文化彰显
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这里还只是靠近斯坦福大学的一片郊外荒地,在短短三十年间它已诞生了大大小小电子工业公司达70000家以上,(其经济实力如按国家来衡量已经超过法国、意大利和中国)。这里聚集了全球IT产业人才集群、模块化的技术创新集群、占全美60%的风险资本集群、数万家中小企业组成的企业集群、数十个相关产业集群相互分工与合作。
硅谷所产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约占全美1/3和1/6。80年代后,各种电子类研究机构纷纷出现,同时大量的风险投资公司也在该地落脚,使其客观上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现在硅谷已成为世界各国半导体工业聚集区的代名词。也使硅谷作为一个完整的城市的形态而存在。
硅谷的高新科技日新月异,平均18个月就上一个新台阶,多年来,其经济持续繁荣,1999年硅谷的营业额达2500亿美元至3000亿美元左右。1998年硅谷人均年薪已达9.6万美元,1999年则已超过10万,美国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硅谷一年收入不下6万美元,比其它地区一般高出一二万美元。现在全世界人都知道,在硅谷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都是平常的事,即使亿万富翁也不是遥不可及。
在硅谷,一般公司都实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营销三位一体的经营机制,高学历的专业科技人员往往占公司员工的80%以上。硅谷的科技人员大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佼佼者,他们不仅母语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也各有所异,所学专业和特长也不一样。如此一批科技专家聚在一起,必然思维活跃,互相切磋中很容易迸发出创新的火花。目前,硅谷高新技术公司的创立和资金投入方兴未艾,仍然呈现出发展的趋势。
美国硅谷的华裔新贵在亚洲,特别是大中华区的发展造就了一批常年穿梭在中美两地之间的高科技“空中飞人”,他们在哪里过年的选择,似乎可以作为一个有趣的指标,测量出硅谷和美国在其心目中的地位。结果,这些一年最多只花40%时间在美国的创业人士表示,他们仍把硅谷看作所经营事业的发展基地。
那些到大中华区去开拓的人常常还有“一只脚”(即房子、家眷等)留在美国,并没有彻底离开。他们或者依靠硅谷作发展据点,或者深信硅谷的下一春仍会给他们的事业带来腾飞机会。
他们认为,只有硅谷才能把全世界高科技、投资和管理的人才聚得那么齐,它形成的人脉和文化气氛不会因为经济短时间的挫折而消散。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硅谷目前的外流危机实际上酝酿了未来的发展机会。这说明,今后社会需要的是有全球意识的“国际人”。
硅谷的高科技经济与传统的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相比,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快速且连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节奏的变化明显加快,以创新和速度占领市场。在新的高科技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不仅仅在于价格竞争,更主要在于开发新产品、开发新市场和完善已有的产品,提高服务的质量和速度,需要一种新的公司组织模式来代替传统的公司组织模式,于是以“惠普模式”为典范的分散组织模式应运而生。
在这种分散的组织模式里,公司各个部分和单元在总公司的协调和管理下,高度分权自治,进行分散决策。其运行机制是,当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各个部门开始自治或半自治,这些部门在总公司的协调下进行产品开发、制造和销售,当某个部门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这个部门又成立高度自治的更小的部门,然后沿着这个路径继续发展。
在硅谷,采用“惠普模式”公司,与大学、科研机构、地方和联邦政府、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专业协会、供应商和客户等参与市场的主体,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创新型产业系统,也可称之为创新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各个组成主体之间,主要是公司之间,既开展激烈的竞争又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合作,从这个共同的网络里不断地获取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生产要素,这些资源形成了硅谷的网络资本,打造了硅谷持久不衰的核心竞争力。
硅谷主题文化的主要内涵包括:敢于创业和冒险、宽容失败、崇尚创新、忠于职业、能者至上、在竞争中开展合作、尊重创新的市场价值和人才自由流动。硅谷文化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他与需要不断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同步发展。这是一种创新的朝气蓬勃的城市精神,是城市主题文化灵魂的集中体现。
这种主题文化适应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特点和需要,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壮大有不断充实和巩固这种文化,丰富其内涵,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一种与高科技产业相辅相成,以创新为特点的城市主题文化。
硅谷人和硅谷公司是硅谷城市主题文化的载体,硅谷公司的组织模式、硅谷的产业组织模式以及各个市场竞争主体之间的竞争模式是硅谷城市主题文化的具体体现。
三、城市主题文化裂变
硅谷城市主题文化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它培养出一种创新精神,还在于硅谷利用城市主题文化打造出一个向上下游延伸的高科技产业链,把投资、科研、制造、应用结合起来,形成了完整的城市主题文化系统。这其中硅谷的风险投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硅谷的风险投资已经是硅谷城市主题文化的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硅谷,优秀的风险投资公司活跃于高风险、高投入和高回报的高新技术产业。硅谷的桑德西尔街3000号集中了大约一半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和许多经验丰富的风险投资家,拥有的风险资本约占全美风险资金总量的37%,这里孕育和催生了一大批如今赫赫有名的高科技公司,比如亚马逊、英特尔、苹果、思科等。
这些公司,绝大多数是由退休的工程师和成功的企业家创办的,他们在寻找投资对象时,一看创业者本身的素质,二看所创企业所在的市场容量,最后才看创业计划,他们设计好了一套简单而高效的投资决策程序,手续简单,当年亚马逊的创业者拜见了KPCB公司的风险投资家阿瑟·洛克,提供的创业计划只有两页纸,一星期后就签了约并获得250万美元的风险资本。
硅谷的资本市场为风险投资提供了一套完善和高效的资本退出机制。企业上市是其中一种退出机制,比如在为高科技企业开辟的纳斯达克二板市场上市,直接让售股票也是一种退出机制。虽然风险投资的成功率很低,大概只有30%左右,但投资十来家公司,三五年之后,只要其中有两三家成功了,风险投资公司就可以成百上千倍地收回投资,获得丰厚的回报。
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不仅仅拥有金融、管理人才,还拥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往往还聘请不少科技界和产业界的资深人士作为投资顾问。风险投资公司都设有科技和经济情报的收集、研究机构,定期对某个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动向作出投资和经营的决策参考意见。
有的跨国投资公司(如总部在华尔街的美林公司等)披露的研究报告,对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都会产生影响力。一般的风险投资公司,在论证某个项目的过程中,也会以有偿的方式借助于著名的投资公司或咨询公司,以保证决策的稳妥性。
在这种情况下,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往往集中在某一、二个主营领域开展投资业务,以免陷入非专长的领域,造成投资失误。此外,有些技术性措施,如小额分期投入,资金专项使用限制等,也是规避决策风险的有效办法。
在硅谷,风险投资公司一般都会有高于银行利率或高于一般投资项目的收益回报率。做得好的,平均盈利率会高出银行利率的许多倍。例如:"美商中经合公司"披露:91-98年的投资年回报率(IRR)为80%。
硅谷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业务的蓬勃发展,完全取决于它可能获得的高回报率,而这种回报能够兑现的关键是美国对中小型科技企业所开放的"第二板块"股票市场和既规范又灵活的产权交易市场。
设想有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等额投资了十个科技项目,其中只要有一个创业成功,资产增值十倍以上,并且通过市场运作使这些增值兑现为资金,那么其他九个即使全部落空,风险投资公司仍能收回其他全部投资。"有出路才敢跨进去",这就是风险投资公司敢于承担投资风险的基本原则。
硅谷的风险投资公司与科技创新公司同呼吸,共命运,对硅谷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这些公司同样是以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精英作为骨干,任人的智慧和才能在市场立足,推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风险投资公司本身就是知识经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城市主题文化解密
世界上有大量高智力人才集聚的地方何止千百个,硅谷具有什么样的本质特征才使它能够获得特别的成功呢?硅谷的本质特征,这就是:硅谷是创业企业的栖息地。也就是这种以创新为核心精神的城市主题文化。
1938年,休立特和帕卡德用借来的538美元在租来的汽车房里创立惠普公司、1976年沃兹尼亚克和乔布斯在自家汽车房里创立苹果电脑公司等故事,讲的就是这种创业企业的发迹史。
硅谷的奇迹,就是由成千上万个这种前赴后继、奋勇拚搏的创业企业创造的。根据斯坦福大学研究硅谷以及世界其他地方创业精神的专家罗文的分析,作为创业企业栖息地的硅谷,其特殊优势可以概括为凭借不断创新的城市气质建立起对产业的巨大吸引力。任何一个想要使自己成为硅谷的地方,都必须考虑怎样创建这样的创业环境。当然,完全照搬硅谷的一些具体做法是不适当的,但是硅谷建功立业的基本原则,即为创业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则是普遍适用的。
由于高技术产业是一种“人本经济”,在它的各种生产要素中,人力资本(智力资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量专业人才集聚是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但是需要明确的是,这只是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智力资源存在于人们的头脑里,既不能进行国有化,也不能用行政命令调拨。
通过这种对产业、资本、人才的强大吸引力,硅谷的创新城市主题文化实现了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不断的创新精神吸引新的人才与技术, 而新的人才与技术又带来新的创新活力。
这种创新性城市主题文化是较新近出现的城市主题文化形态,他发端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多与IT、生物、电子等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有关,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和资本全球化带来的投资热潮,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资金的大量需求,而资金和技术的结合必须鼓励不断的创新。在此前提下整个城市就会以几何倍速增长,同时城市的发展方向会沿着不同的技术路线快速成熟,创新性城市主题文化就在这一前提下得到构建。这一类型的城市主题文化的共同特点就是鼓励创新,虽然城市发展的产业方向各有不同,但思路是一样的。这一类型的城市的最著名的是美国的硅谷。
硅谷的创新特质在于整个城市是由一种创新精神所支撑的。硅谷本身是一个资源高度集中的城市,在这里最有价值的就是人们的创意。只要有好的创意,投资公司就会主动的向你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只要有好的创意很快就可以得到实现的机会。硅谷的风险投资文化造就了硅谷城市的巨大创新能力,成为了硅谷人的特质。硅谷的工作人员的创新精神是惊人的,硅谷生产的电子产品,每3个月都要全部更新一次。现在,这一时间甚至还在缩短。整个城市是新的、人的精神也是新的。创新的发展思路造就了硅谷创新文化的世界地位,也实现了硅谷的世界名牌城市之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