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主题文化城市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所作的报告中极其鲜明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一命题,从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出发,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明晰回答了当前党和国家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坚定确认和科学规划了中国的未来走向、发展目标和道路。
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同时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把文化放到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高度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文化建设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显示了我们党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决心和信心。
可以说十七大是把国家的文化建设放到了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上,对于国家、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作了宏观上的布局和指导。具体到城市发展领域,如何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把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如何把国家的软实力体现出来,成为了摆在当今的城市领导者和城市专家面前的最重要命题。城市是现代社会的最基本细胞,是承载社会文化、发展社会经济的最基本载体,是与广大人民群众最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所。如果城市特色文化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城市发展找不到准确的方向,城市建设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战略思路。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无法落到实处,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社会主义文化无法实现繁荣与发展,国家的软实力也无法得到体现和增强。
所以说,解决城市特色文化问题是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国家软实力增长的柱石。城市的经济、文化、建筑、景观等系统的相互协调、有序发展和系统构建是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对于这些在理论层面的战略性方针的提出,城市理论界经历了一次比较大的震动,包括2003年开始的城市文化大讨论和城市文化大批判。但是就这次大讨论的成果而言,批判的多、建设的少,城市特色危机的问题被提出了不少,城市同质化的问题也被深层次的反映和揭示出来,却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始终没有拿出一个可以直接指导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可行性战略。这就需要有一个创新性的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科学方案把这些理论和国家层面的战略落到实处,就需要城市特色文化建设有一个实践层面的应用理论。而城市主题文化就是中国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理论的创新成果,是中国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理论的集大成者,是最终解决城市特色危机、避免城市同质化、抵御全球文化一体化侵蚀的最有效解决途径,是中国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和发展方向。
“城市主题文化”这一命题,首先是一个创新命题,是一个解决当前城市特色文化建设问题的新思想、新理念。同时,它又不仅仅是一个创新命题,而且还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思想和理论命题。因为,从更加宏观的历史视野来看,发展城市主题文化,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思想指导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建设,这不仅是对现阶段中国城市特色危机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同时也是对城市特色文化建设朝着什么方向发展的一种全新选择,而且,也是对处在全球视野中的世界城市化所出现的特色危机问题的一次彻底解决,特别是对城市同质化问题的一个全面的解决之道,是城市发展系统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的集中体现。可以说,城市主题文化是近代城市化以来全部历史的逻辑发展和必然结果,是世界城市发展到今天所必然采取的一种社会形式,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样化道路中所开辟出的一条独特的、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世界城市发展的新道路。因此,对城市主题文化及其内含的理论与实践,不仅应从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角度来解读,还应从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乃至世界名牌城市建设的角度来解读。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相联系,城市主题文化关注与中国城市的特色文化建设领域。通过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将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中国城市化进程所取得的成就和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提出了科学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对城市定位这一关乎城市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创造性的提出了主题文化定位这一理论。通过城市的主题文化定位理论,阐明了城市主题文化在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中的统领地位和指导作用。即将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城市规划统一在城市主题文化的坐标上,用城市主题文化统领城市发展。
城市主题文化深刻阐述了城市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思路。体现了世界古典城市主题文化的基本实践以及在这一实践中所形成的城市基本形态和基本结构,充分体现了对世界古典城市主题文化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总结分析后得到的研究成果,而现代城市主题文化就体现了这两者的有机统一。正是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城市主题文化对世界城市化发展思路作了新的阐释和说明。城市主题文化在详细研究世界古典城市主题文化出现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明晰地阐明了现代城市主题文化在世界城市化中的本质和地位。城市主题文化,是对古典城市主题文化实践的总结和发展;是对美国城市学大师刘易斯·芒福德的“文化城市”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是对英国规划界大师彼得·霍尔提出的“黄金城市”的理论的完善和实现;是政府软科学技术设计系统的第一次实践应用;是把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和国家软实力增强落到实处的最重要方略;也是中国城市特色文化建设所可以采用的最科学战略思想。
城市主题文化在将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一起统合在城市主题文化中的同时,还对城市的形象、品牌、营销甚至城市政府职能都作了创新性的设计,制定出了一套系统可行的城市整体化发展战略论,确认了城市主题文化发展观第一要义是特色化,核心是主题化,基点是系统工程化,目标是名牌城市化。这些原则,实际上进一步丰富和扩展了城市科学发展观,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指明了世界城市化今后一个时期的科学发展道路。
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城市主题文化对城市特色文化建设进行了新的阐述。城市主题文化不但揭示了城市化发展的本质属性,而且论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全球一体化与文化特色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城市保存历史传统与实现现代化发展彼此依赖、互为前提。可以说没有城市主题文化就无法实现城市历史与未来的统一;无法实现城市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融合;也就无法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到城市建设领域实际上就是发展城市主题文化,就是把人与城市、经济与文化、景观与建筑之间的关系系统整合,努力使城市产业集约化、经济高端化、文化特色化、建筑主题化、社会和谐化、城市名牌化。从而把构建和谐社会在城市发展领域具体化了。
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城市主题文化对城市的社会化、经济化、人文化等等城市基本价值观和价值理念进行了新的阐释和发挥。城市主题文化不仅仅局限在城市建设、城市经济的硬的领域,而且还涉及到城市软的领域。比如关于城市精神,城市主题文化理论明确的指出“城市主题文化是城市生命的内核”这一重大命题,发挥了刘易斯·芒福德的“有机”城市的观点,表明了城市主题文化对城市机械发展理论体系的摒弃,和对城市“有机”发展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城市主题文化不仅仅把“有机”作为城市发展理论的基础,以及在城市规划实践中的弥补了传统规划中条块分割的弊病,而且还把“有机”的理念上升到城市上层建筑的领域,使城市不但是“有机”的,而且是有生命、有思想、有灵魂的,这个灵魂就是城市主题文化,就是深入到城市市民内心的城市主题的文化认同,勾画出城市社会化与经济化协同的城市主题文化基本轮廓框架。
城市主题文化的核心既不是一味的保留传统的城市历史文化而使城市发展停滞不前或“千城一化”,也不是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而大肆的破坏城市的传统人文风貌造成“千城一面”。而是在保留历史文化与发展城市经济之间达到合理的完美统一。可见,城市主题文化中城市发展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既是对历史上城市化发展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弘扬,也是对世界古典城市主题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弘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城市发展领域的落实,也是对世界城市化做出的重要理论贡献。
二、城市主题文化理论体系是中国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研究的最新成果
城市主题文化全面阐述了中国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对发展特色文化城市,坚持城市差异化发展和中国构建名牌城市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实施方略。
城市主题文化理论的科学性,就在于它把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城市经济模式设计,城市文化品牌构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整合在一起。对于中国现阶段的城市特色文化建设工作来说,就是要学会把城市主题文化的理论应用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具体进程中。作为决定城市命运的管理者,离开城市主题文化来谈城市特色,只是抽象的空洞的城市特色。所谓中国城市特色文化的建设,从内容上讲,就是要运用城市主题文化的理论、思想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从形式上讲,就是要运用城市主题文化的设计、规划语言来阐述城市特色,揭示城市主题,使之成为具有独立风格和独立气派的主题文化城市。
城市主题文化理论体系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城市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繁复的统一体应如何定位主题、如何打造主题这一历史性课题,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城市特色文化理论。
伟大的实践催生科学的理论,科学的理论指导伟大的事业。城市主题文化理论体系是城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同质化的条件下解决如何保留城市特色、如何挖掘和锻造城市主题这一根本问题应运而生的,是世界城市化理论和中国城市特色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和升华。它是以世界城市化的整个发展为客观依据的,特别是对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开发和建设规模化所造成破坏的反思。不了解这一点,就不可能正确把握城市主题文化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也不可能正确理解城市主题文化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更无法把城市主题文化理论体系运用于中国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当中。
城市主题文化理论体系既坚持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又结合中国城市特色文化建设实际,它以严谨的科学性、强烈的现实性和高度的开放性反映了当今城市化发展的潮流和中国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要求。
所谓严格的科学性是指城市主题文化理论体系始终以客观事实为根据,以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中国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本质规律,并以严整的逻辑形式加以科学的理论表达;所谓强烈的现实性,是指城市主题文化理论体系始终从实际出发,尊重城市发展的具体特点,是在世界古典主题文化城市建设的实践中产生,接受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理论;所谓高度的开放性是指城市主题文化理论体系是通过正确借鉴世界名牌城市的兴衰成败,积极吸收世界古典城市主题文化的优秀经验,在中国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中不断的创新发展起来的。这个理论体系既反映了世界古典城市主题文化的普遍性,又体现了中国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特殊性;既是当代中国最高的城市发展战略理论,又必定越出一国的范围而对世界城市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城市主题文化理论的精髓·主线·核心
城市主题文化在城市发展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把城市化发展中所形成的创新理论成果——世界古典城市主题文化、刘易斯·芒福德“文化城市”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政府软科学技术设计系统、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概括为一个统一整体,统称为“城市主题文化理论体系”。城市主题文化理论贯彻着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建设的理论、思想、方法,其精髓是创新化、主线是系统化、核心是差异化。
创新化是精髓。创新是城市主题文化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也是各种重大城市发展战略思想中一以贯之的精髓。把握了创新这个精髓,就把握了城市主题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联系,把握了城市主题文化、社会主义特色文化建设重要思想以及中国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在城市主题文化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围绕什么是城市主题文化、怎样构建城市主题文化这个基本的首要问题的探索中,刘易斯·芒福德的文化城市观、中国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对城市特色文化的坚持和发展,对世界城市化经验的总结,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拓展,对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新认识,都是以创新这个精髓为前提、为基础的。正是牢牢把握了创新这个精髓,城市主题文化理论体系才能不断解决新课题、实现新突破、开拓新境界,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城市主题文化的理论思想光芒。
系统化是主线。系统化是解决城市化建设问题的主旋律,也是贯穿城市主题文化理论体系的主线。城市主题文化的命题,是在对城市系统化研究的进程中提出来的;城市主题文化理论体系,也是在对城市各方面问题系统研究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拓展和丰富发展的;城市主题文化道路,将在城市系统化的实践中越走越宽广。英国城市规划界大师彼得·霍尔,把系统化发展称作世界城市化一次新的伟大革命,指出城市只有在系统化的构建和规划设计之后才能实现世界城市的黄金时代。回顾世界城市化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没有系统化,就很难实现城市各种问题的综合解决,就无法成体系的建设特色文化城市,也就不可能有城市主题文化理论体系。展望未来,打造世界名牌城市、构建特色文化城市、开拓主题文化城市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主线依旧是系统化。
差异化是核心。差异化是中国特色文化城市的核心,也是城市主题文化理论体系的核心。正是通过差异化这个核心,城市主题文化把中国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中国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与世界名牌城市战略联系在一起。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城市特色文化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紧紧围绕差异化这个主核心展开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强调中国既不走资本主义道路,也不走改革开放前僵死不变的计划经济道路,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道路。城市主题文化要求既不走西方同质化城市道路,也不走中国过去那种几十年一成不变的传统城市道路,而是走具有差异化、特色化的主题文化道路。所以说差异化是当代世界城市化的最终出路,差异化对于城市主题文化建设、中国城市特色文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城市主题文化理论指出:城市主题文化,第一要义是差异化,基本要求是特色化,根本方法是主题化。城市主题文化,是对历史上城市文化理论和世界城市化理论关于差异化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世界古典城市主题文化城市中关于差异化的集中体现,是我国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城市领域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