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城市特色危机问题,城市文化建设问题,城市品牌建设问题,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问题,应该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最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这四个问题不抓紧解决,中国城市的特色化、品牌化、名牌化目标就无法得到实现。这四个问题已经制约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城市特色危机问题让我们城市高层领导一直束手无策;城市文化建设问题,让我们的城市一直没有找到真正的城市文化灵魂;城市品牌塑造问题,并没有从本质上让我们变成名牌城市;在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问题上,并没有让城市找到城市之间竞争的独门法器。这四个问题为什么一直解决不了,我们认为:一是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理论滞后,实践证明用落后陈旧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来规划出城市的特色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从来就没有把城市特色规划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更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城市特色规划理论和设计模式。我们依托几十年一成不变的、落后陈旧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体系来搞城市特色规划,本身就是拿不科学的东西去规划科学的东西,其结果城市特色危机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这就是说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必须创新,不创新城市特色危机就解决不了。二是我们的城市文化学研究落后,因为我们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文化学研究,更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文化学理论,我们从城市文化建设一开始就犯了原则性的错误。我们不是把城市文化的基点建立在城市文化学的创新上,而是把城市文化建设寄托在了一种有着迷信色彩的城市找魂上,结果把城市文化建设引入了一种歧途,使城市文化建设脱离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最终使城市文化建设变成了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找魂运动。三是城市品牌塑造问题,我们的城市品牌塑造大多都建立在一种形式主义基础上,而没有和城市特质联系在一起,使城市品牌塑造背离了建立在城市特质基础上的原则。城市品牌塑造大多成了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这种政治化的品牌塑造和无特质原则的城市品牌塑造,使城市品牌塑造庸俗化、浮浅化和形式主义化。四是城市核心竞争力概念模糊问题,城市核心竞争力核心理念是不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不可重复性。只有具备这三个要素才能称得上城市核心竞争力。而我们的城市在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着极大的误区,错把别人都具备的竞争力当成了城市核心竞争力,使城市在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方面出现了概念性的倒错问题,这样的城市能打造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吗?
针对上述四个方面困扰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棘手问题,如果我们能从城市主题文化的角度认识和解决上述问题,许多困惑就会迎刃而解,因此什么是城市主题文化,其理论体系与构架是怎样的,我们应当怎样进行城市主题文化理论创新和如何构建城市主题文化,已成为我们城市当前发展建设最重要的课题了。
在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目标趋同、功能重复、产业同构、形象单一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目标趋同、功能重复、产业同构、形象单一的问题,在我国二十几年来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变得越来越严重和尖锐。城市建设模式的雷同,城市文明标志的抄袭,城市文化品味的低俗化,城市艺术风格的消失,正在使成千上万的城市社区丧失特色,泯灭个性,失去魅力。城市整体文化形象的趋同,城市文明个性的消融,所造成的城市特色危机问题,几乎像一个无法医治的顽症,困扰着我们城市的发展。城市同质化问题和城市特色危机问题,使我们的很多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找不到了自己发展的方向,城市发展陷入了一个迷茫的误区,使城市发展走向了歧途。城市同质化和城市特色危机问题几乎把我们的城市推向了灾难的深渊,中国大城市正在经受一场生与死的考验。
有的学者更用这样的语言来批判我们的城市:“强暴城市、疯狂克隆、胡乱标志、攀高比傻、盲目国际化、窒息环境、乱抢风头、永远塞车、假古董当道、跟人较劲”。
进入二十一世纪,一场城市批判悄然升起,并愈演愈烈,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领导、专家、市民、媒体纷纷起来批判城市。2005年2月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和“央视论坛”节目,就“是理想还是妄想”为题,就中国183个大城市要建国际化大都市给予了尖锐的批判;之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和“文化访谈”节目以“城市之扰”为题进行了大讨论,专家、学者就城市特色危机问题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同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改革报、中国经营报、中国房地产报也就中国183个大城市要建国际化大都市给予了猛烈的批判;另外,建设部汪光涛部长也在全国建设高层领导会议上就中国183个大城市要建国际化大都市给予尖锐的批评;同时,一大批批判城市的书籍也纷纷上市,《中国城市批判》、《批判城市》、《护城纪事》、《阅读城市》、《城记》、《城市特色危机》、《城市形象倒塌》、《别让城市失去记忆》、《城市千城一面》、《中国城市发展问题报告》等批判城市的书籍成了市场上最热销的图书,形成了全民批判城市的势头,城市千城一面、城市特色危机问题一时被千夫所指。
中国城市特色危机愈演愈烈,已经危机到了城市生命的安全,城市文明的去存,城市文化的消亡。针对这种城市特色危机的严重性,上至国家领导、中至城市市长、专家学者,下至城市市民,都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仅2006年,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和曾培炎副总理,就城市特色危机问题,作了两次重要批示。可见城市特色危机问题已经成了危及城市生命安全,城市文化安全,城市建筑安全的头等大事。否则温家宝总理和曾培炎副总理,不会对城市特色危机问题做出两次重要批示。
近年来,城市特色危机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央领导、城市市长、专家学者、城市市民。而就如何解决城市特色危机问题,成了当今中国城市发展中最棘手的问题,从2003年到2007年,仅城市批判和城市文化大讨论的文章就多达40余万篇,这种参与人数之多,命题之集中,讨论之深刻的现象,在我们国家城市发展过程中是从未有过的现象。尽管有这么多人关注城市特色危机问题,但城市特色危机问题非但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愈演愈烈。
在这场城市文化大讨论中,武汉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张在元院长在发表的《走出“城市流行病”的思考》文章中指出:“城市规划、城市开发以及城市管理的‘盲区’与‘误区’与日俱增,城市控制、城市管理如何从系统上予以敏感而又切实的应对?城市高层几乎束手无策。
面对无数困惑与危机,我们应当更为冷静而又清晰地思考关于城市发展的另一个基本层面;全球经济一体化,决不是全球城市一体化;中国城市发展与危机同步,从根本上处理与应对危机并不仅仅依赖“硬道理”,还需要立足与城市思想与战略的“软道理”。
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的困惑基点是“城市文化危机”、“城市定位模糊”,其根源在于城市思想领域荒芜,民族思维方式的劣根性将城市决策潜移默化,以“随大流”和“跟形势”的中庸心理扼杀了独立思考的软道理。
可以这样认为:目前城市发展现状的无数遗憾正是缺乏软道理支撑所造成的系列“开发性破坏”与“破坏性开发”。面对遭遇系列“开发性破坏”与“破坏性开发”的城市局面,中国城市首先必须明确与城市“软道理”相关的基本概念,需要从根本上懂得什么是“城市文化”、什么是“城市文脉”?什么是城市的“文化战略”?城市的“根”究竟在哪里?城市最有文化价值的“城市元素”是什么?你所在的城市与其它城市的“文化区别性”何在?城市规划的“文化主题”是什么?城市的文化如何接受历史的检验与“清算”?今天,我们需要站在21世纪的时代台阶上考察城市发展的“软道理”。
文化擦亮城市面孔、思想决定城市战略。城市之间在经济、科技等所有领域的竞争,最终较量的城市力度是城市文化。任何城市的生命基因是凝聚历史与文化的城市文脉。衡量一座城市发展健康的标准首先并不是规模,而是保持城市文化特色的程度。城市文化的凝聚力与历史闪光点是城市思想。没有思想的城市无疑犹如没有灵魂的人以及没有主题的文章。
在城市发展的软道理面前,何去何从?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或许几代人来回答这个问题。”
以上说明,城市主题文化的产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可以说是城市特色危机问题催生了城市主题文化的诞生,是城市特色危机问题加速了城市主题文化的到来。
张在元院长提出的“文化主题”,实际上就是我们提出的城市主题文化;张在元院长提出城市发展的“软道理”,实际上就是我们多年研究的“政府软科学技术设计系统”;张在元院长提出的“在城市发展的软道理面前何去何从?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或许几代人来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经过多年研究已经构建出来的城市主题文化理论学科和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体系,并针对中国城市特色危机问题及城市文化战略问题进行系统解决和科学指导,从而为解决中国城市特色危机问题及城市文化战略问题提供最科学的理论思想和主题文化发展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