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胡锦涛主席在两院院士中提出:要用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来解释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什么胡锦涛主席针对两院院士提出用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来解释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呢?说明当今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城市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没有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是无法解决的。所以说,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是指导当今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科学和方法。
当今中国城市都在打造特色城市,但特色城市怎样打造?还没有找到科学的方法。就特色打造城市特色,似乎都没有得到较为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把特色城市建设上升到系统工程的发展理念。局部地、单一地、片面的特色城市建设,最后都会以失败而告终。
现代城市是一个巨系统,是以经济、文化、建筑、自然为特征,以聚集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建筑效益、自然效益的地域空间系统。因此,城市特色文化建设同样要以系统论的观点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其中每一个步骤都要用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指导和统领,特色城市建设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系统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就是研究城市的复杂性。现在城市发展越来越复杂,以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有系统问题,但范围不大,环境不是很复杂,所以可以用数学工具加以描述和解决。现在城市发展进入了复杂性阶段,靠单一的学科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必须采用交叉学科,即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方法来加以解决。
当今科学的发展趋势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从定性到定量的深入发展;另一个是多学科交叉的不断实践。从定性到定量深化发展,反映了数学方法越来越普遍;而交叉综合的突破实际上反映了系统思想方法的重要性。这一现象的背后体现的是世界在本质上的统一性。科学的深入发展需要还原论的方法,但这种研究到一定程度还得考虑综合方法。因为许多复杂问题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需要从微观到宏观上的系统综合。
科学的发展应该是交叉式的,在这个领域可能是比较新的东西,在其他领域可能已经是经典内容了,但是别人不知道,所以要搞交叉。以往的研究是越分越细,到了最后反而对科学不利。
比如说我们的城市专家,懂经济的不懂文化,懂文化的不懂规划,让这样的专家设计出城市的特色文化,能设计出来吗?尤其研究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建设、社会问题,更要从系统论的角度考虑。不但从规划角度,还要从社会、人文、艺术的角度来考虑。城市发展往往是注重大楼建多高,马路建多宽,广场建多大,GDP突破多少。而很少注重城市的社会协调发展、人文环境、艺术质量,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所以,利用系统工程来研究特色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对城市发展而言,面临的挑战是对复杂系统的精确与完整的描述。
城市系统科学研究,不管是技术科学、社会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其实都是各学科专家共同追求的东西。城市的经济、文化、建设、管理,其实都是一个统一体。但以往人们都是从有限的角度去研究它、认识它。现在为什么提出城市系统工程,就是因为以往研究城市的专家都是从各自角度对城市进行研究的,没有从全面的角度去研究,从系统的角度去研究,所以导致了城市研究的单一性,片面性和不完整性。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社会大发展的时代,这就需要用系统科学方法来规划城市、管理城市、建设城市。建设现代化城市,涉及社会、经济、文化、人文等多种因素,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复杂的巨系统。这就需要既要用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又要用交叉综合的研究方法来实现各类关系的协调发展。
现在城市领导能认识到系统工程对城市的重要性,这说明城市领导已经有了“系统知觉”,随着这种“系统知觉”,城市领导应该逐步把城市的规划、设计、管理、实施,扭转到以系统科学意义的科学发展观的道路上来。使“系统知觉”逐步深化为系统科学的思维。而城市主题文化是一种城市系统工程的新概念、新思维、新方法、新体系、新结构、新系统。通过城市主题文化这个新的城市发展空间系统,使城市空间系统具有了立体性、交叉性、复合性、集成性。城市主题文化是建立在科学性、系统性、功能性、主题性基础上的一门新科学。城市主题文化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多学科的角度出发,力求主题突出,定位准确,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可操作性强。
所以说特色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不采用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方法,特色城市建设是无法实现的。因此,特色城市建设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而更是一个理论问题。从理论上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并由此指导特色城市建设,特色城市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从系统论的角度讲,一个城市是人们自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一种协作系统,它由相互联系并共同工作的所有要素组成,而各个要素都实行相对独立的管理,实行相对独立的决策,如果这些分散的决策不是以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为指导,那么决策的再正确,再有效,具体工作做得再好,也毫无疑义,甚至会出现局部受益,贻害全局的结果。
可以这样说,没有正确而统一的城市主题文化战略思想为指导,城市发展就会像一艘无舵的船,随风漂泊,不知所终,最后就会被市场经济的大潮所淹没。
城市的各种要素对城市长期发展总是以错综复杂的合力方式产生,分散的,单个的要素的合理安排,并不一定导致特色城市建设的最佳效果。因此,通过城市主题文化对各要素之间的互相整合,形成城市主题文化意义上的系统工程,城市的特质要素的能力和潜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真正打造出特色城市。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机械组合式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形态下所没有的新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反对那种认为要素性能好,整体性能一定好的整体机械论观点。同时,认为系统中各种要素不是孤立的存在,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互相关联,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上剥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系统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系统的特征和规律,更重要的还在于利用这种特点的规律去控制、管理和建设一个系统,使它的存在和发展更适合城市发展的需要。
特色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特色城市建设是一种城市特色的大集成,大统一,大板块,大宏观。就特色打造特色是打造不出来的。必须把城市特色上升到城市主题文化系统工程的意义层面。所谓的城市主题文化就是对城市特质要素的系统整合,能够将城市特质要素按着整体性、关联性、层次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的原则和方法,贯彻到城市的各个系统中去。整体性,就是通过城市主题文化,把城市的特质要素融入到城市的经济、文化、建筑、管理中去,使城市的特质要素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而体现城市主题文化的完整性;关联性,就是通过城市主题文化让城市的特质要素在各个系统中产生一种内在的联系,形成一种城市主题文化的纽带关系,从而使各个系统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层次结构性,就是通过城市主题文化,把城市的特质要素按着主次关系进行排列,把城市主题文化重要内容安排在城市重要的系统中,从而体现城市主题文化层次结构布局的科学性;动态平衡型,就是通过城市主题文化,把城市的特质要素运动关系在动态上的把握和平衡,使城市主题文化在各个系统中都能均衡的体现出来,使城市主题文化在城市经济、文化、建筑方面都能得到平衡的、均衡的发展;时序性就是通过城市主题文化,把城市的特质要素按着轻重缓急进行组合排列,使城市主题文化在时间安排上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循序渐进,从层次上体现城市主题文化的时序性。同时,按照城市主题文化要素的分配原则,把城市主题文化要素按照整体性、关联性、交叉互动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分配到城市各个系统中去,使城市主题文化要素在各个系统之间产生能量交换,并产生战略意义上的独立量变,从而形成城市主题文化核心竞争力。
城市主题文化是系统有组织和被组织的全体;城市主题文化是系统有联系的要素和过程的集合;城市主题文化是系统中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城市主题文化是系统中许多要素之间的平衡,城市主题文化是系统中要素运动的稳定。所以说城市主题文化系统工程的建立,使特色城市建设走上了一条更为科学、更为精确的特色建设之路。
以往特色城市建设都是把城市特色单摆、单放,未能把城市特色放到一个系统工程大层面去认识。虽然特色城市建设在近几年来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没有达到所期望的要求。特色城市建设只是初级形式的城市特色文化塑造,而随着城市向品牌化和名牌城市方向的迈进,初级形式的特色城市塑造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正当传统特色城市建设的方法制约了中国特色城市发展步伐的时候,城市主题文化却能站在时代的前沿,高屋建瓴,综观全局,别开生面地为特色文化建设提供最前瞻的理论和方法;为中国特色城市建设指明了航向;为中国特色城市建设提供了一条新的科学路径,这应得益于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方法的结果。所以,城市主题文化在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方法的支撑下,为中国特色城市建设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构建方法。它作为当今世界特色城市建设的新理念,必将把中国特色城市建设推向一个世界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