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态的演化是与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相关联的。任何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内都表现为一种特定的形态。这种特定的形态反映了城市结构及其子系统之间的相互适应性和相对稳定性。不管这种形态的内容怎样千差万别,但它们都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城市结构及其子系统相互适应时,整个系统达到某种稳态,各子系统也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各自保持自身的稳定。城市稳态结构是一种动态模型。各个子系统的相互适应是相对的,子系统常常由于内部变化、外部干扰等因素偏离适应态。只有通过城市主题文化的调节功能,才能在偏离发生后,通过主题文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调节关系使它们重新趋向适应态。对城市结构来说,这就意味着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下,城市必须寻找稳定的主题文化结构,才能实现城市生命力的长盛不衰。城市主题文化的稳态结构具有主题性与结构组合的特征。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上,城市的主题可以达到统摄城市系统,从而实现城市发展中出现合力的必然性,改善城市的发展速度和城市的演进程度。
城市形态反映了特定时期城市主题文化及其子系统之间的相互适应的状况。而城市主题文化构建的作用,正是在不断削弱和破坏城市结构及其子系统中与主题文化不协调的部分,直至推动城市结构从一种形态向更高一级的形态演化。另外,代表新结构的城市主题文化不断成长,也与城市整体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城市主题的建设水平,可将城市形态进行划分为三种,并以此反映城市竞争力的态势,为竞争战略的选择提供依据。这三种形态是:无主题文化城市、正在构建主题文化城市、主题文化城市。这三种形态的模式与城市竞争力间的关联并不是简单的线形关系,在实际运用中要复杂得多。
第一种、无主题文化城市
这种城市的发展方向是盲目的。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城市的多种产业和城市的多种文化形态,互相之间没有一个主题统摄,只是一种杂乱无章的排列。城市的规划系统、活动系统、产业系统、文化系统各行其是,不但没有形成发展的合力,反而互相制约,互相掣肘,给城市形态进化过程造成了巨大的阻碍,无法通过城市各个系统的协调作用实现城市的和谐发展。城市的各个部分之间是割裂的,城市的发展决策过程是政出多门,使城市的发展无所适从。城市的子系统之间的无组织力量的不断增长,对强控制的调节机制和城市主题成长起到强大的遏制作用。城市的竞争力由于受到巨大的内耗影响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优势,即使是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局部优势的城市也会由于这种城市内部的不稳定而走向衰落。城市的建设形态更是由于城市内部的不协调而只能跟风模仿其他的城市建设方案,造成了大量的城市千城一面,没有特色。城市只能在外力的作用下实现自我更新或死亡等其他替代性结构来延续竞争优势。
第二种、正在构建主题文化城市
这种形态是只是在西方古典城市主题文化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有过一段时期的存在。正在构建主题的城市分为两种,一种比较初级的是正在寻找主题的城市。这类城市因为竞争的巨大压力已经在开始为城市的发展寻找新的出路。通过在城市的各个子系统的解构中,开始发掘城市的特质。这种形态的城市只是在发展的意识中具有了向城市的主题性靠拢,但在城市的实际发展建设中还没有能够通过城市的主题来对城市的各个系统进行整合,还处于城市主题文化的萌芽时期。另一种是城市在发展中已经自然形成或者通过人为的构建找到了一个主题,开始用这个城市主题来找到城市发展。这时的城市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城市主题构架,只是通过城市主题来配置城市的各种资源。城市的发展已经找到了明确的方向,城市的主题产业也初具规模,城市的规划系统、宣传系统开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城市的旧结构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城市竞争力增长速度加快,调节机制主要通过主题来改变城市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第三种、主题文化城市
这一时期的城市各个子系统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结构,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已经统一在城市主题文化之下。城市的发展形成了系统合力,建立在城市主题文化基础上的城市战略发展规划和城市营销方案,都具有了明确的主题性。在完成城市主题文化的构建之后,城市的规划系统、活动系统、产业系统等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彼此关联,城市的发展更加系统化和和谐化。城市的资源配置完全按照城市主题的要求实现重构,发展出了具有主题性的品牌企业、文化特色、城市形象。城市的特质由城市组织中的潜在竞争优势,变为城市的主题竞争优势,在城市竞争和城市资源争夺中处于有利地位。城市从亚稳定结构向超稳定结构的演进完成,城市发展的自我调节性和自我适应性突出出来,保证了城市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竞争活力。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两大世界经济趋势主导下,主题文化的形成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城市主题文化在不断增长中必然重构城市主题结构及其子系统的适应性,直至推动城市结构从城市形态由无主题形态向主题形态演化,除了原有结构被重新组合外,还需要代表新的主题结构的潜组织不断成长。
城市主题文化形态中的潜组织就是城市中还没有形成主题的特质资源或特质产业,这种潜组织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但城市的这种潜组织特质却没有在城市中发挥应有的统率作用,没有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原动力。城市主题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把还处于潜组织状态的城市特质挖掘出来,通过潜组织的成长来实现城市的主题化转变。只有在这种作为潜组织的特质变为城市的主题时,城市的形态才有可能得到升华。
城市主题文化构建的快慢、发育是否正常与旧结构有什么关系呢?在一个无主题城市形态中,由于城市结构是脆性的,城市调节机制实行的是强控制,往往采用行政权力进行控制,所以城市主题的趋势成长十分困难。一般说来,城市越封闭,城市结构脆性越大,强控制的调节机制发挥作用越强,城市主题构建越困难。而在已经开始构建主题文化的城市形态中,城市结构是柔性的,城市调节机制实行的是弱控制,大多通过城市主题采用市场化调节方式,所以主题很快会成长起来。因此,城市形态的演化一般取决的基本条件是城市主题文化对原有城市结构中无组织力量调节的快慢和程度的强弱。城市主题文化的构建水平直接决定着城市竞争力的强弱。不同的主题城市形态,城市竞争力发挥作用的方式和增长速度也不尽相同。
必须说明的是,城市形态的演化模式与城市主题文化构建之间是高度正相关关系。在城市主题文化不可遏制的态势下,作为世界名牌的城市,其演化模式表现既有分叉又有融合的趋势。这种分叉和融合使城市形态呈现网状的复合形式。从城市形态模型来讲,我们所讲的三种基本演化模式,只是复杂的演化模式之中的一些典型的城市形态而言。之所以从城市主题形态演化出发,只是为了我们能更清晰地理解城市主题文化竞争力的本质,为城市打造主题文化,实现名牌之路奠定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