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遂宁晚报 作者:刘佳佳 更新时间:2016-1-11
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圣莲岛规划全景
城市景观
聚焦市委城市工作会
遂宁城市今后将这样建设
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打造五大特色“中国名城”
遂宁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接下来城市如何建设?如何才能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心、生态涵养的容器载体、文明传承的薪火、百姓安居的乐园?是社会各界关心的话题,更是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遂宁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出台,明确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遂宁将建成集约高效、品位高雅、活力迸发、宜居宜业、文明和谐之城,成为成渝经济区和成都平原城镇群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 建设集约高效之城
要科学构建城镇体系,主动融入成都平原城镇群同城化发展;按照“一核两带三片”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各县找准城市“成长坐标”,完善县域城镇体系。要合理确定城市规模,科学测算人口规模和承载能力,坚决避免无序扩张;严格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南延北进、拥湖发展,东拓西扩、依山推进”,加快构建“一城两区五组团”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有重点地发展县城、建制镇和重点村,规划人口5万人以上的镇要按城市标准进行规划建设。要着力强化产业支撑,按照建设产城单元、产城组团要求,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快各类专业特色园区建设,加快创建综合保税区和国际陆港城市;推动城市绿地景观系统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健康养老、文化旅游园区;大力推进“镇园结合”,促进场镇建设和农业园区产业相互支撑、实现一体发展。
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 建设品位高雅之城
要着眼于科学性、整体性、规范性开展城市规划,积极推动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抓好省、市、县三级层面规划衔接;探索创新规划编制方法,确保规划规范标准、因地制宜、符合民意;严格规划管控,探索建立完善城乡规划管控机制,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着眼于补短板、提质量、上档次加快城市建设,深入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年行动”,加强设施配套,完善城市功能,解决各类“城市病”;持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环境整治提升工程,规范市容秩序;深化“五个坚持”经验,在提质、扩容、强基、优城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农业人口就地就近转移的承载力;对老旧小区、院落和棚户区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提升,使旧城面貌得到根本改善;加强文化教育、公共体育、休闲娱乐、医疗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加快建设海绵城市项目,抓好“绿色城镇·幸福生活”示范工程建设;要着眼于精细化、法制化、长效化强化城市管理,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体制,制定务实管用城市管理法规,用法律法规来调整和明确城市管理中的各方关系。
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 建设活力迸发之城
要深化改革推动城市发展,改革土地供应方式,积极争取中、省项目政策支持,增强土地供应能力;加强城镇投融资平台建设,创新资金投入机制,探索PPP等建设模式,拓宽城建资金来源;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创造更多适合农村转移人口特点的就业岗位;继续实施“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抓好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并轨工作,推动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化、常态化。要依靠科技建设现代城市,加快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推进精确、高效、协同管理。要弘扬文化塑造城市精神,注重历史文化的继承和保护,中心城区用好“五个二”等物质空间载体,充分展示自然文化特色;将弘扬遂宁城市精神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让城市文化成为体现城市精神、延续历史脉络的重要因子。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 建设宜居宜业之城
要构建集约高效的城市生产空间,实施中心城区带动战略,创新产城融合、功能提升等体制机制,加快中心城区去产能步伐,实现市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要构建宜居适度的城市生活空间,加快城市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环湖景观带等市民活动场所建设,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壮大商贸、休闲、娱乐等城市产业,打造“8-15分钟生活圈”。要构建山清水秀的城市生态空间,加快中国西部水都核心区建设,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实施东西山城市森林生态区等城市生态景观工程,使城市呈现出天蓝气畅、水清地绿、景观秀美的怡人风貌。
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 建设文明和谐之城
要坚持政府主导,抓紧谋划、编制、实施一批重大城市基础、生态、产业和民生项目,让群众看到城市变化,享受发展成果。要鼓励社会参与,主动激发市民参与城市规建管监督的热情,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等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吸收民意,确保重大决策部署体现最大公约数。要提升市民素质,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制定公民道德建设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
相关新闻
城市建设
要树牢“五种意识”
树立以人为本意识,更加注重共建共享,突出人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树立绿色发展意识,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坚持生态优先、基础先行,推动城市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树立统筹城乡意识,更加注重协调推进,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的一体化发展。树立集约高效意识,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新城与老城、产业与城市、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做到“精明增长”,建设“紧凑城市”。树立有机更新意识,更加注重相融共生,将城市作为有机而复杂的“生命系统”,促进其新陈代谢,让城市在绿水青山中自然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