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2 11:17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近年来,在着眼开拓发展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小城市培育试点、撤镇设市设区、特大镇行政体制改革”等领域新曲迭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出炉则使长三角区域合作迈出实质性一步。
近年来,在着眼开拓发展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小城市培育试点、撤镇设市设区、特大镇行政体制改革”等领域新曲迭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出炉则使长三角区域合作迈出实质性一步。
前不久,围绕这两方面话题,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赴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等省份开展实地调查采访。我们乐见相关地区在勇于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探索和成效,能够给更多地区和部门带来有益启示与借鉴。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富庆熙
2010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择优选择27个镇启动实施小城市培育试点,2014年又选择增加9个镇,并将7个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也纳入培育范畴。浙江小城市培育试点进展顺利,逐步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发展要求、体现浙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小城市培育试点成效显著
2015年,36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投资增速20.2%、财政增收9.4%、GDP增长9.7%,分别高出浙江全省7、0.7、1.7个百分点;7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GDP、财政总收入、投资总量增速分别达7.9%、8.2%和11.8%,主要污染物(COD)排放总量、万元GDP能耗、PM2.5浓度平均值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强镇扩权改革深入推进36个试点镇均拥有所在县市区52%的行政审批权限;农民市民化改革深入推进,试点镇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率和宅基地确权登记率分别达63.8%、81.8%,有效推动3.27万名农民进城落户;积极开展盘活存量土地改革,试点镇存量用地占全部用地的30%;灵活运用BT、BOT、PPP、慈善捐资等模式,推进一批学校、医院、文化设施等建设项目,加速小城市功能设施的提升完善。
投资建设使小城市实力持续增强。2015年,36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共实施5954个项目,其中工业项目2993个、基础设施项目837个、社会事业项目463个、生态环境保护项目572个、总投资达2277亿元。2015年,GDP超100亿的试点镇数量达到14个,36个镇平均税收收入为10.5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收入达2.61万元,比浙江省平均高0.5万元。
联动发展使小城市发展质量不断提高。36个试点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2.6%,43个试点地区共投入181.7亿元用于生态环境治理。36个试点镇81.4%的污水处理厂标准达到一级B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户受益率达79.7%,7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全年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天数达342天以上。
“民资建城的横店模式”、“产城融合的织里模式”、“小县大城的云和模式”、“建管并重的柳市模式”、“古镇新城的塘栖模式”、“以人为本的店口模式”、“生态主导的开化模式”、“均衡发展的姚庄模式”等8种典型,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目前,浙江省已在省级中心镇全面推广这些典型模式。
“浙江省36个试点镇中,每10个常住人口就有3个外来人口,推进外来人口落户、农业转移人口融入等方面任务艰巨。小城市培育试点地区要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探索建立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真正走出一条农民转化为市民的新路子。”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小城市培育要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上下功夫,围绕人口和土地两大问题加大改革力度,推进土地流转、人口流动;制订实施试点地区镇、村社区两级权力清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完善培育试点工作机制。
织里镇:加快童装产业升级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作为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一,围绕“中国国际童装之都、太湖南岸工贸新城”的城市新型功能定位,深化转型升级、发展优势特色产业,2015年再度入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镇。
5年来,织里积极推动城市功能与人口结构转型,联动加快童装产业提升,改变传统产业低小散的分布状况。2014年以来,织里重点围绕“生产进园区、生活进社区、交易进街区”,建设童装产业示范园,举办全国童装设计大赛,成立全国首个童装设计师协会,建设质量监测中心、设计中心等,引进专业人才、打造特色品牌、完善公共配套,提升两端发展,转移中间环节,提升差异竞争力。2015年织里童装类网店约4000多家,交易额突破50亿元,在全国产业带中排第一,入选全国首批19个淘宝镇。目前,织里童装产业规模全国第一,“时装看巴黎、童装看织里”品牌效应扩大,现代化城市面貌加快形成,城市生活品质全面提升。
围绕服务本地居民与新居民需求,织里探索城市管理与服务效能提升创新,实现新老居民在家门口享受服务。5年来,学校、文化广场、影视文化中心、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新居民积分享受公共服务。自小城市培育试点以来,湖州市、吴兴区两级政府下放事权、扩大财权、改革人事权及强化用地指标保障,累计下放事权230项,公安、国土等9个职能部门实体化运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行政服务中心日均办理事项500件以上,基本实现办事不出镇,服务零距离。
5年来,织里着力重构空间格局,重现江南水乡城市风貌,打造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小城市。累计投入规划经费4000多万元,聘请国内知名规划机构高水平编制城乡规划,委托中规院编制《织里镇小城市概念性规划》;重点推进旧城区整体改造,推行公寓房+厂房+安置房+房票“四房联动”,10万平方米新型农民安置小区有序建设。5年来,织里投入8亿元以上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农业产业、提升农民素质,土地流转率由47%提高到75%以上。
崇福镇:打造杭州都市区宜居宜业新城
作为一座千年古镇,崇福镇是桐乡市第一大镇和西部副中心,也是全国重点镇和全国百强镇,至杭州中心城区仅半小时车程。自开展小城市建设以来,崇福镇紧紧围绕打造“中国皮草名城”、“江南运河文化古城”和“杭州都市区宜居宜业新城”的功能定位,致力提升崇福小城市发展实力、形态魅力和创新活力。
2015年,崇福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12亿元,年均增长1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6915元和25845元,在2015年全省考核中位列43个小城市培育试点单位第五名。
桐乡市以2012年收入实绩为基数、超收分成地方留成部分100%全额返还崇福,2015年,拨付体制分成资金9933万元。此外,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和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100%返还崇福。桐乡市行政审批中心崇福分中心集23个职能部门、297项审批事项的审批服务中心,享有和市审批中心一样的审批权限。
崇福镇工业园区以皮草、纺织两大传统产业为支点,以节能环保新材料为新产业突破口,自2012年来新征用地近3000亩,正重点加快生态产业园、皮草服装品牌园、节能环保产业园建设,逐步淘汰区外低、小、散印染企业,引导皮草产业向高端、时尚方向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自小城市建设以来,崇福镇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城市基础公共设施,全市首个乡镇公共自行车服务体系正常运营,新建公共停车泊位517个,提高安全饮用水供水能力至每日8.8万吨,完成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在环境整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方面,全面消灭了垃圾河,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8554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