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文化局局长 孙世纪 唐山市文化局副局长 贺子欣
建设“文化名城”是唐山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而“文化名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城市文化之魂——城市主题文化展开。如果说城市建设是一个城市的脸面的话,那么,城市主题文化就是一个城市的气质。城市主题文化的定位至关重要。纵观唐山市的历史,梳理唐山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脉络,我们得出,唐山市主题文化的内涵是:尊严、开放、使命、超越。
唐山之名称蕴含着神圣的民族尊严
“唐山”名称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唐太宗”说。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大军东征高丽,途经唐山,并在今唐山市区的大城山屯驻,其爱妃曹妃不幸病逝于此,为纪念此次战役及曹妃,李世民特别赐国名,将大城山命名为“唐山”。二是“后唐”说。明万历年间的《永乐府志·山川》记载:“唐山顶上有石城,周二百余丈,相传为后唐李嗣源屯兵处,基址犹存,山之名唐者,实始于此。”所说唐山,指的也是现在的大城山。
不管是“唐太宗”说,还是“后唐”说,其共同点是“屯兵”。而屯兵的意义,毋庸置疑,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主权不容侵犯,亦或在此基础上开疆拓土,这是展示自己神圣权力和彪炳千秋功业的不二手段。它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什么是民族尊严!当然,在开创了大唐盛世的唐太宗身上,我们还看到了几许浪漫情怀。
“唐山”名称与生俱来就带着明朗、高亢、热烈、奔放的气质,彰显着奋发进取的精神,蕴含着一个民族最终的价值取向——尊严。
“尊严”是唐山市主题文化的“根”。正是有了这种尊严,开滦工人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酷镇压,不怕流血牺牲,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罢工斗争;正是有了这种尊严,唐山人民经历地震劫难而不屈,自力更生,重建家园;正是有了这种尊严,唐山人民面对当前的发展挑战不退缩、不等待、不观望,而是勇破难关,求索前行。“抓住新机遇,建设新唐山,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实现新跨越”,是唐山人民在新世纪奏响的“尊严”的号角。
唐山市的起源奠定了唐山文化开放的特性
随着晚清“洋务运动”的兴起,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在唐山开设开平矿务局,1878年建乔屯镇,1898年改名唐山镇,此为唐山行政名称之始。此后,唐山逐渐发展成一座工业化城市。
唐山市的起源要求唐山人民必须敞开自己的胸怀,接纳外来的事物。唐山以煤立市,开滦煤矿的创始人唐廷枢是广东人,开滦早期的股东多是南方商贾,技术工人主要来自广东,唐山出现的第一条街叫“广东街”,唐山最早的文化场所是1882年建立的“广东会馆”。中国南北文化在此交流汇聚。而为了“习夷长技”,开滦煤矿招聘了大量洋人,中国第一座近代煤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袋水泥等,都是中国智慧和西方文明相互交融的结晶。
唐山市的起源造就了唐山人民“海纳百川”的心胸,在向工业文明的推进中,唐山文化不断与外来文化碰撞、交流、吸收、整合,形成了“开放”的特色。
“开放”是唐山市主题文化的“枝叶”。正是因为开放,唐山文化孕育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孕育了中国的莎士比亚、评剧的奠基人——成兆才;孕育了唐山市的新剧种——在滦州影的基础上,继承皮影唱腔,吸收京剧、评剧、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形成的唐剧。“开放创新,富民强市”,则是“开放”在新世纪的新要求。
唐山市发展的步伐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使命
“洋务运动”造就了唐山市。“洋务运动”一开始的目标是巩固国防、创办“自强新政”以求强兵富国,进而摆脱鸦片战争的阴影,梦想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恢复天朝大国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唐山市性质确定为“市区以采煤、钢铁、炼焦、陶瓷、机械为主”的重工业城市,基于特有的使命感,唐山人民很快把唐山建成了“煤都”和“北方瓷都”,到1976年大地震前,工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为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唐山人民以自己的“黑”为社会主义建设增了光,以自己的“白”为社会主义建设添了美。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唐山人民喊出了“天塌地陷何所惧,泰山压顶不弯腰”、“地大震,人大干”、“活下来的拚命干,建设更美好的新唐山”等豪言壮语,开滦煤矿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全面恢复生产,唐钢在地震后不满一个月就炼出了第一炉钢,唐山人民靠使命感和自己的尊严书写了伟大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篇章,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面对着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面对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挑战,唐山市委、市政府以强烈的使命感,不断思考如何摆脱资源型城市的困境;以开放的眼光,提出了“用蓝色思路改写煤都历史”的构想,以曹妃甸工业区为龙头,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努力实现科学发展。2006年7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曹妃甸工业区时指示,要把曹妃甸建成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唐山人民又肩负起为全国创造经验、当好样板的光荣使命。
“使命”是唐山市主题文化的“树干”。它把“根”和“枝叶”紧紧联系在一起,复兴是为了尊严,开放是为了复兴。通过唐山市的发展,探索民族复兴之路,始终是唐山人民肩负的使命。梦想、希望、奋斗,始终是唐山人民身体里澎湃的血液。
唐山市的历史镌刻着唐山人民超越的品质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唐山市的发展总是与唐山人民的奋斗相伴相生,其每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唐山人民“超越”品质的力量。
“洋务运动”使唐山成为近代中国北方工业化的先行者。而唐山这座近代工业城市之所以能够兴起,正是因为唐山人民超越自我、打破传统、创新自己,使自己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逐渐过渡到适应工业化的生活方式,把自己从农民转变成产业工人。
建国初期,唐山市与全国一样,百废待兴,困难重重。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正是因为唐山人民超越困难、不断打破极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遵化西铺的王国藩合作社,由一个只有三条驴腿的“穷棒子社”,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建设美好生活,被毛泽东主席赞为“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沙石峪人在“土如珍珠水如油,满山遍野大石头”的穷山村,创造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奇迹,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当代愚公”。
唐山大地震,百年城市毁于一旦。之所以能够快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同样得益于唐山人民人定胜天、敢于超越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唐山作为一座工业城市,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近790亿元,在全国48个中心城市排名中,超越武汉、济南、沈阳、大连等市,居于第12位。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在全国城市GDP排名中,超越济南、哈尔滨、石家庄、郑州等市,居于第20位。不但已发展成为河北省第一经济强市,而且正紧紧抓住环渤海经济圈第三增长极的战略机遇,打造一个面向海洋、科学发展的新型城市。其动力源泉,归根到底,仍是唐山人民永不自满、自强不息的超越品质。
如果,“尊严”是唐山市主题文化的“根”,“开放”是唐山市主题文化的“枝叶”,“使命”是唐山市主题文化的“树干”,那么,“超越”就是唐山市主题文化的“生命活力”,这棵大树生机盎然,唐山市必将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