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尊严 开放 使命 超越 ——试析唐山市主题文化的内涵

唐山市文化局局长  孙世纪  唐山市文化局副局长  贺子欣

  建设“文化名城”是唐山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而“文化名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城市文化之魂——城市主题文化展开。如果说城市建设是一个城市的脸面的话,那么,城市主题文化就是一个城市的气质。城市主题文化的定位至关重要。纵观唐山市的历史,梳理唐山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脉络,我们得出,唐山市主题文化的内涵是:尊严、开放、使命、超越。

  唐山之名称蕴含着神圣的民族尊严

  “唐山”名称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唐太宗”说。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大军东征高丽,途经唐山,并在今唐山市区的大城山屯驻,其爱妃曹妃不幸病逝于此,为纪念此次战役及曹妃,李世民特别赐国名,将大城山命名为“唐山”。二是“后唐”说。明万历年间的《永乐府志·山川》记载:“唐山顶上有石城,周二百余丈,相传为后唐李嗣源屯兵处,基址犹存,山之名唐者,实始于此。”所说唐山,指的也是现在的大城山。

  不管是“唐太宗”说,还是“后唐”说,其共同点是“屯兵”。而屯兵的意义,毋庸置疑,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主权不容侵犯,亦或在此基础上开疆拓土,这是展示自己神圣权力和彪炳千秋功业的不二手段。它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什么是民族尊严!当然,在开创了大唐盛世的唐太宗身上,我们还看到了几许浪漫情怀。

  “唐山”名称与生俱来就带着明朗、高亢、热烈、奔放的气质,彰显着奋发进取的精神,蕴含着一个民族最终的价值取向——尊严。

  “尊严”是唐山市主题文化的“根”。正是有了这种尊严,开滦工人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酷镇压,不怕流血牺牲,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罢工斗争;正是有了这种尊严,唐山人民经历地震劫难而不屈,自力更生,重建家园;正是有了这种尊严,唐山人民面对当前的发展挑战不退缩、不等待、不观望,而是勇破难关,求索前行。“抓住新机遇,建设新唐山,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实现新跨越”,是唐山人民在新世纪奏响的“尊严”的号角。

  唐山市的起源奠定了唐山文化开放的特性

  随着晚清“洋务运动”的兴起,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在唐山开设开平矿务局,1878年建乔屯镇,1898年改名唐山镇,此为唐山行政名称之始。此后,唐山逐渐发展成一座工业化城市。

  唐山市的起源要求唐山人民必须敞开自己的胸怀,接纳外来的事物。唐山以煤立市,开滦煤矿的创始人唐廷枢是广东人,开滦早期的股东多是南方商贾,技术工人主要来自广东,唐山出现的第一条街叫“广东街”,唐山最早的文化场所是1882年建立的“广东会馆”。中国南北文化在此交流汇聚。而为了“习夷长技”,开滦煤矿招聘了大量洋人,中国第一座近代煤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袋水泥等,都是中国智慧和西方文明相互交融的结晶。

  唐山市的起源造就了唐山人民“海纳百川”的心胸,在向工业文明的推进中,唐山文化不断与外来文化碰撞、交流、吸收、整合,形成了“开放”的特色。

  “开放”是唐山市主题文化的“枝叶”。正是因为开放,唐山文化孕育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孕育了中国的莎士比亚、评剧的奠基人——成兆才;孕育了唐山市的新剧种——在滦州影的基础上,继承皮影唱腔,吸收京剧、评剧、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形成的唐剧。“开放创新,富民强市”,则是“开放”在新世纪的新要求。

  唐山市发展的步伐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使命

  “洋务运动”造就了唐山市。“洋务运动”一开始的目标是巩固国防、创办“自强新政”以求强兵富国,进而摆脱鸦片战争的阴影,梦想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恢复天朝大国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唐山市性质确定为“市区以采煤、钢铁、炼焦、陶瓷、机械为主”的重工业城市,基于特有的使命感,唐山人民很快把唐山建成了“煤都”和“北方瓷都”,到1976年大地震前,工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为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唐山人民以自己的“黑”为社会主义建设增了光,以自己的“白”为社会主义建设添了美。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唐山人民喊出了“天塌地陷何所惧,泰山压顶不弯腰”、“地大震,人大干”、“活下来的拚命干,建设更美好的新唐山”等豪言壮语,开滦煤矿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全面恢复生产,唐钢在地震后不满一个月就炼出了第一炉钢,唐山人民靠使命感和自己的尊严书写了伟大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篇章,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面对着实现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面对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挑战,唐山市委、市政府以强烈的使命感,不断思考如何摆脱资源型城市的困境;以开放的眼光,提出了“用蓝色思路改写煤都历史”的构想,以曹妃甸工业区为龙头,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努力实现科学发展。2006年7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曹妃甸工业区时指示,要把曹妃甸建成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唐山人民又肩负起为全国创造经验、当好样板的光荣使命。

  “使命”是唐山市主题文化的“树干”。它把“根”和“枝叶”紧紧联系在一起,复兴是为了尊严,开放是为了复兴。通过唐山市的发展,探索民族复兴之路,始终是唐山人民肩负的使命。梦想、希望、奋斗,始终是唐山人民身体里澎湃的血液。

  唐山市的历史镌刻着唐山人民超越的品质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唐山市的发展总是与唐山人民的奋斗相伴相生,其每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唐山人民“超越”品质的力量。

  “洋务运动”使唐山成为近代中国北方工业化的先行者。而唐山这座近代工业城市之所以能够兴起,正是因为唐山人民超越自我、打破传统、创新自己,使自己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逐渐过渡到适应工业化的生活方式,把自己从农民转变成产业工人。

  建国初期,唐山市与全国一样,百废待兴,困难重重。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正是因为唐山人民超越困难、不断打破极限,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遵化西铺的王国藩合作社,由一个只有三条驴腿的“穷棒子社”,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建设美好生活,被毛泽东主席赞为“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沙石峪人在“土如珍珠水如油,满山遍野大石头”的穷山村,创造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奇迹,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当代愚公”。

  唐山大地震,百年城市毁于一旦。之所以能够快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同样得益于唐山人民人定胜天、敢于超越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唐山作为一座工业城市,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近790亿元,在全国48个中心城市排名中,超越武汉、济南、沈阳、大连等市,居于第12位。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在全国城市GDP排名中,超越济南、哈尔滨、石家庄、郑州等市,居于第20位。不但已发展成为河北省第一经济强市,而且正紧紧抓住环渤海经济圈第三增长极的战略机遇,打造一个面向海洋、科学发展的新型城市。其动力源泉,归根到底,仍是唐山人民永不自满、自强不息的超越品质。

  如果,“尊严”是唐山市主题文化的“根”,“开放”是唐山市主题文化的“枝叶”,“使命”是唐山市主题文化的“树干”,那么,“超越”就是唐山市主题文化的“生命活力”,这棵大树生机盎然,唐山市必将蓬勃发展。

上一篇长沙建设国际文化名城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下一篇序言(一)以豪迈的雄姿走上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新征程
一个辉煌并被人赞叹的城市,
必定张扬着城市主题文化品牌的光辉。
纵观世界著名城市,其形成与发展过程符合高等级城市的普遍规律,同时每个城市又具有其自身的发展个性。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主导地位突出、辐射力涵盖全球的城市主题文化,并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其独特的城市主题文化奠定了他们在世界城市舞台上的地位。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最科学的方法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最重要的保证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先导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的思想源头
纵观世界名牌城市的建立,无不依据城市营造的规律,及时把握住历史的、文化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市场结构的等等方面诸种有利的条件,建构起他们的时装城、电影城、音乐城、绘画与雕塑城、商业城、科学城、体育城……,甚至还有赌城这样十分专业化的城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核心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灵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创新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理论先导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避免城市病的爆发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有核心竞争力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有差异化发展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高端谋划城市的新思想
顶层设计策略的新举措
城市领导工作的新能力
城市文化建设的新机制
特色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世界名城建设的新体系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实施城市主题文化战略定位
确立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目标
加速城市主题文化功能培育
整合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
塑造城市主题文化形象品牌
用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统领城市发展建设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谋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规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建设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管理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营销城市
国家发改委
国家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央视网
中国网
凤凰网
中国城市建设网
中国古镇保护网
中国规划网
中国城市战略网
扬帆奥运
  友情链接: 中小城市文化建设网 中国市长协会 中国城市文化网

版权所有  © 北京国政大略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 复兴路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06171号 
电话:010-8767 3832 邮编:100078  京ICP备2024096967号-1

网站共有513141229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