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营造国际文化氛围。深入挖掘长沙的文化资源,用各类载体集中展示文化形态和文化元素,以浓厚的文化氛围来推动文化创作、文化创新、文化创意和文化创业。
构建历史文化载体。整合坡子街、太平街、潮宗街、化龙池等历史文化街区,着力打造“湖湘芙蓉园”。以定王台孝文化为主题,打造楚汉文化街区,重现“楚汉名城”风范。规划建设马王堆汉文化园、铜官窑陶瓷文化园、清水塘红色文化园、曾国藩湘军文化园、炭河里青铜文化园等大型特色主题文化公园,形成历史之园、精神之园、人文之园、艺术之园的意境。改造白沙井、天心阁公园,恢复城南书院,强化历史文化标识。在橘子洲等地构建国际摄影展览馆和国际美术馆,提升城市滨江文化品位。挖掘靖港古镇的江南水乡特色,打造文化名镇。挖掘神话故事,建设雕塑广场,创造想象空间。
构建名人文化载体。遵循名人——名作——名景——名山——名水——名城的思路,用众多名人资源传承湖湘名人文化,在国内外形成“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高度认同。把各类名人故居、名人墓地、名人纪念馆进行大整合,打造各类文化载体,衍生各种文化产品,提升长沙作为名人故里的国际影响力。在城市的重要节点树立一批名人雕塑,用文化名人形象来彰显城市文化品位。着力打造“湖湘名人堂”、“红色中国馆”等新载体,展现湖湘名人文化特色。
构建生态文化载体。打造湘江百里人文景观,构建城市库区游、生态游和文化游。依托浏阳河风光带打造中国浏阳河婚庆主题公园,构建融传统风俗、湖湘风情、西方风韵于一体国际化文化乐园。依托梅溪湖规划建设国际服务中心,打造“湖湘不夜城”。依托西湖、后湖打造文化体验平台和生态休闲平台。依托道吾山、大围山、黑糜峰,建设国际避暑山庄和拓展基地。
构建娱乐文化载体。挖掘湖南卫视系列娱乐节目的元素,建设国际影视公园。规划建设月亮岛美猴王国主题公园和尖山国际动漫主题公园。打造长沙的“迪斯尼”和“好莱坞”。利用虹猫、蓝猫、山猫等卡通形象,设计城市雕塑和城市景观。利用“快乐之都”的无形资产,组建快乐购物中心、时装公司、礼品公司、公交车公司、出租车公司、旅行社等,形成企业快乐文化氛围。进一步提升歌厅、酒吧的层次和水平,打造国际化的娱乐文化载体。
构建休闲文化载体。通过科学规划和有序发展,引领足浴、洗浴、保健、养生等休闲产业向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打造规模一流、硬件一流、服务一流的国际休闲中心。建立国际养生、保健、休闲研究培训基地,传播休闲文化,培养休闲人才。围绕形成大休闲格局,在旅游、交通、餐饮、健身、体育、美容、零售、咨询、金融保险和社区服务等各个行业搭建载体,为休闲文化传播和消费提供支撑。
构建民间文化载体。深入挖掘民间文化元素,打造一批博物馆,使长沙成为闻名世界的博物馆之都。弘扬和传承湘剧、花鼓戏、弹词等具有长沙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中国长沙民间文化园”。依托湘菜的独特文化元素,规划建设中国美食城、湖湘美食街并举办国际美食节,引领湘菜产业集约化发展,形成由辐射全国到辐射世界的推广效应。
(三) 增强国际文化实力。顺应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实施文化引领和文化推动战略,实现文化创意经济跨越式发展,形成与国际文化名城相匹配的文化实力。
利用文化创意增值。始终坚持把文化创意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动力引擎,用文化资源和文化载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城市各大产业重组、裂变和增值,实现由做产品到做文化、由长沙制造到长沙创造转变。提升制造业的文化价值,以“创意为王”理念突破卖产品、卖机器的传统模式,形成卖设计、买包装、卖理念、卖精神、卖心理享受、卖增值服务的新局面,给各种产品打上体现青春、活泼、典雅、厚重、精致等不同特征的文化标记,全面提升装备工业、材料工业、汽车工业和食品工业的附加值和品牌度。增加服务业的文化元素,全面提升店牌、商标、装修、陈列的创意成分,培育一批具有长沙特色的商业文化街,让顾客既能消费产品、更能享受文化。挖掘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从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入手,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点,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实现观光游、休闲游、体验游的复合型发展。
加快文化产业升级。顺应国际文化发展趋势,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推动长沙文化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着眼于高端化,充分利用数字、网络、信息等高新技术,创新内容,创新传播手段,大力培育数字媒体、数字出版、手机电视、手机动漫、现代传媒、电视购物、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新兴文化业态,培育长沙文化创意的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着眼于集约化,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经济转型,培育湘绣、印刷、动漫、创意、艺术等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体系,形成聚集发展、集约发展的新格局。着眼于实体化,引导文化资金向重点企业倾斜,与湖南影视集团,湖南报业集团、湖南出版集团深度合作,构建长沙文化产业的“旗舰”;抓住长株潭“三网融合”试点的契机,大力发展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整合长沙晚报、长沙广电两大集团,在全国率先打造全媒体集团;扶持拓维信息、青苹果数据、天舟科教、三辰卡通、宏梦卡通、国科广电等文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开拓国际市场。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增加值超过16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健全文化市场体系。积极培育本土文化市场,构建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现代文化流通体制,打造若干个出版物交易、互联网服务、电影院线和文娱演出的专业化市场。建立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文化经纪、代理、评估、担保、鉴定、推介、咨询、拍卖、交易等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化程度。发挥省会优势,建立集代理、采购、仓储、运输、结算功能于一体的现代营销系统,使长沙成为全国重要的出版物、影视影像、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的交易中心。不断适应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求,大力开发与文化结合的教育培训、健身、旅游、体育、休闲等服务性消费,形成文化消费在长沙的新格局。大力开拓国际文化市场,促进动漫、红瓷、菊花石等产品的标准制定和价值提升,扩大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
强化文化品牌建设。围绕城市主题文化打造文化巨著与文化精品,形成具有长沙特色和国际影响的系列文化品牌。依托湘绣和花炮两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提升、拓展和辐射,在国际上形成品牌效应,使之成为长沙的地理标识和文化标志。依托“文化湘军”的影响力,以参评各类国际电影节、国际文学节、国际音乐节、国际艺术节、国际动漫节以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为抓手,打造若干部国际文化精品,推动“文艺湘军”、“影视湘军”、“动漫湘军”、“出版湘军”以品牌力量走向世界。深入发掘长沙文化的深厚底蕴,热情讴歌长沙人民的丰富创造,在文学、戏剧、曲艺、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摄影、电影、电视剧等领域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艺术门类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大师。支持湖南卫视、红网、湖南在线、金鹰网、体坛网、星辰在线等建设国际文化传播平台;搭建国际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手机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动漫集成交易平台、制作交流平台,规划建设集“研发、创意、培训、孵化、展示、交易、娱乐”于一体的湖南出版创意产业园。坚持把城市作为品牌来打造,充分整合楚汉名城、娱乐之都、工程机械、山水洲城、体育湘军等各类城市资源和文化元素、进行策划、提炼、包装和推介,形成城市品牌系统,展现长沙独特魅力。
(四) 扩大国际文化交流。坚持立足长沙、放眼世界,形成湖湘文化与国际文化的频繁交流与互动,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打造文化名人交流平台。从湖湘名人文化中积极挖掘本土名人资源,用名人之桥拓展文化营销之路。对国际文化名人全方位地引进和交流,建设世界顶级的名人别墅区、世界一流的名人工作室、世界水准的名人俱乐部,把文学、音乐、舞蹈、动漫、创意、体育等各类国际国内名人吸引到长沙,充分利用最稀有的名人战略资源,带动国际文化名城建设在短期内实现突破。
打造文化活动交流平台。把文化“走出去”作为城市国际化的重要突破口,对国际文化交流进行专项规划。制定并实施“与友好城市建立文化交流与合作计划”、“长沙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计划”、“长沙文化引进项目与文化输出项目计划”、在国外举办“长沙文化周”、“长沙文化展”、“长沙文化国际推介会”等国际主题文化活动,推动长沙文化交流常态化。借助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远大空调、湖南卫视、田汉大剧院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点企业,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把湖湘文化元素展示给世界。
打造文化盛会交流平台。依托梅溪湖国际服务中心、岳麓书院等文化阵地,举办湖湘名人国际论坛、“国际名人节”、世界国学讲坛、中国民俗文化节等文化节会,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拓展为国际金鹰电视艺术节,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提升为国际性文化交流盛会,扩大长沙国际影响;举办世界图书馆大会、世界动漫创意文化大赛、中国橘子洲国际摄影艺术节等节会,增强文化交流频率;拓展长沙图书交易会,使之成为世界一流的图书交易市场;升级环湘江自行车赛、橘子洲沙滩排球赛、承办世锦赛、世界杯系列赛等国际体育赛事,提升长沙知名度。
三、 主要措施
建设国际文化名城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战略任务,需要从多个层面采取有力措施。
1、 突出文化引领。坚持把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形成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优秀文化、当代先进文化、湖湘主题文化的引领、激励、推动和愉悦作用,全方位、深层次、大幅度地作用于经济和社会,使长沙不断走向兴旺和发达、实现富裕与和谐。努力把城市文化作为“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引爆点,实施文化优先战略,助推城市发展转型。注重把建设国际文化名城作为长沙进军世界名牌城市的历史性机遇,用“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毅力来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国际文化名城战略推进委员会,设立国际文化名城建设顾问团,建立国际文化名城评价体系、考核体系和责任体系,使长沙成为标准制定者和模范实践者。
2、 坚持规划先行。树立用规划统领国际文化名城建设的强烈意识,从顶层设计入手,从具体细节雕琢,追求城市文化创新发展的“世界唯一、中国第一”。城市总体规划要突出文化理念、文化融入和文化规划,做到“一花一木总关情、一路一灯显用心、一楼一店出水平”,形成既有个性特色、又有整体风格的特色效应。城市文化规划要与城市建设规划、土地使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形成互补格局,着力构建“湘江百里文化带”和岳麓山、老城区、浏阳河、铜官窑四大各具特色的文化圈。文化项目规划要体现湖湘特色和国际视野,做到新理念、高起点、大手笔,追求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
3、 注重分布推进。建设国际文化名城实行“三步走”:第一步是整体布局(2010-2013年),出台国际文化名城建设战略纲要,制定长沙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和文化政策体系,实施一批重点文化项目,引进一批国际文化人才,打造一批国际文化载体,拉开国际文化名城建设的骨架,形成国际文化名城建设的雏形。第二步是全面推进(2014-2017),围绕历史文化、名人文化、生态文化、娱乐文化、休闲文化、民间文化等载体,全面推进国际文化名城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建设,在文化建设整体发力的基础上,力争在创意、旅游、娱乐等优势领域形成突破,城市文化设施、文化产业、文化品牌、文化气质逐步达到国际化水平。第三步是完善提升(2018-2020),对城市文化形象、文化载体、文化品牌、文化产业、文化交流的特色化进行梳理和完善,通过载体建设、环境建设和机制建设,全面完成国际文化名城战略纲要明确的目标任务,使长沙的城市开放度、集聚度、知名度显著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传播力、文化创造力显著增强,国际文化名城基本建成。
4、 实施项目带动。遵循经济规律与文化规律,把项目作为建设国际文化名城的最实载体。提升项目策划水平,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价值,实行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式、集成化展示,打造一批“国人震撼、世界惊奇”的文化项目。提升项目运作水平,按照营销湖湘文化、营销梦幻长沙的思路,建立国际文化名城信息港、顾问团、项目库和招商链,充分整合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和文化项目,吸引风险资本、民间资本投向文化领域。提升项目实施水平,坚持把文化项目与工业项目、商业项目、房地产项目同等对待,强化责任制和执行力。
5、 强化人才支撑。坚持把人才战略作为国际文化名城建设的核心战略,统筹规划,长期坚持。实施国际文化人才引进工程,引进一大批国际文化精英尤其是国际性文化领军人才、文化管理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实施国际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打造国际水平的经纪人、制作人、企业家、管理者队伍,创办国内一流水平的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创意大学、动漫大学,把长沙建设成国内外著名的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实施国际文化人才展示工程。从文学、艺术、体育、旅游等方面入手,聘请各类文化名人做长沙的城市形象大使。
6、 提供政策保障。树立文化法制化理念,构建具有含金量、吸引力和操作性的文化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出台准入政策,加大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力度,打破所有制束缚和地域性限制,使文化领域成为长沙最具活力的领域。出台用地政策,对文化项目特别是国际性文化项目实行重点倾斜,实现文化用地动态优先。出台激励政策,支持国家级、世界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激励国际文化企业进入长沙市场和长沙文化企业打入国际市场,鼓励文化精品创作和文化品牌建设。出台投入政策,设立文化引导资金和文化发展基金,鼓励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为文化项目策划建设、文化产品研发生产,文化企业进出口提供金融支持。出台人才政策,把长沙打造成国内外文化名人的向往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