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森
[内容摘要]
二十一世纪,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将进入城市主题文化时代。本文从城市核心竞争力、城市品牌化和国际都市的建设等方面阐述了乌鲁木齐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制约乌鲁木齐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的因素,并探析了乌鲁木齐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核心竞争力;国际都市;城市品牌;城市主题文化
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将进入城市主题文化时代。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作为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于城市主题文化的建设还只是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明确的提出打造乌鲁木齐的主题文化,因此在城市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构建乌鲁木齐的城市主题文化的任务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乌鲁木齐城市主题文化的发展问题。
一、城市主题文化
何为城市主题文化?“城市主题文化就是根据城市特色资源形成的特质文化来构建城市主题空间形态,并围绕这一主题空间形态来发展城市、建设城市的一种文化策略。城市主题文化建立在特色资源形成的特质文化基础上,具有特色资源的独特性和特质文化的地区垄断性。它既能使城市特色资源显性化,又能使城市特色文化主题化和名牌化,从而塑造出影响世界的主题形象及核心竞争力”。
从城市主题文化价值理性意义上讲,城市主题文化就是一种具有城市核心价值和灵魂价值的文化形态。它由城市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具核心性、最具特色性的文化要素所组成,构成城市的母体语言,文化语境,生命体系和原创精神,它凝结着城市的品质、气质、精神、智慧、思想、信念、信仰,使城市以卓然自立的姿态呈现在世界面前,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城市品格和灵魂。
从城市主题文化的工具理性意义上讲,城市主题文化就是根据政府软科学技术设计系统把把城市设计、城市经营、城市形象、城市品牌、城市营销整合在一起,构建出了城市主题文化.
而与其相近的城市文化只不过是针对城市全部管理活动的一种文化概念。他强调的是城市管理和规范的手段和行为尺度,通过科学的手段来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但城市文化还不是城市主题文化,“城市文化所强调的是城市管理和规范的手段和行为尺度,通过科学的手段来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城市主题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不只在城市特色文化各个部分进行组合和相加,城市主题文化的功能是将处于孤立状况下的特色文化要素进行串联、并联,形成一种新的城市主题文化经济形态,使文化形态,建筑形态、管理形态,使城市特色文化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因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主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主题是城市形成特色文化或平庸文化的关键要素。城市主题文化是一种定型城市文化或定位城市文化。没有主题的城市文化,城市很难找到准确的发展方向。主题是城市的特质,特质是城市的特殊禀赋和高级资本。城市只有具备主题特质,其所产生的城市竞争力才具有高附加值,才能产生名城效应,这就是名牌城市和非名牌城市的本质区别。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改革开放的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作为新疆首府的乌鲁木齐,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得到极快的发展,对乌鲁木齐城市化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乌鲁木齐历史底蕴丰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使得乌鲁木齐城市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其特有的特点。西部大开发为乌鲁木齐的城市化发展确立了新的目标,这同时意味着为乌鲁木齐城市主题文化的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二、建设乌鲁木齐城市主题文化的必要性
(一) 城市主题文化将成为乌鲁木齐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城市发展进程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既城市起步阶段、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和城市现代化阶段。在经营城市的起步阶段和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竞争力可以大体分为:经济实力、功能服务、发展环境、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市民素质。在城市的竞争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些竞争力加起来也不过为城市综合竞争力。而在城市化的现代化阶段,文化将成为城市的竞争力,而城市主题文化则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我们城市已经开始进入了城市化的现代化阶段,而我们的城市还保留在原来的城市竞争力的观念上,那么就会制约城市的发展。
改革开放使乌鲁木齐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依托“第二座亚欧大陆桥”成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特别是近年来,乌鲁木齐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乌鲁木齐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鸿,在2006年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中,曾经公布乌鲁木齐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框架已经初步构建完成。以下为根据《2000年中国城市年鉴》所提出的中国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完成的乌鲁木齐城市现代化建设程度统计表:
城市化指标
|
指标水平
|
乌鲁木齐现指标
|
城市化指标
|
指标水平
|
乌鲁木齐现指标
|
人均GDP
|
5000美元
|
3000美元
|
失业率
|
4%以下
|
3.13%
|
农业占GDP比重
|
10%以下
|
1.5%
|
成人识字率
|
95%以上
|
97%
|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
60%以上
|
61.5%
|
婴儿死亡率
|
10%以下
|
2.56%
|
城镇人口比重
|
75%以上
|
81.05%
|
人口平均寿命
|
75岁
|
71.12岁
|
恩格尔系数
|
35%以下
|
36.1%
|
人均年收入
|
40000元
|
10816元
|
绿化覆盖率
|
35%以上
|
24.22%
|
污水处理率
|
70%以上
|
65.43%
|
乌鲁木齐城市现代化建设程度统计表[i][i]
由以上表格可以充分证明乌鲁木齐正在挺进城市发展的现代化阶段,城市现代化已是乌鲁木齐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表明乌鲁木齐将逐渐无法适应城市初级阶段的城市竞争力,即而要形成新的竞争力,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建设城市主题文化已成为打造乌鲁木齐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二)建设城市主题文化是实现乌鲁木齐为国际都市的必然要求
乌鲁木齐市委在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要把乌鲁木齐建设成为“国际都市”的目标,这也就意味这乌鲁木齐将进入竞争激烈的国际城市竞争中去。
二十一世纪即资源、资本、技术、人才与信息后,全球竞争已经进入到了文化竞争时代,全球化条件下的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知识经济和文化的竞争,所以城市的发展说到底也是基于文化的进步和文化功能的健全,文化的发展影响着城市发展。因此要建设国际都市不但要有高度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经济服务功能,还必须要拥有现代化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功能。进一步讲,随着跨国交流合作日趋加强,国际都市不仅要有自己的文化,而且还应该是特色主题文化,这样才可以在国际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国际知名度。也就是说乌鲁木齐要建设国际都市,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建设现代化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功能,还要建设自己的特色主题文化。
而近年来,乌鲁木齐在文化结构和技术含量上面,传统民族文化产业的比重较大,现代新兴文化产业不够发达,文化产品科技含量较底,大都停留在新疆歌舞表演,杂技魔术上,像刀郎这样迅速走红全国的文化产业案例非常少,因此只有打造乌鲁木齐城市主题文化,将处于孤立状况下的特色文化要素进行串联、并联,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经济形态,才能使乌鲁木齐的经济和文化相互渗透,互为支持,从而形成乌鲁木齐进入国际竞争的基本保证。
(三)建设城市主题文化是实现乌鲁木齐城市品牌化的保证
国际著名管理学家华德士先生提出:“二十一世纪城市生存的法则就是建立品牌,它能使你的城市名字变成钱。”
“所谓城市品牌化就是指城市不再是停留在美化市容的表层上和一些标语口号上,而是被经济的巨大动力驱使城市将自己像商品一样包装,品牌化之后拿到国际市场上去推广和营销,使城市品牌能够转化为有效的商品或高附加值。”城市品牌是由高度概括,高度凝练的城市特质所构成,它通过城市特质要素在城市资源、景观、经济、文化、建筑方面的彰显,形成了城市主题文化特征,把这种城市主题文化特征进行包装,就形成了城市品牌。
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市东望博格达冰峰,南靠喀拉乌成山地,其风景秀丽,而且又聚集了47个民族,人们在继承和保持着各民族的传统和特色的同时,又融进时代气息之中,形成了乌鲁木齐所特有的民族特色与流行文化相映成趣的独特风貌。同时还建成了以中山路商业一条街、人民路金融一条街、二道桥民俗一条街和北京路科技一条街为主要代表、各具特色的城市功能街区。可以说乌鲁木齐在城市特色文化资源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却一直没有确立他自己的城市品牌,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将这些景观、经济、特色文化以及特色建筑的内涵进行概括和凝练,形成乌鲁木齐所具有特色的城市主题文化,也就无法对他进行包装从而形成乌鲁木齐的城市品牌,从而也就无法使乌鲁木齐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到更好更快的提高。因此,只有构建乌鲁木齐城市主题文化,将乌鲁木齐城市品牌化才能使乌鲁木齐在目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脱颖而出。
三、乌鲁木齐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
(一)注重城市经济效益的发展,忽略了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
乌鲁木齐还是在走“重经济、轻文化”的道路,以经济指标作为衡量城市发展的硬标准,忽略了城市个性赖以存在的基础——文化底蕴。以下为乌鲁木齐市政府2003-2005年对乌鲁木齐文体广播事业财政支出情况:
乌鲁木齐市文体广播事业财政支出情况(万元)
年份
项目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市财政总支出
|
210,165
|
233,436
|
493,995
|
文体广播事业支出
|
4216
|
3736
|
7990
|
文体广播事业支出/总支出
|
2.01%
|
1.60%
|
1.62%
|
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乌鲁木齐市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非常弱,而且近几年几乎没有显著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政府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文化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高,投入不足。在实际中城市文化的建设与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通过保持和发展城市的文化,可以减少其社会成本而增加社会收益,诸如良好的城市文化,可以有助于城市居民的向上的精神风貌,这样可以减少犯罪,从而减少安全的成本,引导城市更可持续的发展。因此乌鲁木齐这座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要想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有新的突破,就应该处理好经济效益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关系。
(二)外来文化对乌鲁木齐民族文化的冲击
乌鲁木齐地处欧亚大陆中心,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当人们接触到与本土文化截然不同的异域文化时,心理上的新奇感显著上升,必然导致短时间内对异域文化的认可率高于对本土文化的认可率,出现了城市文化的不确定性。
同时,由于目前所面对的是市场经济体制,由于工业化、信息化的推进,再加上交通条件的改善,乌鲁木齐与内地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传统的民族文化形态大都受到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以至于乌鲁木齐现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外来强势文化冲击下已经开始出现文化形态萎缩的现象。以民族服饰为例,“根据何星亮先生对新疆乌鲁木齐等地区的调查,内地现在各种流行的服饰,几乎替代了民族服装。北京、上海等地一旦流行什么新的服装款式,在很短的时间内,边疆城市便会出现相同款式的服装。”在乌鲁木齐,传统的民族服饰只有在农村和重要的民族节日和庆典上出现。
毫无疑问,乌鲁木齐的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文化心态已经在随着乌鲁木齐的社会经济转型而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改变,正在接受着外来强势文化的不断冲击。但是,乌鲁木齐的民族文化是建设为了全面城市主题文化的最基本的要素,是乌鲁木齐打造特色城市文化的重要条件。如果乌鲁木齐的本土民族文化受到外来文化严重破坏的话,势必会严重影响乌鲁木齐城市主题文化的建设。
(三)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存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性
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而特色的基础又在于主题文化的建立。城市特色,是指一座城市的内涵和外在表现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特色内涵的集中表现。它可以表现独特的城市民俗风情,城市发展的文化痕迹。
随着乌鲁木齐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速,近20多年来,乌鲁木齐有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成绩是辉煌的,有目共睹。但是也要看到,乌鲁木齐在近几年的城市发展中过于注重经济开发,而忽视对历史文化遗产、对城市特色的保护,破坏也是颇严重的,这些破坏大体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类:
一是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破坏。城市在旧城更新和房地产开发中,过度的进行开发,以至于对城市文化遗产进行破坏,导致有些历史文化遗产面目全非,失去原有的历史文化韵味。例如:“乌鲁木齐的末代蒙古王马卡的府邸,位于汇嘉时代旁,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四合院,占地300多平方米,有十几间房舍,但是在修建新疆百货大厦时被毁。”
二是改善市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建设性破坏。乌鲁木齐在城市发展中,有相当的一部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在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存条件而被拆除,例如:“文庙街,当时整条街上居住的全是县长级官员,故而百姓称之为“县长街”,有12至14个砖混式四合院,全是青砖建筑、雕梁画栋,堪称壮观,也因建设居民住宅而全部拆除;还有当时被成为乌鲁木齐23坊的23座回族清真寺,现已只剩21座,其中的头道巷寺 坐落在建中路头道巷口,故名头道巷寺。该寺因新疆人民出版社扩建被征购,现已不存在。以及城内坊,原坐落在民主路,即现在的天山区中医门诊部所在地,由于医院扩建,该寺现在已不存在。”
城市的历史文化是打造城市主题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越深厚,其城市个性也就越强,城市特色也就越鲜明。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则是这些城市历史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它积淀和凝聚着丰富的城市历史文化内涵,这些历史文化内涵对于打造城市主题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如果乌鲁木齐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再继续遭受破坏的话,势必会影响乌鲁木齐的城市主题文化建设。
(四)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相对匮乏。
乌鲁木齐的城市主题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决策和运作的问题,是必须通过相关的人才进行设计和运作而解决的。缺乏专业的文化建设人才是乌鲁木齐建设城市主题文化的瓶颈。
据统计,“乌鲁木齐文化事业机构总共有95家,文化产业机构有4415家,”这些机构的管理者大多是从专业文化艺术人才转移而来,他们通过摸索,逐步具备一些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不过,这些管理者往往缺乏理论方面的提升,缺乏宏观的战略视野,当文化加速发展时,他们往往力不从心,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而在文化圈内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往往又不懂运作。因此,二者兼备的复合型文化人才极为奇缺。由于现在乌鲁木齐的文化市场还不够成熟,这也就制约了文化艺术管理人才的快速成长。
四、乌鲁木齐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政府加强引导机制并准确定位主题文化
城市主题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浩大艰巨而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积极作用。乌鲁木齐党委、政府是否高度重视是城市主题文化建设与健康发展的前提,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离不开党委宣传部门、政府文化管理部门的组织领导,政府应当转变职能,发挥引导作用,积极的引导各类主题积极的参与到乌鲁木齐的城市主题文化建设中来。
在积极引导的同时要的对城市主题文化进行准确定位。目前,在城市竞争中,很多城市在城市形象和城市定位上互相矛盾,致使一些城市形象不正、定位不准、品牌不亮,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制定一个准确的城市主题文化定位。
准确定位乌鲁木齐的主题文化,一要融入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本土民族文化。乌鲁木齐的城市主题文化首先要植根于它所蕴藏的深厚历史文化,并且要深入挖掘其内涵,其次要以乌鲁木齐的多元民族文化为重点来打造城市主题文化,使乌鲁木齐的城市主题文化所突出的是其民族特色文化,做到以历史文化为基本,民族文化为重心。二要体现独特的城市个性。城市的个性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有别于其它城市的重要标志。要将乌鲁木齐特有的多民族历史文化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相融合,寻找文化差异,寻找自己城市独特的文化个性,达到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经济与文化有机融合,以此奠定乌鲁木齐城市主题文化的准确定位。
(二)加强对乌鲁木齐现有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
城市的主题文化的构成就是将处于孤立状态下的特色文化资源要素进行串联、并联,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因此特色文化资源是构建城市主题文化的基本要素。就笔者看来乌鲁木齐的现有特色文化资源主要就是本土民族文化以及乌鲁木齐的历史文化遗产。所以要构建乌鲁木齐的城市主题文化首先就要加强对现有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
首先要加快乌鲁木齐政府保护方式的改革,建立新的保护方式。这种保护首先建立一套宏观的调控机制,主要运用政策的倾斜来实施文化保护并辅之以法律保护方式,双管齐下。其次要加大对文化保护的实际资金投入与监督的实施。其三就是政府的保护方式还要包含对传统文化中濒危文化的特殊支持。
其次要建立市场保护体制。用市场经济的手段保护文化资源也是目前一条重要的途径。文化保护必须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努力发展一批大型文化产业,依靠市场方式通过文化产业自身资金的积累改变原来保护方式单一的输血模式,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再次要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实施全民保护。在目前的文化保护中,社会支持与全民保护是最强大、最广泛的力量。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广大媒体来营造文化保护的社会氛围和社会舆论,从而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这也是文化保护最强大的后盾力量。
(三)建立人才培养和引进新机制
乌鲁木齐城市主题文化的建设关键在于人才。乌鲁木齐城市文化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乌鲁木齐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这种状况不改变,乌鲁木齐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的工作就难以得到开展。采取切实的措施加快建立一支与城市现代化发展战略相适应的高素质文化工作队伍已成为乌鲁木齐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加强文化队伍的建设,首先要稳定现有人才,把他们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与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相比,乌鲁木齐的文化建设人才相对不足,但并非没有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珍惜现有人才资源,努力营造优秀文艺人才施展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一方面深入调查研究,摸清乌鲁木齐城市主题文化建设队伍的基本状况,找准存在的的问题,制定稳定和开发现有人才的具体措施,尽快建立能够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担当重任的选任用人机制,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抓好现有城市主题文化建设队伍稳定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眼光向外,抓住大开发和进一不开发的机遇,利用文化大发展的时机,创造良好的环境,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和有利措施,吸引和鼓励高水平的文艺人才和各种专业人才支援和参与乌鲁木齐的城市主题文化建设。
(四)加强国际交流,树立世界眼光,致力于观念创新。
要建设乌鲁木齐成为一座特色主题文化名城,须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从更新文化观念到打造文化品牌,从实施开放战略到提升发展标准全方位推进建设,不断增强乌鲁木齐的文化吸引力。
首先要做到加强与世界的交流合作。特色主题文化名城应有的文化力量,包括城市的文化开放度和包容自信度。要带着我们的文化自信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乌鲁木齐以及新疆所特有的民族艺术、民间文化和文化产品等。要大力开展以国际友好城市为桥梁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努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民间交流为主体、开发国际市场为着眼点的对外文化交流体系。同时要加大对域外文化人才、文化资本的引进力度,尤其是要鼓励强势文化集团和资本参与乌鲁木齐的文化基础建设和经营。要通过举办国际性的文化节、文化展览(展映)活动,邀请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团队、节目加入到乌鲁木齐的文化活动中来,提高全市文化活动的国际化水平。
其次要致力于观念创新,确立文化强市的先进理念,把全社会的力量动员到建设特色主题文化名城上来。建设特色文化名城,必须以先进的文化理念作为引导,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普遍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在文化认识上,要强化文化也是生产力、文化是城市的软实力、文化能够立市强市的先进理念。在生活理念上,要引导人们转变重物质、轻文化的习惯,在全社会倡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追求高质量生存、高品位生活、高素质修养、高文化享受的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在体制观念上,要转变单纯依靠政府办文化的理念,增强市场意识,积极建立有利于培育社会文化主体、发展社会文化中介、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办文化的体制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