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规划:城市规划思维的新辨识

作者:屠 启 宇   林 兰

摘 要 :文化规划是关于城市规划发展思路的创新,它强调将文化思维贯穿于城市 创新转型的全过程;从文化的角度考虑和制定各类公共规划与政策;把文化资源置于创 新转型实践的中心来整合、培植城市的各种资源。 同时应防止文化规划实践走样成为“规划文化”,警惕对于文化发展的直接干预。在对城市文化规划的本质、 目的、层次 、

边界及类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文化规划的三大导则:将城市文化的理想、情感、发展愿望通过城市规划中的空间与建筑规划展现出来,实 现 规 划 的 “软硬结合”;培养 城市规划者的人文素养;推行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缩小城市总体规划和概念性规划 的两极分化。

关键词:文化规划;规划文化;创新转型;城市规划 

作者简介:屠启宇,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上海社会科学 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双聘教授;林兰,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上海 200020)

一 、 城市创新转型与文化规划

文化是城市保持其独特性和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在全球化背景 下 ,世界城市在城市形态、制度规范、市民行为等方面日趋雷同,只有文化上的区别显得尤为重要、更有价值。每个城市的 文化特征和文化品质为城市在竞争中创新发展、脱颖而出提供了土壤和资源。文化同样也是城市 创新转型的抓手。文化是有生命力的,天生就是与创新联系在一起的。文化对城市的价值体系和 发展目标形成指引,城市规划者把握住文化的发展动向,在城市发展中关注不同的重点和选择不同的方法,最后将城市文化的进步反映、融汇和固化于城市景观、产业传统、社会网络、个人技 能等方方面面。因此,在城市转型创新活动中始终贯穿文化的思维,就掌握了一个推进城市综合发展的抓手。

“文化规划” 就是实施文化导向的城市创新战略实践。即在对城市文化资源深刻认知的基础上 ,探讨城市文化资源如何有助于城市的整体发展,从而进行鉴别创新项目、设计创新计划、整 合各种资源、指导创新战略实施的过程。“文化规划” 主要包含如下内涵:

第一,以文化的思维对城市的各种功能加以认识考察,发现城市的创新空间和转型方向。

第二,将文化资源置于创新实施的中心,来整合城市的各种资源,达成城市的和谐发展。保持文化的地方特色,无论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规划,城市规划只有与一个地方的文化相协调,才 能达成整体的鲜明的效果。

第三,从文化的角度考虑和制定各类公共政策、在文化资源和公共政策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影 响、相互协同的关系,开展城市创新决策。这里的公共政策涉及经济发展、住房、健康、教育、社会服务、旅游、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容设计和文化政策本身。

第四,开放性、跨领域、交叉式的思考能力、企业家精神、组织管理能力是文化规划的核心 能力。从文化入手,仔细研究文化的各个方面,鼓励与其他学科达成交叉,激发城市创新转型。

二、文化规划的历史发展脉络

弗里德曼于1 9 8 6年 提 出 “世界城市” 标准后指出,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世界级城市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综合竞争力上,文化对城市规划和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世界大都市的文化特征表现在以下七方面:文化已经成为新世纪城市发 

展的新核心;文化战略先行是政府推进城市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成功的城市文化发展与管理始终是政府与市场;民间互动作用相得益彰的结果;文化产业的创意本质在世纪之交被再发现与再定义;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是现代城市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城市文化空间布局的“多中心” 化趋势似已不可逆转。城市文化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S a s s e n又于 1 9 9 5年进一步指出,城 市 (特别是世界城市的功能在相当程度上要透过浓厚的文化、制度环境

表 1  近代西方国家城市发展与文化规划政策、

 

和法律、行政框架才得以形成和发展。

从西方国家的发展进程来看,城市文化及其政策在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作用,到 2 0 世 纪90 年代,已经普遍形成文化规划指导城市建设的发展格局。城市文化为旧城复兴注入新生的力 量 ,为新城的崛起注入城市的灵魂,文化发展战略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文化的首先 

发展直接推动了西方城市发展思想的每一次突破与创新。发展至今,文化已被定义为城市的整 体生活方式,远远超越了其美学定义;关注文化的视角也由单纯的经济效益过渡到社会效益,对 曾经不合时宜的文化工业与规划文化进行了很好的修正(见 表1 )

文化规划如今在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已经被作为一种有效的规划方法建立起来 ,美国非盈利组织“适宜居住社区的合作伙伴” 将文化规划的任务归纳为四个方面:人文发展任务。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城市居民解决问题的能力;经济发展任务。通过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来推动文化旅游、创造就业;环境发展任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社会发展任务。促进城市社区建设,培育多元、交融的城市文化。

三、中国城市文化规划实践现状

1. 我国城市规划的集体文化迷失

文化规划依赖于人文、社会科学等复杂学科的交融,在以往的中国各种城市规划实践中,由于城市规划专家缺乏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以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规划城市,因此,现有的城市规划往往缺少城市文化的概念,更没有城市特色文化与主题文化的界定,与之 相关的特色规划与主题文化规划更是缺乏,照搬、模仿、拼贴、移植与城市文化不相关的建筑和 产业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做法直接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城市建设中的开发性破坏与破坏性开 发 ;二是大小城市千城一面、城市缺乏魅力,产生特色规划与特色发展危机。

2 . 文化规划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的从属地位

近年来,中国已充分认识到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重大战略意义,并切实关注国家文化软实 力的塑造。2 0 0 9 年 月 2 2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第十一个产业振兴规划— — 《文化产业振 兴规划》,从国家政府层面认可了文化对城市发展的作用。然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仍被纳 入产业发展规划的框架之下,还是从属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全 国 以 及 各 地 的 “十二 五”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也主要从产业经济角度进行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真正的文化战略发展规划仍是空白。当前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凌驾于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之上,而真正要做到文化规划而非文化产业规划,必须将文化发展作为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国民 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3.  “规划文化” 的发展思路占主导

由于规划主导者被计划思维、大工业思维所限,无视文化发展规律及其对城市发展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在事实上变成了  “规划文化”,这种被规划的文化主要体现在长期以来“文化工业” 的畸形发展上。尽 管 “文化工业” 繁荣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产品,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但其造成了文化产品及价值生产越来越类似于现代大工业的生产过程,导致文化审美及艺术想象力衰落,艺术创造被简化成为复制生产。这种由技术体系大量复制出来的产品导致了人类个性与艺术韵味的丧失,文化失去了其批判功能,堕落成为商品法则的产物,个人被文化工业退化为了消费者;同时,“文化工业” 还忽略了文化在教育、娱乐等方面给社会大众带来的现实福利。

四、中国城市规划缺乏文化规划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总的来看,我国目前尚未形成西方国家城市在2 0 世纪9 0 年代实现的文化规划指导城市发展的模式与格局,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 文化规划游离于城市规划体系之外

文化规划没有被纳入城市规划的核心体系中,更没有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规划,从而导致城市规划缺少文化理念和文化内涵。其原因有多方面,表面原因主要表现在规划设计部门商业化运作 、行政长官意识影响、当地经济的制约等。具体表现为在城市规划宏观指导层次上因追求长官意志而过分注重政绩,在微观技术层次上因节约成本追求效益而导致设计复制,从而使规划编制过度市场化和简单工程化。城市自身价值的发现和塑造微弱,只注重城市文化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其更大的社会效益,无法体现其固有的价值观和人文关怀,从而缺少文化主题,丧失了城市的独特魅力。

2 . 文化规划的技术性和创新性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在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于其他的各类规划,文化规划是创新性最强、知识密度与知识跨度最大、难度最高的设计,其规划需要各方面专家的专业规划机构设计,这与其总纲性规划的身份密切相关。然而,在我国,长期以来政府和规划者都没有将文化规划当作一种高知识、高技术(高度创新)、高能级的规划来对待,有关文化的规划通常是由文化部门设计的,这种由单一部门制定的规划必然导致规划的视野狭窄与实施不力。

3 . 文化规划陷入文化产业误区,导致文化复制

长期以来,文化的发展单纯由文化宣传部门负责管理,文化更多地是作为一种传播符号而存在 ,其经济和社会价值被长期忽略,在国民经济与社会规划和城市规划中地位微弱。新世纪以来 ,文化对城市各方面发展的重要作用被充分认识,我国进入了文化大发展时代。然而,这种大发展仍然局限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蓝图基础之上,文化的经济作用得到充分重视,但其巨大的社会效益仍未得到充分展现。由于文化过度从属于产业经济发展,有关文化的规划往往与政府行为息息相关,导致无法避免的文化复制。特别是在一些旧城改造过程中,城市独特的传统文化被简单再造,丢失了城市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

4 . 文化规划的法律法制保障欠缺

在现实中,文化规划的制定难,其实施更得不到重视。由于文化规划不是城市规划的纲,不仅在资源使用与支持力度上逊色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并且,当二者之间出现矛盾的时 

候 ,往往以牺牲文化发展来优先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缺乏与文化规划相对应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是最主要的原因。

五、关于中国城市文化规划的思考

1. 文化规划的本质

笔者认为,文化规划是一种纲领性规划,是用文化的思维来指导其他各种规划的规划。文化 规划应该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纲,并非仅仅局限于文化产业规划,更不是通过其他各种规划来规定 、限制城市文化的发展轨迹。相比较于单纯的文化政策,文化规划更加侧重于经济、社会、文化的整体发展,在文化定义、规划视角、实施措施、参与者以及对文化发展的贡献上都充分体现了其纲领性特征。

从文化规划的视角来看,立足于地区的规划 (lo c a l - b a s e d ),更加强调区域的整体发展;从 规划的目的来看,强调文化发展对整个城市发展的指导作用;从规划的实施来看,注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途径相结合,采用基层赋权、社区发展等新的管理模式;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 面来看,硬 环 境 (物质的、产业的与软 环 境 (文化氛围、文化积淀 建设并重,十分强调社 会网络的建立;从主要参与者来看,涵盖了城市规划部门、社区组织、当地商业团体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组织、机构与个人;其 所 定 义 的“文化发展”,则是将文化作为城市整体的人文发展,社会目标更加广泛。

2 . 文化规划的目的

简言之,文化规划的目的是要实现城市身份确认、城市形象和品牌的树立、形成城市独特的 文化、经济、社会发展轨迹与模式。以文化联系城市各项系统,整合出统领各项建设的城市文化主题,其他规划则严格遵循或者符合城市文化规划的规定和设计进行,从而使城市的产业发展、空间重组、社会组织等各方面都充分体现出城市主题文化特征和意象,具有城市文化的符号意义和标本意义,形成唯一性、别他性、权威性的城市经济、社会、文化景观系统,塑造不可模仿、不可替代的城市空间形态。具体而言,文化规则目的包含三个方面:社会目标。保持和完善代表城市或地区人口群的文化价值观等构成的深层文化结构,保持其延续性,同时吸纳多元文化体系,形成文化包容性;经济目标。促进文化产业链模式下的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发展,以文化发展促进城市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发展,增强地区文化凝聚力和认同感;美学目标。以城市文化主题思想指导,融合艺术的美感要素,创新城市规划与设计,塑造良好的城市物质和非物质形态的环境。

3 . 文 化 规 划 的 “边界”

文化规划是有“边界” 的,不应当成为干预城市文化发展,乃 至 于 “规划文化” 的理由。武断地以规划来干预文化发展,进而期望推动城市创新转型是不科学的危险举动。 “文化规划”区 别 于 “规划文化” 的本质就在于文化意识先行,而不是规划意识先行。文化的精神价值品质的获得,不应该急功近利和过多干预,而必须经过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自然而然的人文演进过程和量变积累过程。世界城市的文化水准,并不单靠文娱活动的多寡、标志景观的好坏可以简单衡量的。对一个具体城市而言,最易获得的是物质壮举、形态塑造及时尚流转,但最难完成的就精神培育、品质锤炼和境界提升,因为文化的意蕴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始终施加着城市灵魂的作用。文化需要内省、需要自重,它从来不是装扮出来的、强求出来的,也并非是能够以形代神的,可以言不达意的。

4 . 文化规划的尺度

文化规则在不同空间层次规划战略定位与实施途径存在差异化特征。区域层次、城市层次、城区层次、微观社区层次等不同层次文化规划涉及的范畴及重点各有不同。不同层次的规划构成了文化规划的空间运行体系(图 1)

第一,区域层次。在区域层次,文化规划主要在分析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优势与发展潜力,通过文化资源的地域整合与优化,发挥地域文化的特色优势与区域文化融合优势,以增加区域文化价值。区域层次文化规划核心是建立有效的文化发展合作与对话机制,减少区域内不同城市间 文化资源的恶性竞争,制定国家层次和核心城市层次的文化发展战略,改进文化政策和投资策略。

第二,城市层次。城市层次是文化规划的核心载体,文化规划决定了城市发展的精神品质,影响城市空间规划体系与建筑形态。文化因素成为城市竞争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直接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相关的文化产业链、文 

化产业区、文化旅游、文化活动等文化规划直接表现形式,及文化对城市精神品质的塑造与提 升 ,文化红利对居民生活品质的改善等文化规划的间接作用均是文化规划价值的重要组成。

第三,城区层次。城区层次,主要针对一些内部空间结构多元化的大都市城区。城市历史延 续 、功能布局及发展规划等原因形成城市内部不同城区间文化主题差异明显。如对于许多国内城市来说,市区以商业、创意、休闲等城区文化为主导,城郊则常常表现出快速发展的工业区域文 化主题。城区层次的文化规划核心是在注重不同城区文化主题的特色发展基础上,进行不同文化主题的对接与融合,避免文化及其内涵价值的冲突。

第四,社区层次。社区层次的文化规划主要是通过社区成员参与规划的制定与执行,培育社区共同体意识。社区文化规划能有效促进地区文化的传播与地区经济发展。社区文化规划的目的在于培育社区的自主能力以共同经营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务,在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开发、社区空间改造、社区形象与识别体系树立、社团活动开展等方面吸引社区成员共同参与,促进社区文化品质提升、成员精神改变、社区活动发展、空间布局优化,塑造特色社区文化。同时在社区层次文化规划中,必须重视本地文化艺术资源的独特作用。

 

图 不同层次文化规划及内容

5 . 文化规划的类型

文化规划依据对象不同,分为全面的文化规划、社区文化评估、特殊的艺术或文化评估、全面的社区或政府评估/特定代理计划、针对特定问题的文化规划、特定地区的文化规划 大类。依据尺度不同,分为社区艺术规划、区域文化规划、地方文化要素概要规划大 类 (表 2 )。从分类可以看出,本文所指的文化规划,是 一 种 “全面的文化规划”,也是一种纲领性的规划。

表 2   文化规划分类

 

六、文化规划的导则

文化规划应具有广义文化的思维,以文化视野指导各方面的发展规划,发现和拓展出新的广 阔空间。同时要警惕以狭义文化的认识来考虑文化规划,否则只会陷于规划文化的错误境地,造成文化发展本身的扭曲。文化规划的实施应覆盖规划文化涉及的主要方面:城市与社会转型带来的挑战;历史背景与远景;以及规划的策略与设计执行。

1 . 导则一:将城市文化的理想、情感、发 展 愿 望 通 过 “硬规划”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规划与建筑规划 展现出来,实 现 规 划 的 “软硬结合”

城市文化的非物质内涵必须以城市物质载体呈现。城市文化的理想、情感、发展愿景等共同构成了城市的性格,城市性格的表现形式即外在的城市空间与建筑规划。首先,城市文化赋予了城市发展的灵魂,代表了一个城市精神文化的特质与追求,缺乏文化规划的城市规划往往忽视城市空间有机整体性、蔑视历史和环境文脉、追求过分豪华、空间尺度过大、缺乏细部推敲。城市规划整体感觉突兀、凌乱、浮躁。其次,文化规划把特定空间抽象成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形象”,通过群体共识,发展成为城市文化的空间载体。

2 . 导则二 :提高城市规划者的人文社会学科素养

城市规划应该是工程技术科学 (传统规划 与 人 文 科 学 (特色规划 等复杂学科的交融,城市规划专家应有广博的建筑与规划专业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素养,以及城市文化保护与创新精神,以城市文化为主线来规划城市。城市规划是技术创新与人文精神传承的结合过程。当前文化规划缺失的原因既有决策者缺乏文化修养的专断,也有设计者文化素养的缺失。城市文化迷失对城市规划师的价值取向、思考模式、规划决策和实施判断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城市文化目标的迷失影响了城市规则者的价值取向,城市文化内涵的缺乏禁锢了规划师的思考模式,城市文化形态的迷失干扰了规划师的规划决策,城市文化建设的迷失误导了规划师的判断实施。规划师应从城市文化影响者向影响城市文化者角色转变,从城市空间构建者向城市文化营造者角色转变 ,与此同时,城市文化发展应从多元文化熏陶和明确文化界定来正面影响城市规划师的文化素质与价值取向。

3 . 导则三:推行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缩小城市总体规划和概念性规划的两极分化

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概念性规划造成了两个极端:一方面是城市总体规划体系过于僵硬 ,另一方面是概念性规划宽泛灵活。因此造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和概念性规划走向两极方向,导致城市总体规划和概念性规划之间的巨大分裂。尤其是概念性规划,其所运用的理念和方法、执行程序和运用工具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更造成了城市规划的“软约束性”,从而影响到实施的有效性。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主题文化规划应运而生。亚太城市研究会卞洪登会长曾指出:“城市规划 必 须 遵 循‘主题谋划— — 主题概念— — 主题规划— — 主题计划— — 主题建设’ 的程序和原则,必须用主题文化整体谋划抓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用主题文化概念抓城市特色,用主题文化总体规划抓城市空间布局,用主题文化详细计划抓项目建设。”这种科学的规划设计流程,不仅可以有效规范和框限以往文化规划的空间目标,而且彻底改变城市文化资源开发建设的随意性,从而达到高水平、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文化规划效果。真正实现城市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管理文化的高度统一,达到城市的文化产业化同产业文化化的双向促进。

城市主题文化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提供一个有主题依据、主题空间布局、主题前瞻性战略思想的一种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体系。它赋予了城市总体规划新的主题空间内涵、新的主题空间地域、新的主题空间发展目标。将城市总体规划的严格体系和概念规划宽泛的内容,通过城市主题文化融入到城市发展战略之中,打破城市总体规划的条规限制,调节概念性规划的空泛不定,使城市总体规划更具特色性和主题性,使概念性规划更具超前性和前瞻性。通过城市主题文化规划,使城市定位更为准确和清晰,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

同时,由于城市主题文化是个系统工程,其以城市的特质形成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和价值观 ,并以此为依托形成城市市民对城市主题文化独有思维方式、感情方式、行为方式、组织形式 、社会结构、功能形态和城市意象等,并逐渐外化为城市创造的物质世界。因此,城市主题文化规划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文化工业的僵硬界限,其根据城市的自然景观特质、人文景观特质和区域经济环境特质,准确地定位城市的文化主题,将城市文化主题细化到城市的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城市规划活动中去,形成城市主题文化产业链,而不受千篇一律的文化工业体系的束缚。

结 语

从国际实践来看,文化规划尤其是战略性文化规划已作为独立规划比较广泛地被引入城市发 展设计体系中,同时作为规划思路意义上文化关怀与文化视野较早已融入各层级的空间规划与战略规划之中。而对于一定意义上仍处于“重新发现文化” 状态的中国城市设计实践而言,当前 更迫切需要推动的应当是后者。即,将人文关怀和文化视野 (或者说作为思路属性的文化规划导入现有的城市规划之中,由此推动形成体现人文关怀的城市发展与创新。

对于中国是否有条件推动开展自成体系的独立文化规划,笔者认为应持更为谨慎的态度。文 化发展规律在于其自发性生长而非野蛮催生。文化规划所能做的仅仅应当是在文化发现基础上对于城市功能、空间、运行的响应和引导,而再迈出半步,就可能滑向武断的规划文化。鉴于目前 中国城市规划的设计者、决策者、执行者对于文化的理解仍需全面提升,显然还不具备把握好全面开展独立文化规划分寸的能力。首先应当推动的,是深入的学术性探讨和少量研究性的文化规划尝试。

 

 

上一篇中国房地产进入“大房地产时代”
下一篇序言(一)以豪迈的雄姿走上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新征程
一个辉煌并被人赞叹的城市,
必定张扬着城市主题文化品牌的光辉。
纵观世界著名城市,其形成与发展过程符合高等级城市的普遍规律,同时每个城市又具有其自身的发展个性。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主导地位突出、辐射力涵盖全球的城市主题文化,并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其独特的城市主题文化奠定了他们在世界城市舞台上的地位。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最科学的方法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最重要的保证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先导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的思想源头
纵观世界名牌城市的建立,无不依据城市营造的规律,及时把握住历史的、文化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市场结构的等等方面诸种有利的条件,建构起他们的时装城、电影城、音乐城、绘画与雕塑城、商业城、科学城、体育城……,甚至还有赌城这样十分专业化的城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核心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灵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创新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理论先导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避免城市病的爆发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有核心竞争力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有差异化发展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高端谋划城市的新思想
顶层设计策略的新举措
城市领导工作的新能力
城市文化建设的新机制
特色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世界名城建设的新体系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实施城市主题文化战略定位
确立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目标
加速城市主题文化功能培育
整合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
塑造城市主题文化形象品牌
用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统领城市发展建设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谋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规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建设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管理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营销城市
国家发改委
国家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央视网
中国网
凤凰网
中国城市建设网
中国古镇保护网
中国规划网
中国城市战略网
扬帆奥运
  友情链接: 中小城市文化建设网 中国市长协会 中国城市文化网

版权所有  © 北京国政大略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 复兴路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06171号 
电话:010-8767 3832 邮编:100078  京ICP备2024096967号-1

网站共有513141038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