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系统工程学会就上海城市发展与城市主题文化建设举办了专家研讨会,就城市主题文化系统工程在上海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上的重要战略意义进行了讨论。
上海提出把海派文化作为城市主题文化之后,海派文化在城市的建筑上、文化上、经济上、规划上、形象上、品牌上并没有清晰的体现出来。海派文化还只是停留在一个概念上,海派文化还只是以一个历史的影像印记在人们的脑海中。如何把海派文化真正打造成城市主题文化,成为上海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轴心,已成为上海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零散的、片面的海派文化堆砌都打造不出真正意义上的海派城市主题文化。海派城市主题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按着城市主题文化系统工程来构建,上海才能实现完整意义上的城市主题文化。
1、城市主题文化是对于城市个性和文化的概括,一个成功的城市必须拥有一个极其鲜明的城市主题文化为坐标和轴心。
2、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定的社会总是一定经济基础和社会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城市特色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没有长期的统筹的系统规划,城市特色建设就无法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从而城市的竞争力也就无从谈起,综合竞争力也就随之受到负面影响。因此,城市特色建设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而且首先是一个理论问题。
城市主题文化是一种最深刻、最持久、最核心的竞争要素。
3、城市主题文化对城市发展以错综复杂的合力方式产生影响,分散的单个的要素的安排并不一定能够导致城市整体发展的最佳效果。因此,综合分析主题文化要素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主题文化系统工程建设,才能构建成真正的特色城市。
4、城市规划绝不能仅仅是简单的工程与技术,而是以实现城市主题文化为战略目标,。
城市规划宏观指导层面上体现长官意志,微观技术层面上的简单工程化,更深层次还是缺乏对城市本身价值的发现和塑造,城市无法体现其固有的价值观和人文观,从而丧失了城市的独特魅力。
根据系统论的方法,城市应该打造城市主题文化,城市主题文化为城市核心竞争力提供依托,一个城市没有城市主题文化,其核心竞争力就无从谈起。而无论城市特色的形成还是光大,都是因为城市主题文化的积淀和升华,而形成的氛围和理念的体现结果。
城市主题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没有长期的统筹的系统规划,城市文化就无法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从而城市的文化竞争力也就无从谈起,核心竞争力就必定会随之受到负面影响。因此,城市主题文化建设不仅是一个实践问题,而且是一个理论问题。从理论上运用系统方法构建起现代城市主题文化的内涵体系,并由此指导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的实践,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得到全面而有效的提升。
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的内涵体系与城市特色文化的内涵体系并非是一种相对应的关系,而是一个具有自己的规定性内涵的相对独立系统。对城市主题文化建设内涵的体系构建,实际就是将城市主题文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影响的重大工作项目进行归纳和梳理。城市主题文化对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贡献和城市特色建设内涵的三个系统之间并非是一种并行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交叉的三维立体关系,三者的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城市主题文化的完整框架,这种城市主题文化系统框架构建既有理论意义,也具有操作性,因而对城市特色文化建设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谓的城市主题文化就是对城市特质资源的系统整合,能够将城市的特质(具像的和抽象的形成一个统一的符号,这个符号犹如城市肌体的DNA基因),城市的面孔可以相似,可城市的DNA却与众不同。城市主题文化具有不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不可重复性。是区别一座城市与另一座城市最显著特征。
城市特色先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无意识形成的,之后这种特色被众人加以传扬,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该城市的特色文化。城市主题文化要对城市进行局部分析,主要是寻找城市的特色,之后进行抽象的演绎,再进行归纳整合,经过这一系列的系统分析,找到城市其特殊的禀赋,赋予城市主题文化载体上。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模式、性能、行为和规律的一门学科。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提出:系统是由若干相互关联的基本要素构成的,它是具有稳定的特性和功能的有机整体。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续性是所有系统的共同基本特征。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反对那种认为要素性能好,整体性能一定好,以整体的机械论的观点。同时,认为系统中各种要素不是孤立的存在,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剥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系统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的还在于利用这些特点的规律去控制,管理和改造一个城市,使它的存在和发展合乎城市的发展需要。
现代城市是一个巨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利益为特点,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目的的集约人、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地域空间系统。因此,城市特色文化建设同样要以系统论的观点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其中每一个步骤都要在系统论的统领之下才能顺利进行。
在城市主题文化建设中,我们首先要进行局部分析,找到城市主题文化的特质,于是要将城市这个巨系统按照一定的标准(如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划分为一个一个小的局部,分别对每一个局部进行科学的分析,具有共同作用力方向的因制,对于与该方向不一致的部分应当剔除掉,而不是一股脑的兼收并蓄,因为这些部分对于该系统可能起到的是副作用,一并包容的话,反而会降低整体的效率。
特色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物质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精神财富,一座城市不能没有特色文化,特色文化之与城市,如同灵魂之与躯体,没有灵魂的躯体是一具行尸走肉,同样,缺少特色文化的城市充其量是一座一座楼宇搭建起来的立体沙盘,而缺少特色文化字样的城市更是无法根植于城市之中,主题文化对于城市建设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可分解为如下三个部分:一是凝聚力,这种城市主题文化作用于城市的魅力,它可以使一个城市市民对自己的城市充满感情;二是吸引力,这种城市主题文化作用于城市外部的一种向心力;三是辐射力,这种城市主题文化作用于外部的一种扩散力。城市主题文化内涵越丰富,认同性越大,其辐射力就越强,相应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经过一系列分析、演绎、归纳、整合,推出的特色文化,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主题文化,那么,在获取公众对城市主题文化认知后,这样的城市主题文化才成为一种真正意义的城市主题文化,使城市拥有一种垄断性资源,能够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具有等级结构性,一个大系统下面可以镶嵌多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下面又可层层相套,各个平级子系统之间、系统与周围环境之间都可发生物质、能量的交换,实现动态的平衡。如果按照城市区域划分,城市各个系统可以看作是相套于城市之下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是开放的,不断与其他系统发生联系,互通共融,形成城市系统的开放性。城市主题文化系统工程就是用城市主题文化的方法对其城市特色文化进行系统整合,博采众长。
城市主题文化系统工程的设计机制的层次,实体要素整合,空间要素整合,空间区域整合。整合机制的运作,深入研究要素,让要素开放,促使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结合;寻求要素的整合方式、结合点设计。
我们的城市建设已经从追求数量进入到文化质量,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开始关注整体形态的完善、环境品质的优化、城市活力的提升和特色的塑造。城市设计的概念,由此变得越发清晰。城市设计中应立足于建立五个体系:空间使用体系、交通空间体系、公共空间体系、城市景观体系以及自然景观体系。
做任何计划、规划或设计,都要先有立意和构思或称之为概念,而概念应来自于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对各个研究中所提出的规划概念加以比较,甄别,以及充实、整合,即而有可能被采纳和纳入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城市主题文化是关系城市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由于城市空间作为城市活动的物质活动载体与影响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因此受到格外的关注,但并不能因此作为城市主题文化重要依据。城市和地区多向物质性,非物质性要素不仅对城市空间产生重要影响,其本身及相互之间的错综关系,同样对城市发展有着深刻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景观等方面的各重要影响因素都应当成为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研究的对象。在明晰城市空间布局和空间结构演变动力因素的基础上,对城市空间未来拓展趋势进行判断,包括城市极限规模、合理规划、拓展方向、功能布局等方面,都是城市主题文化系统工程的重要研究内容。
各种重要因素对城市长期发展总是以错综复杂的合力方式产生,分散的单个要素的合理安排,并不一定能导致上海城市整体发展的最佳效果,因此,综合分析各要素对上海城市发展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完整的城市主题文化系统工程,才能真正有益于城市主题文化的长期发展。因此,对城市发展系统要素的分析,最为忌讳的就是简单片面的分析,以及就要素研究要素的方法。在城市发展系统要素分析中,最重要的是指出这些系统要素对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的影响方式,以及相互整合的高度和逻辑关系。
海派城市主题文化是上海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最高逻辑关系,海派城市主题文化纬度正成为上海各种文化纬度中的最重要的纬度,海派城市主题文化将成为上海特色文化建设的轴心,海派城市主题文化已经成为上海整体发展战略的核心,成为上海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重要战略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