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博客 时间:2014年5月29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以文化产业正在兴起,文化已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推手。玉泉区作为呼和浩特文化名城,如何将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在变局中华丽转型,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突出文化特色,创建产业品牌,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是玉泉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选择。
一、以主题文化,推动玉泉区文化旅游发展
城市特色,就是城市文化。城市主题文化,就是城市的灵魂和生命力。一座城市的特色,是由地域特征、风俗民情和文化环境长期积淀形成的个性化特征,体现了城市精神和整体风貌。如水上之都威尼斯、港口之都鹿特丹、旅游之都夏威夷、建筑之都罗马、音乐之都维也纳、电影之都洛杉矶,它们都是在自己优良的历史传统和人文思想基础上,创造性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城市形态、建筑风格、人文精神和内涵丰富的景观体系。
城市主题文化不仅是城市的灵魂和生命力,更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和不竭动力。国内外的经验证明:一个充满竞争力的城市,必然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个性的特色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表现为区域间的竞争,而区域间的竞争,又表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城市之间的竞争,实质又是一种区域品牌的竞争,是基于产品品牌之上的更高层次的市场竞争点,它不仅具有市场的开拓力,还具有城市的内蓄力和资本的扩张力,具有人文精神的感召力。因此,玉泉区打造城市主题文化,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应从城市发展战略定位、整合历史文化资源、突出特色、创建品牌、彰显文化品牌几个环节进行,实施构建主题文化的发展战略目标。
二、科学精准定位,打造区域中心文化品牌
科学精确的定位是建立城市品牌的基础,也是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和灵魂。城市品牌代表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体现出鲜明的城市个性。进行科学精准的城市定位,是把城市放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来加以考虑的。
玉泉区隶属于呼和浩特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三大战略交汇处,是内蒙古自治区沿黄经济带及“呼包鄂”金三角中心,它北靠大青山、南临黄河水,是草原与中原的结合部,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汇区,自明清中期曾是我国北方与俄罗斯通商贸易的“商旅重镇”,是通向东亚和欧洲的草原丝绸之路的交通节点和陆路口岸。玉泉区作为呼和浩特首府中心城市,要主动融入京津环渤海经济圈,确立“京津夏都”的功能定位,才能凸显自己的城市文化旅游特色。着眼于“呼包鄂”文化旅游产业布局,实施“呼包鄂”金三角文化旅游发展战略一体化,在空间发展定位上,发挥中心城市作用,打造呼和浩特文化中心的发展定向。
一是再现塞外古城风貌。我们要深入保护和延续历史遗留的城市格局,特别是“塞上老街”的基本格局,积极实施旧城复兴规划,全力做好疏解老城区人口密度的工作,把中心城区打造成为具有浓郁历史气息的城市特色风貌区。
二是进一步做好藏传佛教等历史遗址的保护规划,加大完善大召、席力图召、五塔寺召等召庙寺院的保护和基本风貌的恢复,全力打造大南街、大北街和昭君路黄金商贸旅游带等历史文化旅游区项目,努力建设一批再现历史风貌的主题街景公园。
三是要保存历史商业街区的原真性,体现人文古城民居特色。恢复归化城北门旧址、明清一条街、大盛魁旧址、元盛德旧址、天义德旧址、道台衙门、土默特衙署、丹府、议事厅等明清建筑进行一体开发,再创“大盛魁”商业文化奇迹。重走草原丝绸之路,以茶叶之路为路径,再启通往蒙古、俄罗斯商道,进一步弘扬旅蒙商文化。
四是依托呼和浩特市首府城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心,充分利用资源、人才、资金和技术等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动漫游戏、广告创意、影视制作、艺术表演、活动会展经济,打造内蒙古文化创意产业高地,构建呼和浩特市文化产业中心基地。
三、通过主题文化,整合玉泉区文化旅游资源
主题文化是一个城市个性化的文化形象和品牌概念,构建城市主题文化,让城市形象从模糊中突显出来,形成品牌和标志性符号。只有与众不同的主题文化,才能打造出具有影响力,吸引力,辐射力的强势品牌。
玉泉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关键在挖掘,关键在整合。玉泉区是呼和浩特的发祥地,有着430多年的文明史,由蒙、汉、回、满、藏等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玉泉多民族文化,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和潜力很大。然而文化资源,并不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目前玉泉区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仍然还停留在资源的层面上,在挖掘上存在 “点多、面宽、线粗”的问题,缺乏对资源的整合、甄别、选择,没有完全提炼出文化资源的核心价值,更没有挖掘出几个最具符号性,最具标志性,最具发展性的特色文化;泛泛的文化不能称为特色文化,只有挖掘或甄别出最能代表玉泉文化特质、人文精神、可持续发展的高品位资源,才是玉泉区文化旅游的特色文化。
一是地域多元文化。玉泉区是我国驰名中外的塞外名城。这里聚集着蒙、汉、回、满、藏等各族人民,他们共同创造了玉泉多民族文化,它是呼和浩特城市时代见证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众多优秀成果。
二是宗教文化。玉泉区境内遍布众多的召庙寺院,是呼和浩特的活化石。在众多寺庙中保留完好的大召寺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汉名又叫“弘慈寺”、“无量寺”,寺内供奉佛像龙牌、康熙宝座和经卷等,其中释迦牟尼银像、《月明楼》古画、“银佛”,大召三绝“盘龙”、“壁画”,藏文《甘珠尔经》都是极珍贵的文物。自古这里游客如织,香火旺盛,成为朝拜者心灵净化的藏传佛教圣地。
三是老街道、老地名文化。“明清一条街、半部明清史”。它承载了明清二代时期许多民族和谐的重大历史事件。它是呼和浩特市的缩影。清代康熙三十三年,在城南增建外城,由两座城门增为四座。东门叫“承恩”、西门叫“柔远”、南门叫“归化”、北门叫“建威”,南北连接,构成与召庙建设的轮廓和完整的城池系统;与历史遗址、文物古迹遗产一样弥足珍贵,是玉泉区人文精神的符号。
四是旅蒙商文化。“明清一条街”因商而兴,是明清中期我国北方贸易的“商旅重镇”,享誉海内外的旅蒙商大盛魁总部兴盛于此,雄踞塞外三百年,创下了驰名中外的辉煌商业史。还有至今尚存的老字号“麦香村酒楼、月明酒楼、庆荣源烧卖馆、德泰玉药庄、荣升源、庆春源”荼馆。21世纪今天,在这座城市里又崛起了闻名与世的草原品牌伊利、蒙牛,续写了新时代版的“大盛魁”商业史的辉煌传奇。
五是历史人文故事。从一代汗王阿拉坦汗纵横草原,金戈铁马的故事,阿拉坦汗夫人三娘子建城池、建召庙寺院的史事,到“昭君出塞、胡汉和亲”的千秋佳话,从康熙皇帝西征葛尔丹,驻跸归化城时的“御马刨泉”传说,到康熙皇帝微服私访归化城在“月明楼”的故事,从乾隆年间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刘统勋,在此查办高官大吏,震惊朝野的佳话,到法国传教士古伯察《鞑靼西藏旅行记》一书记录了古城的繁荣景象,让欧洲人知道了这个地方。还有乌兰夫、冯玉祥、吉鸿昌、埃德加·斯诺等等名人都在此留下了鲜人为知的故事。
四、打造完整产业链,推动玉泉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从世界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来看,基本经历了由“单个企业→同类企业集群→产业链扩展→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演变,只有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才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在全球化时代,依靠优惠政策构建的优势将会逐渐减弱,园区的竞争优势只能建构在具有独特区域优势的产业链经济之上。历史悠久的玉泉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的文化旅游宝藏,通过重点梳理出“一批历史故事,构成一片产业,集聚一批企业,打造一群品牌”的开发战略,以创意为核心,吸收各类创意服务产业进入,有效整合从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相关资源,打造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为此,产业的空间布局应当以呼和浩特市为主要依托,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将特色资源优势向文化旅游产业优势的转换。
一是以特色文化视角,构建体验旅游产业链。旅游的过程实际是体验文化、感知文化的过程。以玉泉文化为核心价值进行产业链构建,开发“塞外一条街古玩收藏游、大盛魁文化影视娱乐游、藏传佛教文化游、都市农业生态采摘游、南湖湿地度假休闲游、中华小吃餐饮文化夜市游”等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板块载体。只有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上寻找突破口,将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发展全过程,用独特的文化内容和文化魅力来诠释旅游,才能使文化旅游产业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二是以旅游视角,构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玉泉文化由于缺乏丰富而有效的传播载体,还没有形成玉泉文化核心竞争力,在地域文化竞争中很难占据主动。因此,建议重点打造《忠顺夫人三娘子》、《昭君出塞》舞台大型歌舞剧目,《康熙私访月明楼》、《康熙帝四巡塞上》、《阿拉坦汗》及以玉泉多民族为色彩的一系列文化影视产品,形成聚合人流、人气、财流的效应,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培育多元文化消费,延长产业价值链。把文化需求作为旅游的根本动因,打造商务旅游、会展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建议举办草原丝绸之路文化旅游节,以及蒙古族时装节,建筑文化节、古城魅力摄影节、拍客大赛等一系列主题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同时把玉泉文化中的色彩、造型、人物、故事、图形等文化元素进行深入发掘,建立文化“基因库”,以现代的生活气息、独特的审美角度、纯化的艺术语言进行演绎表现,开发创作以玉泉文化为题材的雕塑雕刻、影视歌曲、动漫产品,加快临摹壁画、木刻板画、纪念品、仿真彩塑、艺术石材、文化墙砖等艺术品生产的工业化、规模化,使草原文化、蒙元文化、旅蒙商文化、回民文化、佛教文化、生态文化得以再现,满足更大范围、更多受众的文化消费需求。
五、打造注意力经济,提升城市主题文化品牌
文化旅游产业的商业属性也是眼球经济与注意力经济。从城市形象传播来看,城市竞争的本质是一种争夺注意力的经济方式。当下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
《注意力经济》一书的作者达文波特和贝克认为“对于今天的商界巨子来说,稀缺资源不再是土地、资本、劳动力,而且也不是信息,注意力才是供应不求的稀缺资源。英特尔公司前总裁葛鲁夫说:“谁吸引到的目光最多,谁就可以成为市场中的翘楚。”因此,如何在巨大的“噪音”干扰中脱颖而出,赢得听众的青睐变得至关重要。争夺眼球经济与注意力经济的前题是城市要有一个差异化、鲜明的主题文化广告,如杭州—“人间天堂”,苏州—“东方水城”,桂林—“山水梦幻”,刘庄—“江南水乡”。这个文化主题的概念一经打出,就有了市场导向,公众认同,现实可行。今天每个城市都宣称自己是一座“人文、魅力、幸福、宜居、生态、活力、安全、和谐”的城市,这类抽象的没有个性的、同质化的广告词,不仅无法达到传播效果,而且还污染了大众耳目。城市主题广告是一种文学化的实用语言,不仅画面优美、语言动听,而且具有极强的唯一性、排它性,不可替代的竞争穿透力,深深地植入到大众心智有限的空间。优美动听的广告作品,是一座城市的稀缺资源,更是一种争夺眼球的核心竞争力。
注意力经济理论认为公众的注意力是城市竞争的最大资源,谁能吸引更多的关注谁就能拥有更大的价值,吸引更多的投资。市场经济要素自由流动的今天,哪个城市最受关注,那个城市就拥有吸引最大资源的可能。城市形象是全球社会公众、市民和游客对某一城市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富于魅力的城市形象无疑会提升一个城市的竞争力。
主题文化的构建,就是要通过自我形象魅力的展示,使公众对其产生良好的心理认同,并产生巨大的马太效应。公众受到这种传播的扩展效应,在面临选择城市有关的活动时,就会做出有利于城市的倾向性选择,无形中提高了城市的竞争能力。
主题文化形象战略是城市理念、环境、行为和视觉标志的构成体。从策划到规划、从实施到形象是一项促进城市主题文化的注意力经济。注意力经济将产生难以估量的经济推动力,创造出城市的增殖价值。
1997年,香港遭受了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经济活力大受影响,社会存在比较严重的危机和悲观意识,迫切需要重新拾回信心,向全球展现积极进取的形象。通过专业创意的设计确立了香港城市品牌的定位和视觉形象, 2001年5月10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隆重向大众推出了“香港品牌—飞龙标志”,一个百年城市新品牌形象从此诞生,新标志显示了香港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创新思维。
城市形象设计的经验表明,成功的城市形象不仅在于设计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维持和不断推广,才能持续城市形象的竞争力。
悠久丰富的玉泉区历史文化告诉我们,这是一座有文化与灵魂、有信仰与精神、有理想与豪情、有价值与追求、有活力与魅力的城市。在中国文化产业兴起的今天,玉泉区通过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打造注意力经济,不断推广和展露城市形象的独特魅力,争夺世界关注的注意力,必将会激起公众向往这座城市的梦想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