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
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和贸易、消费方式的演进,城市品牌已经成为蕴涵着丰富区域经济、地域文化、社会民俗等内涵的重要载体。通过构建城市主题文化,建设世界名牌城市,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城市角色重新定位的战略需要,是城市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和重大举措。全国许多城市都开始探索城市主题文化的发展道路,都认识到了城市主题文化核心竞争力作用,努力构建城市主题文化,通过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打造城市品牌,城市品牌是城市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的准入证和通行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哈尔滨市也致力于打造具有核辐射的城市品牌。但是,哈尔滨的城市品牌是什么?如何去定位、塑造哈尔滨市的城市品牌,需要进一步的思索。
之所以现阶段哈尔滨城市品牌还不够响亮,不够名牌化,不够国际化,就是因为城市主题文化的缺失。塑造哈尔滨城市品牌,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是最有效的唯一途径。世界上的名牌城市无不是通过城市主题文化构建而成的。对于企业而言“只有永远的品牌,没有永远的工厂。”对于城市而言,国际著名管理学家华德士先生提出:“二十一世纪城市生存的法则就是建立品牌,它能使你的城市名字变成钱。” 城市的所谓品牌,不再是停留在美化市容的表层上和一些标语口号上,经济的巨大动力驱使城市将自己像商品一样包装,品牌化之后拿到国际市场上去推广和营销,把自己卖出一个好价钱来,使城市品牌能够转化为有效的商品或高附加值。一个城市只有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才能塑造鲜明的城市品牌,才可以产生市场强烈的认同感、影响力、凝聚力和吸引力;才可以为城市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一个城市只有通过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打造个性鲜明的城市品牌,才能扩大城市知名度,才能提高城市主题文化核心竞争力,全面推动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城市创造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要想使我们哈尔滨成为中国和世界的主流城市、名牌城市,在中国和世界上成为独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城市,形成品牌效应的核辐射,从而推进哈尔滨文化经济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惠及全市人民和全省人民,这是摆在政府和社会各界面前的一个复杂、全面、更具前瞻性的“课题”。这个课题就应该打破传统的规划理念——构建哈尔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
城市品牌是由高度概括,高度凝练的城市特质所构成,它通过城市特质要素在城市资源、景观、经济、文化、建筑方面的彰显,形成了城市主题文化特征,把这种城市主题文化特征进行包装,就形成了城市品牌。城市的品就是城市的特质,城市的牌就是城市的主题,没有城市的特质不能成为品,没有城市主题不能成为牌;没有城市特质这种城市品就无从确立,没有城市主题,这种城市牌就无法营销。城市的特质和主题是构成城市品牌最核心的要素,离开了这两个核心要素,城市品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成了海市蜃楼式的城市形象广告。所以,定位哈尔滨的城市品牌,就应从城市特质上入手,挖掘我市的城市特质,用城市主题文化理念统领城市品牌建设。
首先,我们要梳理整合哈尔滨现在城市品牌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哈尔滨市的城市品牌现在呈现散乱性,没有系统化,其整体是模糊的,缺乏一个完整的品牌形象。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关键是没有认清城市特质、没有抓住城市主题。在产业品牌上,我们提“动力之乡”、“哈飞”、“啤酒城”、“亚麻之乡”、“北药之都”等等;在经贸品牌上,我们提“哈洽会”、“冰博会”、“中俄经贸合作”等等;在文化体育品牌上,我们提“哈尔滨冰雪节”、“中国冰城”、“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多元建筑文化”等等;在生态环境品牌上,我们提“太阳岛”、“松花江”、“丁香城”等等。上述任何一种提法都只能代表哈尔滨文化一个侧面,不够完整,不够确切,不够系统,不够整体。构建城市品牌时是一个系统整体的战略发展体系,不能单打独斗或者抓着芝麻丢了西瓜,仅从某一角度着眼,这样就很容易造成盲人摸象的后果。反之我们看世界上的名牌城市,哪一个不是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哪一个不是紧紧抓住了城市的特质。从水上之都威尼斯到音乐之都维也纳,从浪漫之都巴黎到电影之都洛杉矶,从港口之都鹿特丹到啤酒之都慕尼黑,多么闪亮的城市品牌,多么鲜明地代表了这些城市的主题文化。
定位哈尔滨市的城市品牌,就要找到哈尔滨的城市特质,就必须构建哈尔滨的城市主题文化。一个城市要想进入世界名牌城市,其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布局等都取决于城市主题文化的成功构建与否。
哈尔滨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使得只有哈尔滨这座城市,保有如此浓厚的欧陆风情。随处可见的廊柱,走几条街就会有一座教堂,这已经成为城市中寻常可见的景致。哈尔滨的建筑,像一个个凝固的音符,有欧洲中世纪的浪漫,欧式建筑风格。这些建筑是百年来哈尔滨的建筑精粹,尽管她们建设的时间,地点不同,功能各异,但是其共同之处在于将建筑的理论与社会的实践体现了较完美的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升华。这种风情不仅是有几座教堂、有几条石子马路,而是已经弥漫在城市的空气中,已经渗透在城市的血脉里,已经和这座城市、和城市中的人们水乳交融了。
同样,一提起冰雪,人们自然会想到哈尔滨。在中国,似乎没有哪个城市能像哈尔滨这样与冰雪结合得如此紧密。哈尔滨,是我国冰雪艺术的发祥地。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冰雪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区域性节日。经地方立法,1月5日已成为哈尔滨人独有的盛大节日。冰与雪在哈尔滨塑造的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内质,是不能掩饰的别样风景。在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中,哈尔滨人注意从文化角度审视冰雪资源,在不断探讨挖掘其历史渊源、总结积累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哈尔滨人喜爱冰雪,喜欢热闹,更热衷于文化。每年冰雪节,哈尔滨人在充分展示其精美的冰雪艺术品的同时,也为冰雪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哈尔滨国际冰雪文化和欧式建筑文化已经远远超出了冰雪和建筑的范畴,它已经深入到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有力地推动冰城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以此为核心构建哈尔滨“欧域遗风、冰雪文化“城市主题文化品牌,必将与时俱进地推动哈尔滨走向世界。
正是这种独特的城市特色文化,使得哈尔滨在全国城市建设当中处于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哈尔滨“欧域遗风 冰雪文化”的特色文化是其他任何城市所无法模仿的,这种特色文化就是我们哈尔滨城市最具魅力的特质,就是我们哈尔滨的城市主题文化,“欧域遗风 冰雪文化”城市主题文化是哈尔滨独特的气质、独特的禀赋、独特的资源。“欧域遗风 冰雪文化”是从哈尔滨众多文化中,用城市主题文化理念提炼主来的最响亮的城市品牌,最符合哈尔滨城市精神的品牌,最具有发展力的城市品牌,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
找到了哈尔滨的城市品牌定位,我们该如何塑造和推广城市品牌。城市品牌既有内在发展的积淀,又有外在主动打造,特别是城市进入发达的市场经济时代,借助多种力量主动挖掘和培育城市品牌,已成为营销城市最重要的内容。因此实施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加强品牌建设与营销,是实现城市品牌化良性发展的需要。
以中央大街为核心构建哈尔滨“欧域遗风”主题文化,以国际冰雪节为核心构建“冰雪文化”主题文化。中央大街是哈尔滨“欧域遗风”主题文化最具魅力的名片,如果中央大街上没有了欧式建筑这个主题文化,那么中央大街就失去了她的魅力、没有了她的光彩。为了展现和提升“欧域遗风”特色文化,哈尔滨建造了以“欧域遗风”为主题的中央大街建筑艺术博物馆。博物馆汇集了欧洲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和新艺术运动等在西方建筑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流派和风格的著名建筑,集中地展现了欧洲建筑艺术的百年精华。对进一步提升哈尔滨“欧域遗风”品牌形象,完善中央大街整体功能,积淀“欧域遗风”的文化底蕴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建造了以“欧域遗风”为主题的中央大街建筑艺术博物馆主题墙,主题墙是一座大型墙体浮雕,展现了哈尔滨欧洲建筑艺术精华。浮雕上刻有中央大街建筑艺术中的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新艺术运动等四大建筑风格的代表建筑,鲜明直观地向中外游客展现了“欧域遗风”的风采,使塑造“欧域遗风”品牌得到进一步提炼和升华。
构建“欧域遗风 冰雪文化”城市主题文化,以冰雪为媒,通过冰雪文化,塑造城市品牌,打造包括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经贸、冰雪旅游等五大主题板块。在主题艺术、体育、旅游方面,以冰雪文化为主题,打造冰灯雪雕、冰雪园林、冰雪运动、冰雪游乐、冰池冬泳、冰上捕鱼、冰雪狩猎、冰上婚礼等为内容的自然与社会活动融为一体的冰雪主题文化。在主题文化宣传方面,我市已经在央视举办了《倾国倾城》哈尔滨城市日冰雪主题文化晚会;在主题经济方面,以冰雪为媒,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搭建起冰城招商引资的大舞台。在第24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举行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共签订了24个合作项目,协议引进国内外投资总额超过68亿元,比上届增加28亿元。就连冰灯、冰雪大世界等冰雪景区或冰雪产品,都已经申请了注册商标或网络域名,在食品、广告等行业发挥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政府还组织里 “白雪公主”宣传团,由身着节日盛装的冰城美女组成,目前,“白雪公主”们的足迹已遍布全国20多个省、30多个市,还多次赴京、沪、港及俄罗斯、美国的一些城市举行冰雪节新闻发布会或冰雪旅游推介会。正是有了绚烂夺目的冰雪主题文化,才会吸引来大冬会在此举办,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哈尔滨城市知名度,带来了广泛的经济文化效益。冰雪无形,品牌无价。正如一位哈尔滨市民在《哈尔滨赋》中所抒发的:有人云,哈尔滨者,七九河不开,八月即飞雪,冰城也。予观夫,哈尔滨者,天寒城愈热,人比桃花灼,春城也。
雕琼楼玉宇,琢冰雪之精神,智慧、勤劳、勇敢的哈尔滨人化建筑为灵魂、赋冰雪以生命,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演化成欧域建筑风格的圣地,冰雪文化的殿堂。 “欧域遗风 冰雪文化”已发展为哈尔滨城市主题文化品牌,对提高哈尔滨文化知名度,扩大哈尔滨文化影响力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塑造了哈尔滨独具魅力的城市品牌,使哈尔滨形成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名牌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