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无锡构建城市主题文化的思考和论证

吴珊

目前,无锡以全国万分之五的土地、千分之四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8%的经济总量。2005年,无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5亿元,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元,在江苏省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今天,无锡作为一个资源紧缺、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城市,如何通过城市转型发展,保持地区经济高速稳定健康地增长,越来越成为无锡所面临的挑战。总结世界名牌城市已有的成功经验,我们应该认识到,现代城市的竞争除了经济指标的“硬拼”,更在于城市主题文化的构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较量。城市主题文化是城市活力之源,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城市主题文化可以催生城市活力,强化竞争力,提升城市形象。未来城市的发展就需要构建城市主题文化,这一观点今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一座城市是否具有持久吸引力,是否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最终要看它是否有主题文化。无锡要想发展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增长,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打造世界名牌城市就必须通过城市主题文化战略发展理念全面统筹城市发展建设,构建无锡城市主题文化。

一、无锡铸造城市品牌,寻找城市定位需要城市主题文化精准把脉

无锡在现代史中被称为“民族工商业摇篮”、“小上海”,改革开放后,无锡还被称为“乡镇工业发祥地”,后来无锡又力推“太湖明珠”的城市品牌。通过举办2006中国(无锡)吴文化节,无锡又提出打造“吴文化发祥地”的新名片。这么多的城市品牌定位,究竟哪个才更适合无锡,哪个才能代表无锡,哪个才能发展无锡。我们是应该打“经济牌”、“地理牌”,还是打出“文化牌”、“血缘牌”。我认为,无锡铸造城市品牌,寻找城市定位必须通过城市主题文化精准把脉。

无锡在当今城市化的进程中必须构建城市主题文化,只有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才能使无锡城市模糊的形象和品牌鲜明的突出出来,才能影响世界、形成热点、形成注意力、形成品牌,塑造出代表无锡的标志性符号。经济、地理、文化、血缘都只是无锡城市中一种单一的元素,不能构成无锡总体发展的目标,必须综合、全面、前瞻的对无锡进行城市定位,完成城市定位从无主题文化城市向主题文化城市转型。那么通过什么方法才能使无锡定位出像“水上之都”威尼斯、“港口之都”鹿特丹、“旅游之都”夏威夷、“建筑之都”罗马、“音乐之都”维也纳,只有通过城市主题文化定位方法,才能找到这样独具特色的城市定位。城市主题文化定位以城市特质为基础,找到了无锡的城市特质,才能找到无锡最本质的特性,无锡最个性的反映,无锡最现实的形态,无锡最特殊的资源,无锡最鲜明的发展主题,这样才可以定位出最适合无锡的城市品牌。无锡有了城市主题文化定位,就有了极具个性化的特质,这种城市特质定位,可以使无锡在万千个城市中瞬间被人识别出来,可以在世界城市符号谱表中占有清晰的位置,在世界万千个城市意向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品性。

二、无锡保护历史文化、彰显城市特色需要城市主题文化系统谋划

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在《城市与文化遗产:以无锡为例》一文中指出,当中国进入城市化加速期,城市的国际化、现代化水平突飞猛进之时,如何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城市历史文化特色、避免出现“千城一面”现象,是我们面临的共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无锡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快速推进,经济综合实力一直稳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十位。然而,当我们面对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化城市景象时,却似乎越来越难以寻找到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印记了。实事求是讲,无锡在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上一度走过一些弯路,曾有过深刻的教训。此后,虽然我们的城市建设步伐并没有放慢,但我们对于在城市建设中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却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强烈,我们努力以一种“文化的自觉”去看待这座城市,谨记先贤的功德、解读古人的智慧、感悟文化的魅力、赓续历史的文脉。

千城一面、特色危机、文化缺失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化快速进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正如杨书记所说我们要以一种“文化的自觉”去看待这座城市。我认为,城市主题文化自觉,正是破解千城一面、特色危机、文化缺失问题的唯一解决方法。无锡构建城市主题文化,就可以从无锡历史文化着手,挖掘无锡特色文化,放大无锡文化优势,以无锡特色文化建设推动无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只有这样,才可以起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利用城市传统风貌,开发城市特色文化,弘扬文化魅力,建设出独具魅力,蕴含无锡文化的城市。

城市建设不是追求建筑的高度,不是追求道路的宽度,而是追求主题文化的深度和广度。无锡是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厚重而丰富,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城市文化没有特色,实际上就等于没有文化,特色文化不能上升到主题文化,特色就不能称其为特色。只有无锡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才能把无锡城市特色彰显到极致,运用到极致,使其从特色的综合竞争力上升到城市主题文化核心竞争力。无锡保护历史文化、彰显城市特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城市主题文化系统谋划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的发展目标。

三、无锡城市合理规划,城市创新发展需要城市主题文化科学布局

城市规划是每个城市都头痛的问题,尤其是规划滞后的处理。在这方面,无锡市长毛小平说,“深圳的发展给了我们启示,要在规划中避免走弯路。要摆脱历史限制,把眼光放远一点。传统的城市规划存在着教条滞后、文化缺失等弊端,才导致城市规划成为现在很多城市市长头疼的问题。毛市长指出无锡城市规划要摆脱限制、放远眼光,我认为只有通过城市主题文化战略发展规划科学布局,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是当今世界最前沿、最创新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突破了传统规划的空间规划模式,实现了从空间规划,经济规划向文化规划,特色规划方面的转变,给传统规划增添了全新的主题文化规划内容,弥补了传统城市规划僵而又僵,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空而又空的弊端。无锡通过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系统性、综合性的规划理念,全面统一无锡经济、文化、旅游、建筑、景观、城市规划、城市形象、城市品牌、城市营销之间的逻辑关系,长远谋划,整体创意、总体布局,使无锡城市发展建设走上了科学创新的发展道路。

四、无锡发展解放思想、打造世界名城需要城市主题文化全面构建

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从高度、广度和深度上对无锡发展指明了道路:无锡作为一个外向度高、经济发达的城市,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为密切。要结合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坚决清除思想上的地域观念、视野上的地域局限、知识上的地域特性,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坚持跳出无锡看无锡,走出国门看无锡,自觉站在全球化背景下来考量无锡、谋划无锡,做到不仅敢于与国内先进城市比,还要敢于与世界一流城市比,拉高标杆,真正实现由思想上的大解放来推动发展上的大跨越。

杨书记对无锡发展指明的方向,高瞻远瞩,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认为无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就应该跳出文化论文化,跳出经济谋经济,跳出无锡看无锡,通过城市主题文化战略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世界眼光和创新精神把无锡建设世界名牌城市。对一个城市来说,国际视野有多宽广,城市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宽广,构建城市主题文化城市,正是站在全球的高度,以世界眼光谋划城市发展的一种大战略。纵观世界名城,无论是水上之都威尼斯,还是音乐之都维也纳,无论是啤酒之都慕尼黑,还是软件之都硅谷无不是通过城市主题文化构建而成,无不是彰扬着城市主题文化的光辉。无锡只有构建城市主题文化,城市发展建设才能做到城市文化特色化,城市价值最大化,城市形态高级化,城市功能最优化,城市品牌名牌化。不构建城市主题文化,特色城市建设、世界名牌城市建设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只有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才能彰显城市的特质,才能形成城市的特质资源,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进行角色重新定位,才能在差异化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主题文化优势,才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中国房地产进入“大房地产时代”
下一篇序言(一)以豪迈的雄姿走上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新征程
一个辉煌并被人赞叹的城市,
必定张扬着城市主题文化品牌的光辉。
纵观世界著名城市,其形成与发展过程符合高等级城市的普遍规律,同时每个城市又具有其自身的发展个性。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主导地位突出、辐射力涵盖全球的城市主题文化,并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其独特的城市主题文化奠定了他们在世界城市舞台上的地位。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最科学的方法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最重要的保证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先导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的思想源头
纵观世界名牌城市的建立,无不依据城市营造的规律,及时把握住历史的、文化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市场结构的等等方面诸种有利的条件,建构起他们的时装城、电影城、音乐城、绘画与雕塑城、商业城、科学城、体育城……,甚至还有赌城这样十分专业化的城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核心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灵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创新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理论先导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避免城市病的爆发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有核心竞争力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有差异化发展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高端谋划城市的新思想
顶层设计策略的新举措
城市领导工作的新能力
城市文化建设的新机制
特色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世界名城建设的新体系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实施城市主题文化战略定位
确立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目标
加速城市主题文化功能培育
整合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
塑造城市主题文化形象品牌
用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统领城市发展建设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谋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规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建设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管理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营销城市
国家发改委
国家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央视网
中国网
凤凰网
中国城市建设网
中国古镇保护网
中国规划网
中国城市战略网
扬帆奥运
  友情链接: 中小城市文化建设网 中国市长协会 中国城市文化网

版权所有  © 北京国政大略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 复兴路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06171号 
电话:010-8767 3832 邮编:100078  京ICP备2024096967号-1

网站共有63262319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