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以特色主题文化为导向的城市竞争力提升之路

作者:王吉鹏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从19902000的十年间,城市化水平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二十一世纪开始更是突飞猛进,城市化水平年均增长率已经超过1.2%。以此计算,再过十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要接近60%

    应该说,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全面繁荣的大背景下,城市化水平是非常快的,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不少城市在建设中缺少科学态度和人文意识,却多了一些盲目决策和浮躁心态。城市规划建设中一味贪大、抄袭、模仿、跟风,致使“千城一面”的现象日趋严重,城市记忆在丧失,城市环境在恶化,城市形象变得低俗,城市管理出现错位,城市精神在衰落,城市竞争力在下降。

    追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正确理解城市竞争力的实质和城市化的本质内涵。当前国内外城市间的竞争,已不是规模竞争,更不是单一经济指标的竞争,而是包括综合区位竞争力、产业结构竞争力、人才竞争力、资本竞争力、环境竞争力、文化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和企业管理竞争力等在内的全方位、特色性的竞争。城市化的本质在于增强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使城市成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和环境,而不是一味地求新、求全、求大、求奇、求洋。

    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同企业一样也需要经营。城市在政府领导手中同样是一笔资产,当然既包括有形资产,又包括无形资产,只不过股东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国家,政府领导则是职业经理人。这里借用薄熙来同志的话讲,城市经营就是“把城市作为重要的国有资产来经营并增值”。与企业经营追求利润至上不同的是,城市经营更重视这笔资产的价值增值,特别是社会价值的提升,关注的是城市发展的整体利益。

    既然城市需要经营,那么城市发展也应跳出单纯以招商引资为目的的狭义框框和短期行为,而应该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基础设施资源(如道路、桥梁、电力、通讯网络等)和人文资源(如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进行系统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运营。应该协同城市经营与城市规划、政府与市场两种机制,围绕提高城市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来展开经营活动。

    以此为基础的城市经营实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城市主题文化定位、城市发展战略、城市空间规划与风格设计、城市形象设计与推广等诸多方面,必须统筹安排,分步骤、分阶段系统开展:

    第一步,确定城市主题文化定位

    第二步,系统制定城市发展战略

    第三步,城市空间规划与风格设计

    第四步:城市形象设计与推广

    一、 城市主题文化定位

    经营城市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主题文化定位问题,没有准确的城市主题文化定位,就谈不上城市的个性化与未来的发展战略,谈不上城市营销与城市品牌的塑造。城市区域经济学家帕斯卡尔•马拉加尔说:“将来对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区别他们的标志是城市而不是国家。城市主题已作为全球一体化经济条件下,城市参加竞争的重要手段。”

    城市主题文化定位,就是充分挖掘城市的各种资源,按照适应性、原创性、差异性的原则,找到城市的个性化主题,即城市的“灵魂”,它回答的是“我是谁”的问题。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主题文化定位越突出,城市的影响力就越大;城市主题文化定位越鲜明,城市的增值潜力越强。有了明确的主题文化定位,也才便于确定城市的目标定位、功能定位、形象定位和产业定位等。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之所以缺乏个性,大多数就是未能从主题文化定位和战略定位的角度来考虑城市的全盘发展,只是基于市容美化、地产规划和招商引资等单一因素考虑,一窝蜂地搞城市绿化和形象工程。正确进行主题文化定位,首先要考虑自己的资源优势,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气质,考虑与其他相同性质的城市相比,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哪里,考虑社会公众对定位的认同;其次,要根据投资者以至国际社会的认同感来确定自己的发展定位,以使未来的城市品牌形象能够体现城市规划和投资硬环境建设对投资者的影响;再次,要与国家和省市地方的政策与战略规划相结合,以便获得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只有在此基础上把城市的功能和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定位才具有独特的个性,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只强调城市某一方面的功能,甚至靠领导意志和行政命令构建起的城市定位难免昙花一现。

    一座城市一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特色主题文化定位,这个城市才会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像维也纳定位为“世界音乐之都”、巴黎定位为“时尚之都”、日内瓦定位为“会议之都”、香港定位为“动感之都”、成都定位为“休闲之都”,像我们同属于河南的商丘定位为“华商之都”,再比如像海南的小镇博鳌,尽管地方非常小,尽管没什么资源,但也借助于清晰的会议经济定位,通过“博鳌亚洲论坛”一夜成名,并带动了房地产、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现在已经俨然成了一个大城市。

    二、系统制定城市发展战略

    系统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就是在对城市发展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根据城市客观条件和发展现状,结合城市竞争机会点,规避不足,发挥优势,制定科学合理的短、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对城市的发展方向作总体规划设计。它回答的是“我要向哪里去”的问题。从结构内容上划分,主要包括制定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城市文化发展战略、城市产业发展战略等;从时间上划分,主要包括短、中期与长期发展战略。

    制定城市的发展战略,首先要弄明白“我有哪些资源”,“资源优势体现在哪里”,“如何整合、利用各方面资源”?有了这个基础,城市决策者就应该进一步把更多精力放在城市功能价值的完善方面,重视产业链的培育和建设。具体而言,就是政府根据城市功能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运用经济的手段,对构成城市空间,城市功能和城市文化载体的各种城市资源进行资本化的市场集聚、重组和运营,以实现这些资源在容量、结构、秩序和功能上的最大化与最优化,从而实现城市建设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就像原昆山市委书记张雷说的 “昆山城市化的最大动力源就是产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围绕城市所做的一切文章,就是为了留住产业、更好地发展产业。产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城市化又促进了产业化。”循着这样的战略思路,在外向型经济之路上经过近20年不懈努力,昆山已经形成了三大支柱产业:以IT产业为主导的精密电子业、以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的精密机械业和以食品添加剂为主导的精细化工业,不仅成为沪宁经济走廊中一个重要的高科技产品制造基地,更是连续数年蝉联全国百强县榜首。

    三、城市建设规划与风格设计

    城市建设规划与风格设计,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风格与空间布局,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它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的产业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城市建设规划与风格设计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开发经营活动协调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

    城市特有空间布局结构和风格的形成有赖于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求以城市主题文化定位为导向,继承和延续历史文脉,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多样性,突出城市个性,促进社会文明。比如山东曲阜市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的特点,充分体现历史文化底蕴、自然风貌特色,把城市文化作为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来经营。通过南展、北控、东进、西扩,按照“一城、两区、四组团”的布局结构,既围绕孔庙、孔府、孔林文化古迹建设富有特色的城市街区,提高文化品位,来打造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吸引来自各方的游人和投资者。同时,又建设集工业园区与生活园区为一体的现代城市形成了城市的特色,繁荣地方经济和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四、城市形象设计与推广

    城市形象设计与推广,是在城市形象的系统设计基础上,对城市形象的对内宣传与对外传播。所谓城市形象,就是指公众对一个城市的总体印象的感知与印象的综合评价,是城市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内涵在城市外部形态上的直观反映。它是从城市的各种要素中抽象出来的,外界可以识别并能留传下去的标识系统、标志景观以及相关信息符号。

    城市形象是一个系统的范畴,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相似,包括城市视觉识别系统(VIS)、城市听觉视别系统(AIS)、城市行为识别系统(BIS)、城市理念识别系统(MIS)等。

    城市视觉识别系统:包括城市形象徽标、标准字、标准色、城市办公与公关用品、城市建筑、城市雕塑、城市花卉、城市吉祥物、城市交通道路、小区示意图、名胜导游图、城市广场、城市主题公园等。比如,大连的城市象征物是足球、深圳是拓荒牛、洛阳是牡丹花、济南是泉等。

    城市听觉识别系统:包括市歌、城市主题音乐、公共场所提示音等。像武汉、兰州、昆明、杭州等都有自己的市歌。

    城市行为识别系统:包括城市政府行为、城市居民行为、城市商业行为、媒介行为准则等。像沈阳、大连、杭州、无锡、泉州等都较为系统的市民行为准则。

    城市理念识别系统:包括城市精神、城市使命、城市主题广告语、城市座右铭、城市宣传口号、市民价值观等。像上海城市精神是“海纳百川、服务全国、艰苦奋斗、追求卓越”,广州城市精神是“敢为人先、奋发向上、团结友爱、自强不息”,成都的形象宣传主题广告语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义乌的广告语是“小商品的海洋,购物者的天堂”。

    总之,大城市可以有大城市的特色,像纽约、巴黎、香港、上海;小城市可以有小城市的特色,像威尼斯、嘎纳、达沃斯、丽江;沿海城市可以有沿海城市的特色,像阿姆斯特丹、汉堡、青岛、大连;内陆城市可以有内陆城市的特色,像法兰克福、维也纳、哈尔滨、武汉。只有以特色主题文化定位为导向进行城市发展战略、城市空间规划与风格设计以及城市形象设计与推广,才能既培育起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又锻造出城市的“硬实力”,从而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上一篇中国房地产进入“大房地产时代”
下一篇序言(一)以豪迈的雄姿走上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新征程
一个辉煌并被人赞叹的城市,
必定张扬着城市主题文化品牌的光辉。
纵观世界著名城市,其形成与发展过程符合高等级城市的普遍规律,同时每个城市又具有其自身的发展个性。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主导地位突出、辐射力涵盖全球的城市主题文化,并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其独特的城市主题文化奠定了他们在世界城市舞台上的地位。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最科学的方法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最重要的保证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先导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的思想源头
纵观世界名牌城市的建立,无不依据城市营造的规律,及时把握住历史的、文化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市场结构的等等方面诸种有利的条件,建构起他们的时装城、电影城、音乐城、绘画与雕塑城、商业城、科学城、体育城……,甚至还有赌城这样十分专业化的城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核心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灵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创新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理论先导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避免城市病的爆发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有核心竞争力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有差异化发展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高端谋划城市的新思想
顶层设计策略的新举措
城市领导工作的新能力
城市文化建设的新机制
特色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世界名城建设的新体系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实施城市主题文化战略定位
确立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目标
加速城市主题文化功能培育
整合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
塑造城市主题文化形象品牌
用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统领城市发展建设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谋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规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建设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管理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营销城市
国家发改委
国家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央视网
中国网
凤凰网
中国城市建设网
中国古镇保护网
中国规划网
中国城市战略网
扬帆奥运
  友情链接: 中小城市文化建设网 中国市长协会 中国城市文化网

版权所有  © 北京国政大略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 复兴路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06171号 
电话:010-8767 3832 邮编:100078  京ICP备2024096967号-1

网站共有63262317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