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构建武汉城市主题文化的几点思考

                      2015年5月12日

    【摘 要】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越来越多的成为各个城市进行经济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法途径。武汉要在中部地区实现率先崛起,文化强市很重要,所以通过构建城市主题文化,彰显城市特色、构筑城市品牌、推动城市经济文化整体大踏步前进。 
  【关键词】武汉;主题文化;构建城市主题文化的原理 
  城市主题文化的发展过程是来源于城市发展过程的特质性与系统性,是建立在城市特质资源基础之上的城市发展新的理论体系。它产生的原理基础就是城市文化的特质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城市主题文化是城市的个性文化特征,它是城市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格的有机统一。就像斯宾格勒所认为的: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灵魂和外在气质,有自己的深层心灵和表层象征。”[1]西方的世界名牌城市无不是以其独特的主题文化奠定了它们在世界城市舞台上的地位。 
  主题文化是城市真正的灵魂,人们对城市主题文化共同观念的确定和认同,成为凝聚和激励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国城市将进入城市主题文化时代 
  当今时代,城市文化建设、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前所未有地紧密交织在一起,文化的发展日益熔铸在城市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步进程中,不仅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影响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而我们的城市如何在国家文化战略升级面前从全局角度把握城市建设的整体推进,如何推动城市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当前各个城市最紧迫的任务和最重要的内容。今天,用什么样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方式建设城市,决定着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走向和成功与否,决定着城市建设能否大发展大繁荣。[2] 
  实践充分证明,城市主题文化让大多数城市认识到,没有城市主题文化,中国城市文化建设、特色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就不会获得成功。经营城市冲动化、城市规划过度化、城市营销低俗化、城市主题离心化等问题招致的批判,使人们认识到,没有城市主题文化发展建设,是失败的城市建设。这种城市主题文化共识的形成,城市主题文化建设观念的确立、城市主题文化力量的形成,由此可见城市主题文化在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极为重要的战略作用。 
  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越来越多的成为各个城市进行经济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法途径。继西安、北京、大连、杭州、秦皇岛、青岛、哈尔滨、沈阳等各大城市构建城市主题文化之后,齐齐哈尔、曲阜、开封、信阳、迁安、新余、长乐等中小城市也纷纷开始通过构建城市主题文化,彰显城市特色、构筑城市品牌、推动城市经济文化整体大踏步前进。 
  构建武汉城市主题文化,实现文化强市 
  武汉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演进历史和都市格局举世少有,多元并蓄的文化特性十分鲜明。随着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奋斗目标和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新魅力,努力建设文化强市的要求,主题文化在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规划中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如何构建武汉城市主题文化,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 适应城市文化发展规律,实现文化创新转型 
  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样,有它自身的特殊规律。二十一世纪,中国将进入城市主题文化营销时代,这是不可逆转的规律,武汉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理念上应该适应这个规律,在中部地区实现文化上的率先崛起和创新转型。 
  在文化的积累方面,武汉市地处中国中部,在远古时就有了发达的文化,位于市郊黄陂的盘龙城是商代早期遗址,佐证武汉城市发展的历史约有3500年。 
  如何在文化的积累上实现创新,是构建主题文化的关键。 
  首先文化理论要有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不能把文化仅仅局限于唱歌、跳舞,高校、研究所和新闻出版单位要为文化理论研究推波助澜、启蒙、探讨,而不仅仅是介绍几个演员,作家、艺术家以及从事研究的人都应向社会介绍,让社会认知。其次,武汉市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名人以及创作众多,文艺团体和演出单位结构全面,说武汉文化大市的地位是客观的,如何变成文化强市还有一定的距离。文化强市要从根本上抓项目、名人培养和投入。再次,武汉的科教资源突出,可以更好地实现高新技术对于文化发展的支撑、提升和引领作用,各个高校和研究机构联合企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独特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文化企业,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二) 发挥城市主题文化的功能,增强核心竞争力 
  发挥好武汉的主题文化功能,可以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城市的群体精神力量,引导和鼓舞、规范和推动城市的特质产业、特质文化的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实力,成为城市长久不衰的动力。 
  1.宏观上规划城市主题文化的蓝图,共同构筑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主题文化统筹下的城市建设是一种规划性极强的筹谋性和实践性结合的行为系统。首先,武汉是一个工业文化、科技文化、水文化和历史文化城市,市区空间的融合性特点更需要在进行城市规划时有清醒的宏观视野和整体意识。要发挥好武汉既有文化优势区域,比如汉阳和武昌区可以实现现有工业文化和科技文化的合作效应。二是顺势应变,与世界经济接轨,把现代工业文化、现代商贸文化、现代科教文化的理念、品格、精神,深深融入现代工业、商业、科教事业发展之中,使之成为当代武汉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和推动力量,增强武汉工业、商贸、科教内在的核心竞争力。 
  2.不搞大拆大建,保护武汉的历史文化遗产。 
  从历史上看,武汉不仅是工业之都、商业之都、科教之都,而且是历史文化名城。根据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武汉共有22片历史街区和8片工业遗产。1949年全市共有208个里份,到1998年,仅剩100余个。被列为保护规划的7个历史风貌区中,花楼街、京汉大道南片已被夷为平地,汉正街正在整体拆迁,青山红房子也在大量拆除,红钢城片已列入2012年土地储备计划。[3]根据有关专家分析,武汉市历史街区保护主要依靠有限的财政预算专项资金,对历史街区保护是杯水车薪。公共设施配套滞后、工业遗产目录尚未建立,这些都给历史街区保护带来了挑战。建议出台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地方法规,建立武汉市工业遗产目录库,对历史街区和工业遗产保护进行全面系统的规范。 
  3.发挥武汉特有的生态文化和建筑文化功能,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城市生态文化、建筑文化最直观的体现。从武汉生态文化看,武汉得水独厚,湖泊众多,水域面积2187平方公里,占城市面积1/4,水域率、湖泊率在全国城市中最高,在世界同等城市中少见。因此武汉必须彰显因水而灵的生态文化、滨江生态文化、山水园林文化的优势。 
  塑造武汉生态文化城市新形象,应塑造以两带、三城为重点的生态文化新形象。 
  两带即:两江四岸滨江文化带环城生态休闲旅游带[4]这是武汉的核心生态文化形象塑造区,主要以南岸嘴为中心,建设两江四岸滨江文化景观带,集中展示两江交汇,大江东去、三镇鼎立、龟蛇相望、长桥飞架、山水相映的总体城市生态文化形象。三城就是:融珞珈山、喻家山、桂子山、狮子山和东湖为一体的武昌生态科教文化城;依江而兴、依江而商的汉口生态商贸文化城;环山抱湖自然人文相宜的汉阳生态旅游文化城。 
  无论是两带,还是三城,都必须充分体现武汉山水园林文化、滨江文化的生态文化特色。要通过对武汉生态文化的复归和创新,使城市每一建筑都展示武汉生态文化形象,都成为展示武汉生态文化城市的雕塑,从而让武汉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使武汉这座城市在山水相映间,既充满历史文化积淀,又展示生态文化之美丽。 
  (三) 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塑造主题文化品牌 
  国内外城市文化建设的历史表明,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品牌的打造,对一个城市的主题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文化产业是全球公认潜力无限的朝阳产业,美国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已高达30%之多,我国自2000年第一次提出文化产业概念后,全国已有29个省(市、区)竞相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文化兴,则城市兴,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塑城市之魂。 
  武汉的文化资源丰富,作为华中地区特大中心城市,武汉两江交汇,三镇鼎立,人文和自然景观遍布三镇,独特的山水资源、丰厚的文化积淀,使武汉具备了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资源优势。 
  2011年底,武汉市文化产业总产值占全市GDP总量的5.5%,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03亿元。但与临近城市长沙相比,无论是在文化产业增加值(450亿元)还是占GDP比重(10%)方面均有相当大的差距,而北京、深圳、广州、杭州等地文化产业总产值与GDP占比达两位数以上。 
  武汉已有的文化资源整体性开发不够,可以做大品牌的文化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既缺少大手笔把琴台知音文化打造成如映象刘三姐的史乐舞剧精品,又缺少持续开发把汉绣、汉剧做成苏绣、昆曲一样国内驰名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上下游延伸开发也不够,产业链太短。此外,武汉市具备集聚和扩散能力的文化大市场还未建立,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格局尚未形成。 
  消除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体制性障碍,尽快出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把文化产业园区品牌同文化企业品牌建设有机结合,推动文化与金融、旅游、信息、工业、农业以及体育、交通、房地产等其他产业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 
  建设文化强市,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品牌意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的文化产品,在文化内容生产上力求一次开发、多次使用、长期受益,形成完整的价值链,以规模化实现利润最大化, ,增强竞争力。 

上一篇中国房地产进入“大房地产时代”
下一篇序言(一)以豪迈的雄姿走上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新征程
一个辉煌并被人赞叹的城市,
必定张扬着城市主题文化品牌的光辉。
纵观世界著名城市,其形成与发展过程符合高等级城市的普遍规律,同时每个城市又具有其自身的发展个性。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主导地位突出、辐射力涵盖全球的城市主题文化,并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其独特的城市主题文化奠定了他们在世界城市舞台上的地位。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最科学的方法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最重要的保证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先导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的思想源头
纵观世界名牌城市的建立,无不依据城市营造的规律,及时把握住历史的、文化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市场结构的等等方面诸种有利的条件,建构起他们的时装城、电影城、音乐城、绘画与雕塑城、商业城、科学城、体育城……,甚至还有赌城这样十分专业化的城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核心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灵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创新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理论先导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避免城市病的爆发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有核心竞争力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有差异化发展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高端谋划城市的新思想
顶层设计策略的新举措
城市领导工作的新能力
城市文化建设的新机制
特色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世界名城建设的新体系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实施城市主题文化战略定位
确立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目标
加速城市主题文化功能培育
整合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
塑造城市主题文化形象品牌
用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统领城市发展建设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谋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规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建设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管理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营销城市
国家发改委
国家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央视网
中国网
凤凰网
中国城市建设网
中国古镇保护网
中国规划网
中国城市战略网
扬帆奥运
  友情链接: 中小城市文化建设网 中国市长协会 中国城市文化网

版权所有  © 北京国政大略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 复兴路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06171号 
电话:010-8767 3832 邮编:100078  京ICP备2024096967号-1

网站共有51314600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