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众文化在乌海地区城市主题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

作者:吴芸

乌海是一座由来自祖国各地的移民建设而成的新兴工业城市,乌海城市文化建设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紧跟时代潮流呈现出兼顾主流面向大众的态势改革开放30年中乌海地区的文化积淀是乌海移民文化的载体工业文明的传承,它们是乌海工业化城市进程中创造经济产值的大众对文化的需求和二次产值的再创造,是乌海地区的大众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大众性,代表着乌海的经济和文化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引领着乌海大众向和谐共生的主题迈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但文化灵魂到底以什么样的形态呈现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城市主题文化亮出的是一张什么样的名片,是我们一直以来寻找的答案一个地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决定着这个地区文化的发展走向乌海市先有矿后有市,因矿立市,以煤炭电力建材工业为主,兼有冶金化工和特色农业养殖业,城市建设在工业文明的推动下可持续发展,并调控着乌海文化发展的主调和走向乌海每一次文明和进步都得益于这个移民城市的开放性和包容性,1958年包兰铁路开通,乌海作为包钢的煤炭储备地,大量产业工人涌入;1976年建市,大量成熟劳动力从四面八方汇集,他们在创造了劳动价值的同时,也有对文化的追求,但他们对文化的要求眼光是高的,他们也把各地的文化带来乌海,他们既不排外也不固守,而是广泛吸纳成为特色文化生成的启蒙者,但他们对文化的需求是民主的传播是人人平等的,这就为这个地区文化发展的大众化平民化奠定了基调,这里的文化传播手段也是大众化的,让人人都有接受的机会,乌海的移民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伴随经济发展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积淀,具有既紧跟时代主流又面向基层大众特点它不象深圳的移民文化,深圳的城市灵魂人物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勇立潮头的知识分子,文化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有竞争生存的特点,那就是白领的精英文化;也不同于美国,美国是有拓展性和殖民性的移民文化,它的文化是自上而下强加灌输的殖民文化乌海的大众文化中,企业文化是民主的,需要企业员工人人参与并铭刻在心,企业精神凝聚人心,同生存共发展;书法文化,有一张纸一支笔就可以练就,甚至没有纸笔用手指蘸水就可以练字,可以人人参与成就一个人的文化梦想,乌海的书法活动最早来源于两大矿务局的企业文化生活,活跃于中国书坛的乌海书法名家就是当年两大矿务局工会的骨干力量,他们现在是乌海书法艺术的领军人物,企业文化和大众文化形成良性互动的过程,书法在乌海是一项群众性文化活动,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和大众性;岩画文化,是乌海地区历史文化遗迹,乌海人朗朗上口,引以自豪,是岩画文化传承的大众性所在"所以乌海的城市主题文化是在开放和兼容中形成,以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传承,呈现以点带面的多元形态"也就是说乌海的城市主题文化有自己的形成特点和基础,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幼稚玩童,不分层次不分等级,没有帮派体系,属于典型的大众文化,是在深厚的移民文化底蕴上积淀起来的,在大众广泛参与和喜爱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乌海城市主题文化当属具有博大包容性和极强融合力及多元开放性的移民文化,但是这个移民文化是个宏观概念,它的具体落脚点应是弘扬乌海精神的企业文化及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书法文化和历史久远独具特色的岩画文化这三个方面的文化成为体现乌海精神的载体,通过面向大众的传播手法深深地植入乌海人的家园意识中,是乌海的大众文化,它的传播使乌海特色的城市主题文化得到最恰如其分的展示,而且乌海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也逐步应运而生,那就是中国书法城·中国乌海主题的确立

    有人把大众文化的概念同民间艺术民间文化草根文化群众文化混同,基于这些分歧,这里分析一下大众文化产生的条件:1大众的出现大众是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产物,是民众常人,具有文化派别相对精英而言工业社会的进步使大众具有对文化的知情权,市场竞争也要求大众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2大众传媒的出现"最早的电子媒介是广播,1955年出现电视,现阶段是网络的发达,它把形象声音和文字结合起来,形成综合的立体的感性的大众比较能接受的文化,这使文化的传播具有了广泛性和普及性3大众文化的出现大众和大众传媒的出现,使大众文化产生有了基础文化这一概念出现在西方世纪,即是种植,即是通过劳动使农作物长得更好,后来才引申为培养!陶冶,因此大众文化跟启蒙是不无联系的,启蒙在当时就是大众文化,满足人们对世界对人生的解释"后来大众文化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成为被工业文明生产出来的标准化的文化产品,常见的大众文化形态有电影电视网络流行音乐!通俗文学图像文化广告文化时尚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和渐渐隐显的手机文化文化大众认知大众文化就是认知自己,对文化的接受过程,就是在塑造文化大众自己,文化大众是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也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文化消费观念价值趋向决定了一个城市文化建设的眼光和品味

    现如今大众文化已不再是初出茅庐的文化使者,是被广泛运用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大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了,它的文化覆盖面广受众人多影响力大,对于当今都市的人们,都是显而易见的如于丹说论语再掀经典阅读的高潮,成为继易中天品三国之后的又一大众文化奇观,说明了人们对经典文化大众化的渴望,于是就有了借用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用大众易于接受的方式,重树经典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人心中的形象地位再有就是张艺谋在第29 届北京奥运会上巧妙运用了大众文化的传播手段,整场开幕式就像一出视听盛宴,从头到尾都是中华文化精髓的贯穿,气势恢宏雅俗共赏,受到了世界文化大众的广泛关注大众文化是面向大众弘扬主旋律的有效传播载体,是全面推进文化普及文化的有效途径,文化要面向大众,是和谐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向,在大众文化时代,国内最直观的有城市园林各大博物馆!纪念馆的开放,让每一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构建和谐文化的一个基础

    乌海的城市化发展伴随着工业化进程,有大众文化产生的深厚土壤,也有它生根开花的壮丽时刻"近年来乌海的文化建设者思路暗合大众文化时代的需要,紧抓发展契机,城市文化不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文化景观,而需要复合地阅读和理解,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大众文化的科学发展时代。乌海文化发展呈开放的兼容的大气的多元的形态,注重大众文化在乌海地区城市主题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掘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书法文化对于市民整体文化素质提高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让文化融入大众生活,提高城市生活品质。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会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近年来乌海市在企业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建设中,特别注重特色建设,以节庆文化品牌不断推进大众文化活动,如“黄河明珠文化节”即意在让更多的人都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目睹文化的进步,让文化真正地融入城市生活,不断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使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生活品质双向互动,融为一体,由此形成特色,使城市文化逐步形成社会、企业、大众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群众文化事业新格局。

    二是让文化提升大众生活,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开放成果。近年乌海市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惠及广大市民享受改革开放成果,市委、市政府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文体中心、图书馆、科技馆、书画院书法碑廊!岩画博物馆、滨河区文化景观等十几项文化活动场所建成并投入使用或正在建设,让大众有了活动场所,让文化提升生活品质,文化生活品质作为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元素,意味着城市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坚持以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同步发展,在增强经济“硬实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软实力”,使城市文化在形成社会文明新风,提高市民素质方面,取得显著的成就。

    三是让文化孕育思想、提炼精神,彰显城市主题。文化能够孕育思想、培育精神、凝聚力量。而城市主题文化,是一个城市具有的强势文化,它能够突出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质,能够贯通其他经济!社会!人文等资源形成城市发展的张力,它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文化名片。近年来乌海市开展的文化活动中,“团结、奉献、创业、争先”的乌海精神和“重环境、调结构、创新富民”的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乌海人的核心价值观"在已经“小有名气”的黄河明珠·文化节节庆文化活动中,社区文化节、广场文化节以特色文化活动,营造着乌海人的精神家园;全民歌手大赛、万人书画大赛、万人书写“太阳神”活动……不仅创造了乌海文化史上的第一,也创造了世界吉尼斯纪录。乌海人以超前和独到的眼光培育书法文化,注重书法的大众化、普及化、广泛化培养,多年来内引外联在普及的基础上更加着重提高,目前有国家级书协会员19人,自治区级书协会员120人,市级书协会员1400多人,各个层面练习书法的有上万人。是书法让乌海成为内蒙古乃至中国西部地区的特色城市,20089月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式命名乌海市为“中国书法城”,这是乌海自1994年开展“书法城”创建以来的一个标志性成果,至此,“书法城”成为乌海用独具特色的文化形象打造的城市名片,走出乌海会听到赞誉乌海的书法,书法成了乌海人引以自豪的城市名片,书法以其文化力提升了乌海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四是让文化工作践行“三贴近”,构建和谐社会。大力解放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文化工作践行“三贴近”,深入到大众生活中去,营造“小三角”地区文化服务氛围,打造“生活品质之城”。党委、政府调动社会力量,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全市人民热火朝天,文化节成了乌海的大事,黄河明珠·文化节成为乌海节庆活动的高潮。乌海在大众文化构建方面激发了市民投入城市文化建设的热潮,同时用“大文化”的理念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完善、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最大限度地提供丰富、健康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大力营造温馨!舒适!健康和独特的城市生活人文格调。

    五是让文化带动人才的培育,让地区文化可持续发展"一个有个性的城市,往往就是依靠独特的文化经营打造出来的,打造经营文化靠的是人才。乌海在近年推行的大众文化活动中,形成了人人参与的局面,为人才的出现提供了舞台,涌现出了不少人才。仅书法这一项,上有“兰亭奖”的获得者,下有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赛的获奖学生,这些人才的出现,就好像是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一样,主流文化是大众文化前进的方向,大众文化是主流文化启蒙寻常人家的使者;人才成为引导大众投入文化的组织者。建言者,也是大众文化确立精品导向、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的践行者,大众文化在普遍繁荣的基础上,抓好重点亮点,带动精品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乌海地区的大众文化用先进的文化引导人、塑造人、教育人,不断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增强文化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主题文化是一个丰富的整体,承载着城市的基本价值追求,孕育着城市精神,有着特殊的文化使命,乌海地区的城市文化建设彰显着大众文化的活力。乌海在推进城市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如果没有“大文化”的理念,就没有城市主题文化的个性化发展,没有主题的城市就没有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没有主题的城市就很难做到可持续发展。城市主题越突出,城市的影响力就越大;城市主题越鲜明,城市的增值潜力就越高;城市主题越发达,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乌海的大众文化实施战略工程,为发掘城市主题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一篇中国房地产进入“大房地产时代”
下一篇序言(一)以豪迈的雄姿走上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新征程
一个辉煌并被人赞叹的城市,
必定张扬着城市主题文化品牌的光辉。
纵观世界著名城市,其形成与发展过程符合高等级城市的普遍规律,同时每个城市又具有其自身的发展个性。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主导地位突出、辐射力涵盖全球的城市主题文化,并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其独特的城市主题文化奠定了他们在世界城市舞台上的地位。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最科学的方法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最重要的保证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先导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的思想源头
纵观世界名牌城市的建立,无不依据城市营造的规律,及时把握住历史的、文化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市场结构的等等方面诸种有利的条件,建构起他们的时装城、电影城、音乐城、绘画与雕塑城、商业城、科学城、体育城……,甚至还有赌城这样十分专业化的城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核心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灵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创新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理论先导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避免城市病的爆发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有核心竞争力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有差异化发展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高端谋划城市的新思想
顶层设计策略的新举措
城市领导工作的新能力
城市文化建设的新机制
特色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世界名城建设的新体系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实施城市主题文化战略定位
确立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目标
加速城市主题文化功能培育
整合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
塑造城市主题文化形象品牌
用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统领城市发展建设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谋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规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建设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管理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营销城市
国家发改委
国家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央视网
中国网
凤凰网
中国城市建设网
中国古镇保护网
中国规划网
中国城市战略网
扬帆奥运
  友情链接: 中小城市文化建设网 中国市长协会 中国城市文化网

版权所有  © 北京国政大略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 复兴路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06171号 
电话:010-8767 3832 邮编:100078  京ICP备2024096967号-1

网站共有63262949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