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兰州市城市规划局长谈城市主题文化推动科学规划 铸就黄河名城

  来源:甘肃日报  时间:2015年5月8

作者:兰州市城乡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高级规划师 万里、

兰州群山环抱,大河中流,素有河西雄郡、金城为最的美誉。丝路风情三千里,兰州是重镇;黄河文明八千年,兰州是重心。兰州既有高山长河的雄浑大气,更具深谷幽兰的宁静典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既不缺氧,也不醉氧,具备亚高原山水城市的天然秉赋。然而,兰州也因地处高山峡谷之间,用地十分局促,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居环境承载力不堪重负,冬季污染严重。因此兰州既是著名的天然宜居之地,也是有名的冬季污染城市。

回眸兰州城市规划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兰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中,兰州几代规划人牢牢把握兰州山川地势、地理特点、风土人情、历史沿革、城市特色,以人为本、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科学规划,积极引导城乡建设发展。

一、继承优良规划传统,引领城市变大变美

新中国成立后,以任震英大师为代表的规划先辈们独辟蹊径的“带状组团分布,分区平衡发展”的兰州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是中央政府批准最早的城市总体规划,获得过高度评价。作为带状城市,兰州的城市规划曾经是中国规划专业教科书中的经典案例之一。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得以在兰州恢复成立。兰州与城市规划有着深厚的渊源,是新中国城市规划的沃土之一,兰州的党政军领导保持着高度重视规划的优良传统。

兰州分别在1954年、1978年、2000年先后编制了三次城市总体规划。一、二版规划充分利用得山独秀、得水独灵的资源,大手笔奠定了兰州发展基础,创造了山水相连、山城相依、城河相融的典型带状城市规划案例,描绘出了生态之城、田园之城的美好蓝图。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延续了前两版规划的空间格局,细化了用地布局,支撑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

多年来我们继承优良规划传统,不断升华城市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城市由组团发展向区域发展演进,努力使城市变大、变美、变特。主城区从解放初期的16平方公里,拓展到了如今的221平方公里。

二、不断加强规划管理,积极破解发展难题

由于前三次城市总体规划局限在两山夹一川的黄河谷地之内,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空间、资源、生态、产业面对着中心城区山大沟深盆地小,地狭人稠土地缺,交通拥堵出入难,水风互逆污染重,冬季困于逆温层的一系列尖锐矛盾和挑战。“十一五”期间是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老城区建设只能拆低层建高层,建设需求与人居环境改善的矛盾日益加剧。老城区内的建筑高、大、密、堵、闷的趋势越来越严重;一版规划中的河漫滩、河心公园,在二版规划中变为农田、蔬菜基地,三版规划中变为建设用地。规划预留的绿化通廊、生态建设用地逐渐被蚕食,原有的山水相依、山城相宜、城水相融的格局与特色正在逐渐削弱,兰州规划管理的难度异常之大。面对存在的矛盾和挑战,我们努力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的规划理念和经验,结合兰州实际,坚持“显山露水增绿,节地减排宜居”的老城优化原则,坚持“拓展传统产业基地,提升现代服务中心”的发展战略,积极破解发展难题。

()在规划管理模式上,我们以“六个一”为取向,初步走上了“四个转变”、“五个突破”,即:城乡规划工作的重点从建筑审批向规划编制转变,从局部管理向整体控制转变,从中心城区管理向市域全覆盖管理转变,从传统规划方式向数字规划方式转变。战略规划引导空间拓展的突破,总体规划引导布局优化的突破,统筹规划开创城乡一体的突破,“抽疏战略”引导老城优化的突破,规划导则引导制度创新的突破。

()在规划管理依据上,通过制定《兰州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以导则和控规有机结合的方式,解决控规在规划管理中的不适应问题。通过规划导则对老城优化实施“高层低密度、通透天际线”、“开阔避难场”、“增加活动场”的“抽疏”战略。在全力保障各项建设顺利进行的同时,尽最大努力维护城市的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

()在规划管理机制上,坚持“办快、办好、办妥”的服务效能原则,制定《兰州市规划管理依法行政手册》,对规划审批流程进行规范和再造,优化工作环节,简化报件手续,压缩办件时限,剔除非法定程序介入导致的行政效率低下的弊端,有效解决了办件周期长的问题。面对时间紧、任务急、缺要件的国家和省市重大项目,积极探索“函对函、文对文、证对证”的“三对弹性办件法”,主动服务、换位思考、依法行政、特事特办,有效破解了困扰多年的建设急需与刚性规定相冲突的棘手难题。

三、大力开展城市设计,深入推动老城优化

“十一五”以来根据兰州市委、市政府“紧密结合兰州实际,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体现特色,提升水平”的要求,我们适时推出了以黄河为轴,两山为翼,完善跨河形态,凸显亚高原山水特色,构筑昼夜山水整体空间新形态,将黄河两岸、南北两山打造为高水平城市功能区块和高品质开敞生态空间,将百里黄河风情线及两山打造为城市的“景观长廊”、“文化长廊”、“生态长廊”、“休闲长廊”的一系列城市设计。

()强化城市设计,挖掘城市特色。兰州拥有亚高原山水城市的自然条件,在山水城市的天然架构中,我们用物质减法、文化加法,优化提升主城区品质,进一步强化对黄河两岸、南北两山的整体性、科学性、前瞻性和特色性的规划设计。注重山、水、园、林与路、桥、楼、景及其滩、峡、坪、台的有机结合,将城市的结构美、层次美、色彩美统一到城市的山水美、人居美、环境美,三位一体,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城市形象。我们先后组织编制了《黄河两岸地区规划》、《两山文化园区城市设计》、《黄河风情线景观雕塑规划》、《黄河明珠园城市设计》、《黄河风情线提升规划》,为黄河风情线的规划、建设和不断提升奠定了基础。

()完善跨河形态,展现水景优势。近年来我们重点强调以黄河作为城市中轴线、长轴线、曲轴线、活轴线,构建两岸重要区域及其广场、建筑、桥梁等标志物,加强南北交通联系,注重生成对岸景观、长廊景观,注意协调远近景观、建筑与山体关系,强化南北功能互补,充分利用沿河滨水空间资源,积极引导和推进南北滨河路两侧用地性质的更新和置换,沿河规划布置文化中心、体育馆、博览馆、大剧院、音乐厅、黄河楼、黄河书院、四库全书楼等各类公共设施,构筑兰州最具规模的滨河公共空间和开敞空间体系。通过系统而有效的规划手段,将黄河风情线景观系统向城市纵深不断渗透和延伸,全方位激活滨河岸线活力,高水准提升风情线景观品质。

()集成主题文化,凸显黄河魅力。两山相拥,大河中流,兰州是一座因河而生的城市。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和民族文化在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交相辉映,使兰州城市文化独具魅力。黄河文化是兰州城市文化的根基,充分发挥黄河独特优势,切实把黄河风情线提升为城市发展轴、生态轴、景观轴、文化轴,已经成为凸显兰州城市特色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们开展了主题文化规划的探索工作,按照打好黄河牌、做足敦煌梦、做好高原山水文章的规划思路,力图将多年来兰州人民在“文化兰州”规划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许多文化主题,如“瓜果之乡”、“丝路重镇”、“山水名城”、“黄河之都”等等,整合成兰州的“主题文化”“黄河明珠”。将城市主题文化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设计、城市建设相结合,为黄河立传,为黄土传神,为两山铸魂,为金城增色,初步提炼出了“创、源、恩、博、梦”的风情韵律概念,将“开天辟地”、“源远流长”、“高天厚土”、“河汇百流”、“飞天锦绣”等理念融入黄河风情主题园区建设之中,多层面展现兰州黄河文化底蕴。在黄河两岸规划了“银滩名人岛”、“大梦敦煌园”、“黄河明珠园”、“华夏始祖园”、“三滩湿地园”、“黄河母亲”、“龙源”、“金城怀古风情园”、“水车博览园”等一系列主题文化景观园区。通过城市规划与主题文化规划的有机结合,探索对城市实体特色要素、空间特色要素、区域特色要素进行整合的方式方法,使兰州主题文化更能准确地表达兰州的城市内涵。

在黄河两岸不仅形成了徐家山国家森林公园、兰山森林公园、白塔山公园、五泉山公园等人文自然景观,渡口、皮筏、铁桥、水车等物质传承,还衍生出兰州“黄河马拉松国际赛”、“黄河漂流赛”、“黄河之滨”、“敦煌之夏”、“夏河拉卜楞之夜”等文艺体育活动。目前“百里黄河风情线”已成为展现城市风情风貌的重要平台,更是展示黄河兰州段独特人文艺术风情的大舞台。黄河风情线风光旖旎,两山生态林生机盎然,已成为兰州独具特色的“立体画屏”。

四、同步编制“三大规划”,科学推进“再造兰州”

“十一五”时期,省委、省政府明确指出“拓展兰州的发展空间势在必行。要着眼长远发展,充分论证,科学规划,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兰州实际的城市拓展路子”。“十二五”开局,兰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审视市情,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办支甘47条、省委省政府“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等政策叠加机遇,提出了“跳出老城建设新区、跨越发展再造兰州”,构建“3+8”板块经济、培育多元支柱产业”的空间和动力创新战略。我们根据省市发展战略和群众热切期盼,紧密结合兰州实际,努力跳出“盆地意识”,冲出“峡谷思维”,针对兰州发展四大瓶颈:动力瓶颈、空间瓶颈、交通瓶颈、生态瓶颈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在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研究和修编中注重探索符合兰州区域空间整体发展的恰当理论,适宜兰州资源环境条件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区域共生构筑整体空间、产业发展带动新区增长、土地集约引导持续发展、公交优先支撑新区拓展、文化景观提升城市品质、生态保护促进适宜人居。将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作为推进“再造兰州”战略和“动力创新”战略的重要途径。四版总规方案已在省市主要媒体上完成法定公示,得到建设部专家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同步编制“三大规划”,综合破解发展难题

我们结合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同步开展了综合交通规划及城乡统筹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三大规划同步编制,六大研究同时展开,就城市定位、空间、产业、交通、生态、气象、地质、兰白经济区等重大专题聘请中规院、北大、清华、中科院、北京气象中心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共同进行研究。重点解决城市六大问题:兰州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问题,空间拓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功能布局优化问题,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问题,综合交通与重大基础设施问题,新区开发与老城更新问题,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居环境适宜性问题。在摸透家底、抓住问题、定准目标、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全力破解区域层面、空间层面、交通层面、产业层面、文化层面的挑战。

()重点抓好五大战略,超前引导城乡发展

针对兰州发展面临的瓶颈,在城市规划研究中提出了五大战略。

动力创新战略:拓展传统产业基地,提升现代服务中心。依托产业基础,构建3+8板块经济体系,形成八大主导产业。

空间拓展战略:拓展外围突破瓶颈,联动周边整合中心。跨越现有谷地,在区域范围寻找新的空间,承载基地职能,促进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在市域形成中心城区和兰州新区引导发展的双城格局;在兰白经济区形成“一主两副五带”的空间发展架构,支撑国家基地的发展目标;抽疏现有城区,通过用地调整、产业置换和搬迁改造等措施盘整出新的空间,结合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向周边地区延伸发展来承载中心职能,支撑区域中心的发展目标。

城市安全战略:加强生态建设,保障城市安全。持续改善南北两山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南北两山开发项目,加快生态环境修复步伐,保护城市生态基底,构筑兰州两翼生态屏障。

社会发展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加快社会管理创新。完善社会保障,统筹城乡就业;提高公共设施配置的标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大教育、卫生、文化、公共交通等方面的投入;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合理安排保障房、基层社区公共设施用地。

综合交通战略:优化交通组织,构建双层结构。全面优化区域交通组织体系,促进兰州区域交通功能由“承东启西”向“沟通南北”并重的转变,构建区域交通双层网络,在区域范围内分离过境交通。形成“大南客北货”的交通组织体系,“两横四纵”快速路系统、“六横十八纵”主干道系统、组团间轨道交通系统,疏解中心城区集散压力,引导城市跨越发展。

()突出抓好“兰州新区”,同步推进增容扩区

根据市委市政府“再造兰州”战略和“动力创新”要求,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战略研究中,提出了城市空间发展方向“拓中川、延榆中、升红古、优什川、疏三片、育两山”的发展策略。

按照两轮驱动、三足鼎立,构建“3+8”板块经济新格局的战略谋划,统筹规划在中心城区北部的秦王川建设兰州新区,兰州新区的功能定位为1521极,形成“两带一轴,两区四廊”的总体空间结构,近期作为兰州产业新区,远期作为现代新城,远景打造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增长极;中心城区东部以兰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东扩增容为重点,发展定远组团,与“十里钢城”形成东部产业区;在中心城区西部以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进扩区为重点,依托集装箱中心站打造青藏物流园区,形成西部产业区,在市域范围内形成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8个县区产业园区联动的新兴产业格局,按照产业集聚规律,整合园区资源,推动要素集聚,培育率先跨越发展的增长极。

山为城之秀,水为城之灵。多年来,我们致力于亚高原山水城市的规划建设,着力描绘如兰之州,构建如家之城,“丝路重镇,黄河名城”的形象日见显现。“十二五”对兰州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多重政策叠加的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和“再造兰州”战略的实施,必将迎来兰州新的生机和希望。让和谐兰州更宜居,让黄河明珠更璀璨,已成为兰州规划人的新使命。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科学规划的助推中,一个具有“北国之雄、南国之秀”的“区域中心、国家基地、宜居城市、黄河明珠、如兰之州、如家之城”必将再次崛起在西部。

 

上一篇中国房地产进入“大房地产时代”
下一篇序言(一)以豪迈的雄姿走上中国特色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新征程
一个辉煌并被人赞叹的城市,
必定张扬着城市主题文化品牌的光辉。
纵观世界著名城市,其形成与发展过程符合高等级城市的普遍规律,同时每个城市又具有其自身的发展个性。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主导地位突出、辐射力涵盖全球的城市主题文化,并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其独特的城市主题文化奠定了他们在世界城市舞台上的地位。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最科学的方法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最重要的保证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先导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的思想源头
纵观世界名牌城市的建立,无不依据城市营造的规律,及时把握住历史的、文化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市场结构的等等方面诸种有利的条件,建构起他们的时装城、电影城、音乐城、绘画与雕塑城、商业城、科学城、体育城……,甚至还有赌城这样十分专业化的城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核心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灵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创新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理论先导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避免城市病的爆发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有核心竞争力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有差异化发展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高端谋划城市的新思想
顶层设计策略的新举措
城市领导工作的新能力
城市文化建设的新机制
特色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世界名城建设的新体系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实施城市主题文化战略定位
确立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目标
加速城市主题文化功能培育
整合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
塑造城市主题文化形象品牌
用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统领城市发展建设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谋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规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建设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管理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营销城市
国家发改委
国家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央视网
中国网
凤凰网
中国城市建设网
中国古镇保护网
中国规划网
中国城市战略网
扬帆奥运
  友情链接: 中小城市文化建设网 中国市长协会 中国城市文化网

版权所有  © 北京国政大略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 复兴路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06171号 
电话:010-8767 3832 邮编:100078  京ICP备2024096967号-1

网站共有513141014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