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4日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对于城市而言,文化展示城市风貌,体现城市品格,凝聚城市精神,决定城市长远竞争力,文化是城市的内核和灵魂。在现代化建设中,城市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文化发展则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源泉。
沂水作为一座千年古县,拥有底蕴深厚、魅力独具的历史文脉,这是城市建设的宝贵资源,也是展现沂水特色的最好名片,更是这座城市得以延续升华的动力源泉。当前,城市建设恰恰处在“改旧立新”这样一个极其特殊、极其关键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建设富有文化魅力的城市,是打造品质之城,提升宜居指数,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一、精神层面的浸润
(一)树立文化城市理念。
从《雅典宪章》“功能城市”概念忽视人的生活的复杂性和人的需求的多样性带来“城市病”的不断蔓延、加剧和扩散,到《城市文化北京宣言》“文化城市”概念强调“塑造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城市空间”,城市建设理念从“物质家园”上升到“精神家园”。“文化城市”已经成为城市价值追求的基本趋势、城市建设理念的最高境界。
2006年6月,在南京市举办的中外城市文化建设论坛上发表的《南京宣言》中提出: “要突出城市高尚的文化定位,致力于丰富城市个性,提高城市品位的城市建设定位。”也就是号召城市建立一种城市主题文化精神,塑造城市主题文化精神品格。
(二)培育城市文化个性。
文化个性是城市的旗帜,是城市建设的不懈追求。文化个性是城市发展的本质特征,推进城市建设,必须把保留文化特质放在首位,把彰显文化个性作为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以此拓展城市张力,形成发展动力。
从我县的文化土壤看,可以为培育城市文化个性和特色找到以下几方面的文化根基:一是历史文化,二是传统文化,三是地域文化,四是红色文化。我县确立城市文化特色,第一步要从各类本土文化中深入发掘和正确认知文化特征,在做出准确可靠解读基础上,对文化个性给予明确定位;第二步要注意保持这种原有文化特征,维护好生成它的城市格局、风貌以及空间特征、整体环境、人文精神等,以留住文化个性;第三步要努力传承和弘扬这种文化特色,把文化个性忠实地反映在城市建设上,以固化城市特色。
(三)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在中国,与改革开放同步展开的城市化进程自其起点处就担负了发展经济的使命。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诸种城市病由此横生,资源匮乏、交通拥堵、生态恶化、不良竞争纷纷丛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越来越“不快乐”,城市焦虑日益深刻,城市正由人们想像中的美好家园变为现实中的焦虑之城。日益增长的城市焦虑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自觉提供了发生的契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城市建设中凸显个性文化与魅力,是每个城市培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关注的课题。
“文化自觉”是主体文化意欲的觉醒,而“文化自信”则是指觉醒的文化意欲找到了合适的文化表达与实践方式而产生的自信与自豪。从文化自觉向文化自信提升,城市建设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适当转换城市发展的经济定位而凸显其文化特征。二是构建人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创造性得以表达的城市空间与节日体系。三是构建能够凝聚人们文化认同的城市符号体系。四是提升城市文化的竞争力,使人们的文化自信力转化成城市软实力。
二、理论层面的浸润
(一)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一个城市的特色文化,是城市内涵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突出表现,是城市的灵魂和支撑。塑造特色文化,就是要深入挖掘城市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并打造出精品和亮点,让其充分展现该城市特有的文化渊源。
大力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培育形成良好的城市风貌。深入认识旧城的风格特点和文化价值,加强风格特色的保持和维护。在新城建设上尽量不破坏历史风貌,尽量保持原有风格,在城市格局、街巷肌理、建筑形制等方面对文化个性在一脉相承的基础上给予新鲜体现。
大力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培育形成良好的城市品格。每个城镇都应该从有利于城市特色生长、城市品位提升出发,对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以及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制度体系和行为习惯给予深入反思和积极改善,对市民生产生活中蕴含的传统性、地域性的道德风尚、风俗习惯、民间文艺等给予正确引导和积极塑造,让优良的宝贵的文化传统和健康、积极、先进的社会风尚成为城市文化的主流。
(二)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要把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统一起来。把握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亲缘性和连续性,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传统文化不等于落后文化,要认识传统文化的宝贵,现代文化必须把积极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现代文化不等于先进文化,不能让低劣的所谓现代文化把健康的传统文化的生长空间挤占了、污染了。在现代文化的潮流中,只有以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和真正科学的态度,保护好城市自身的文化传统,保持城市发展的连续性,才能创造出城市恒久的文化魅力。
1、打造自然景观文化。要依托沂水自然禀赋,发挥山水生态优势,规划建设宜依山形、顺水势,形成“山水相间、城林交融、组团布局,共为一体”的生态型山水园林城市。在城市建设中我们要按照沂水“五山定城廓、九水显灵秀”的发展框架,以争创国家园林县城,打造“山水灵秀、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注重在文化的传承、挖掘和发展上下功夫,从建设中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
沂河沿岸应突出生态、文化、休闲、娱乐、旅游等主题景观,规划控制两岸不低于100米范围的绿地,通过实施综合治理和开发建设大小沂河风光带,打造城市的“新外滩”。通过高速公路、省道以及绕城线的建设,在沂河上游两岸开辟森林公园,并将森林公园绿轴、水轴圈入城区,把森林引入城市,并植入历史文化元素,勾画城市“原生态植物园”、“原生态民俗文化乐园”;深入开展创建绿化模范城和生态示范县等活动,搞好城市干道及高速公路、铁路沿线的绿化景观建设,保护控制好城区内以及城郊山体风貌,城郊采取封山育林、项目造林、“四旁”(路旁、沟旁、渠旁和宅旁)植树、庭院栽花种草等方式,逐步形成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分布均匀的城市绿地系统,构建“环城绿化圈”。
2、塑造人文景观文化。塑造城市人文景观文化,必须首先把握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脉络,赋城市灵魂于城市景观之中,给城市形象以生机与活力。在建筑布局、单体设计等人文景观上,要充分结合地形,因地就势,灵活布局,建筑风格应体现沂水山水、人文和时代特色,创建亲切宜人的共享空间,将建筑、绿化、小品融为一体,做到自然、人文景观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相辅相成,构建城市与自然共融,人与城市共融的城市风貌。如城市中央区建筑,要更多地体现开放的、现代化的特色,建设一批星级酒店、购物中心、大型超市等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现代建筑;对于公共文化设施、商业步行街以及住宅小区等建筑,要尽可能地突出地域民族特色,形成具有浓厚民俗风情的建筑风格;在城市主要广场、道路节点上,要精心规划,创设一批反映沂水历史沿革、名人古迹的城市雕塑和园林小品。通过独具匠心的规划设计,打造一批城市地标建筑和传承历史文脉,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3、加快文化设施建设。长期以来,我县城市文化设施严重欠缺,现有的电影院、体育馆等设施也是修建年代久远,利用效率低下,虽有东皋公园东侧开放式广场,但是市民文化广场、城市雕塑等标志性建筑依然缺乏。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统筹规划,面向群众,讲求实效,稳步推进”的原则,抓紧建设体育中心、图书馆、电影院等,高起点规划文博中心、音乐会展中心、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等一批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城市文化设施。同时,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加快推进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县城、中国最美县城等创建活动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城市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广大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从而使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
三、操作层面的浸润
树立“抓城建需要抓文化”的理念。未来沂水城市建设应以“建设品质城市、创造品位生活”为目标,围绕“构筑九五体系、建设山区水城”发展定位,秉承“形态特色化、业态高端化、文态传统化、生态优美化”的规划和建设理念,进一步提高城市载体服务功能和发展承载力。
(一)高起点规划引领城市与文化不断融合
城市规划与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关键。规划到位,设计科学,不仅能达成预期建设目标,而且事半功倍,能大大降低建设成本。因此,要坚持规划引领城市建设的理念,突出现代生态宜居文化,加快建设美丽沂水。为此,我们在城市规划中着眼大局、着眼长远、着眼发展,忠于史实、忠于艺术,突出重点、突出主题,使城市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
一是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为契机,安排专项资金尽快编制审批与之相配套的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各类专业规划,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依据,规范未来城市发展。
二是聘请高水平设计单位对沂水建筑文化、建筑色彩、城市形态、空间轮廓进行把脉研究,尽快确定体现沂水地域特色、文化风貌、风土人情、经济实力的建筑风格、城市色彩、城市形态,指导今后城市建筑规划建设。
三是研究制定商业、居住类土地出让时预留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用地的具体实施办法。建议尽量不搞小地块拆迁改造,避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难以落实的情况出现;大地块出让时按照一定的比例强制预留城市绿地广场、街头公园、体育健身、市政设施等配套用地,从用地源头上为建设品质城市、创造品位生活打好基础。
四是城市建设从强调改造开发的数量、体量、形态等面上的要求,逐步转向配套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锻造城市品质内涵方面的提升。沂水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但最容易出精品出亮点最能体现城市文化精髓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少档次低,制约了沂水向品质城市迈进的步伐。今后,随着我县经济实力的增强,政府主导的城市建设活动应该向配套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倾斜。
五是充分挖掘沂水神话传说、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风情文化、物产文化,以街头游园绿地为载体建设系列主题公园。公园被誉为城市的“会客厅”。对内,她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对外,她则代表着一个城市形象。通过系列主题公园建设使其成为提升城市品质、展示城市文化、品味城市内涵的宣传名片。
六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出发点,配套完善城市家具。在人流量密集的广场、绿地、街头等区域设置休息座椅、垃圾箱、洗手池、灯光照明、音响等,给市民提供在室外进行文化创作、表演、欣赏的空间和便利,让人们的室外活动也能够体会到家的温馨,提高沂水城市生活舒适度。
七是站在文化的高度,从方便市民出行的角度逐步对城市交通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学习南方城市,城市主干道逐步改造为两块板,道路中间及两侧设置绿化条带,扩大道路绿化面积,拓展道路生态文化;学习历史古城,路灯、信号灯杆、指示牌等道路设施逐步替换为黑色、古铜色,渲染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发达城市在人流密集路口设置过街天桥、过路涵洞,提高市民交通文明程度;利用预留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用地,在人群聚集区域设置社会停车场库,方便市民驾车出行。
八是以旅游标准化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提升城市指示、标识、提示、导向设施建设,让沂水城成为易于亲近、便于了解,富有开放性、包容性的城市。
九是整治户外广告,对新设置广告牌匾设置统一规定。整治户外广告,不是意味着让城市没有广告,而是科学地、合理地规划、设置广告使用。根据城市设施功能和空间布局,设置户外广告禁设区和宜设区。综合考虑道路状况、地行地貌、行车视觉、科学布局等因素,对现有的单立柱广告牌将大幅缩减,城市空间环境将极大改善。同时,对广告牌外观重新设计,改变单一造型,牌面加装霓红灯,增加夜间美感效果。对于需要对广告进行更新换代的我业主必须到相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建设,不准私自乱建广告牌匾。有关部门需对牌匾的色彩,尺度,字体,材质等提出具体要求。
十是科学合理规划街头绿地、广场、停车场等。在增加绿地方面,一是对新建改建的小区严格按照城市规划居住区设计规范对小区的绿化进行严格要求,绿化率必须达到30%以上;二是在新修道路的规划设计中绿地率尽可能达到40%以上符合园林式景观大道的标准;三是通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重点抓好公园绿地、生态绿地、街头绿地等的规划设计。通过上述三种措施着力营造城市绿化特色,打造森林城市意境。在停车场方面,一是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为城市预留停车场;二是对新规划建设的项目,按照有关配建停车泊位的规定严格审批,切实做到停车泊位与建设项目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施工、同步交付使用;三是对在路边停放的车辆规范管理,严格治理乱停车问题。
(二)高水平管理促进城市文化品质不断提升
从城市发展来说,城市管理是营造优美宜居环境,提高城市软实力的有力手段。从政府职能来说,城市管理是政府无形服务具体化的有效载体。从市民的角度来说,城市管理是他们享受改革开放实惠的其中一个平台。
首先要做好主体工程建设,主要是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环境、条件、程序、制度、方法、能力等方面进行建设、改善和提高,在履行城市管理职能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促进城市管理文化的组织文化的建设。二是要做好文化工程建设,主要是通过各种业余文体活动以及文化业务知识培训等载体,来培养、推动城市管理文化,沟通、融洽上下级关系,提高浓烈的向心意识,培养城市管理高尚的内涵和道德情操,促进城市管理文化的行为文化的建设。三是要做好保障工程建设,主要是通过做好城市管理工作部门的衣、食、住、行,提供具有计划性、可靠性、稳定性的物质、生活、待遇保障,酿造出城市管理文化中的亲和意识、团队意识、归属感、责任心和事业心,促进城市管理文化的物质文化的建设。
(三)高效能服务确保城市文化特色与文化产业有效互动
文化与产业的有效互动,即将沂水所赋有的历史文化加入时尚元素推向市场,通过历史文化遗存物的引导消费,弘扬历史文化知识,宣传城市内在精神,升级传统文化产业,形成品牌效应。
一是积极主动服务,提高工作效能。为重点项目特别是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规划支撑,按照“规划服务前移,工作重心下移”新思路,积极主动与国土、财政、住建等部门对接,加大部门配合协调力度,查勘现场,配合组织召开技术论证、方案评审,狠抓服务、协调。并及时与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联系,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对接研究,对能够解决的事项及时制定对策,明确完成时限。对个别难度较大的事项,从自身职能角度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积极给予技术服务和业务指导。特别对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用地方案审查、地块规划条件的拟定等工作,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抽调精干技术力量,提前介入,加快推进速度。
二是优化服务质量,规范办事服务程序。进一步简化办事环节,加强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规划局网站公开审批政策、审批程序、收费标准、审批权限、审批结果,着力完善专家评审制度,构筑方案审查标准化操作流程,实现审查规划标准化、制度化,做到让企业明明白白办事,为企业实实在在服务。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名片”。只有依靠文化,才能提升城市形象,城市才能提升综合竞争力。每一座城市都有着它自身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让文化浸润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内涵,彰显城市个性;让城市传承历史文化,创造品质生活,展示文明风貌;让市民回味历史文化,品味品质生活,建设美好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