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连宝 2015-08-18
◎ 简要介绍
城市文化是城市品质的外化、文明的标志、发展的灵魂,协调和引导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反映着城市居民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理想,决定着城市的前进方向,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源泉。近年来,我市已将打造城市特色文化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正在积极的探索中。本人提出的“突出地域优势,打造城市特色文化”振兴丹东良策,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确立城市文化主题;2、塑造城市文化风格;3、强化区域人文资源;4、优化公益文化体系。以此促进丹东的旅游文化、文博文化、产业文化、公益文化和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加快推进丹东新一轮振兴发展。
◎ 详细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城市特色文化建设在引领城市创新、彰显城市魅力、促进城际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时代发展趋势还不相适应。本人提出的“突出地域优势,打造城市特色文化”振兴丹东良策,其具体实施步骤和内容是:
1、确立城市文化主题。一个城市主题文化的确立,主要依据它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脉。甘肃省嘉峪关市位于万里长城西端终点,因此提出“创建‘雄关文化’,构筑‘文化雄关’,全力打造中国西部特色文化强市”的城市文化发展战略。并坚持“文化旅游联姻,产业事业共盈”的总体思路,使以长城文化为根,以丝路文化、魏晋文化为脉的文化旅游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古老长城文化旅游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地域性、人文性、时代性,是一个地区的三大文化软实力,而区域性的人文资源是彰显一个地区恒久魅力之关键所在。我市的显著地理位置濒临中朝边境,具有“沿边、沿江、沿海”的地域优势和古老厚重的北方边塞人文优势,环绕边境城区的各种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因此,笔者认为,丹东市城市特色文化的主题,应以“创建边城文化”为总体构架,以各种人文资源为分支,倾力打造出具有“山水风光美”的特色城市文化。如,围绕黄海、鸭绿江等岛屿、水岸资源和历史文化遗迹,打造丹东“绿色海江文化”、“英雄儿女文化”;围绕大孤山、元宝山、五龙山、凤凰山等人文资源,打造丹东“寺庙丛林文化”;围绕五龙背、东汤等温泉资源,打造“温泉疗养度假文化”;围绕万里长城东端起点—虎山长城、五朝古城—九连城古迹资源,打造“边塞历史文化”;围绕抗美援朝纪念馆、任国桢烈士故居,打造“红色文博文化”;围绕朝鲜族、满族风俗,打造“北方民俗风情文化”;围绕城市公园广场、城乡文化广场资源,打造“时尚健身文化”;围绕沿边农业产业园,打造“农业观光采集文化”。
2、塑造城市文化风格。不同的地域环境和人文资源,塑造出不同的城市文化风格。如,北京的“古今交融美”、深圳的“青春都市美”、上海的“东方现代美”、杭州的“湖光山色美”、昆明的“春色浪漫美”、青岛的“蓝色宁静美”、澳门的“西洋遗韵美”等无不具有各自的鲜明特色和文化底蕴。与此相比,结合我市的地域特色、人文资源和未来发展,把我市打造成一个具有“山水风光美”的现代国际性旅游避暑度假胜地,当是最佳的创意选项。“山水”象征着自然、生态、交流;“风光”凸显出位于江海之滨的边境城市丹东的美丽景观。其主旨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彰显丹东依山傍水、钟灵毓秀的地域特色和丹东人崇尚美德、追求时尚的精神面貌,必为家乡人所认同。
3、强化区域人文资源。丹东市区的人文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许多是历史文物遗存和遗址,地上可见的历史文物实体廖廖无几,仅让人们从地方文献中了解和认识丹东,毕竟缺乏直观亲临的感受。多年来,我市一直缺乏在这方面的规划和投入,仅五龙山、元宝山等处的佛教寺院以私人和宗教部门为主进行了恢复性建设。而锦江山、元宝山、帽盔山上新增的景观都是与公园建设一体的现代建筑。我市东部振安区九连城区域是自汉代以来军政合一的地方县衙属地,其中九连城是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五朝古城,享有“辽东边塞古城”、“开埠丹东的原始古城”之美誉;位于马市岛的“中江台”遗址,是元代至清代年间丹东与朝鲜边贸互市的交易场所,商贸历史长达700余年。然而,这样一片人文荟萃的地域,除了镇江山上的“日本碑”和“俄国坟”两处可见的建筑外,其它各处仅留下文物遗址的石刻标记。因此,建议由市政府、文化、旅游、文物等部门在城市东部九连城区域两处重要历史遗址处,进行“标志性”的局部恢复建设。具体是:(1)恢复九连城前段古城墙及城门,按明代“镇江城”风格复建,其内建设一平台,并采取多种形式配备相关历史标识物证。因此处历史上曾发生过明朝官兵“援朝抗倭三渡鸭绿江战争”,故将此处作为历史与国防教育基地。(2)在马市岛“中江台”遗址附近,建设一处反映商贸交易的标志性雕塑或石刻。如:可用石材雕刻一当年这里曾经普遍使用的大“秤砣”,上面刻上凸起的“公平”二字(有挖掘文物为证),在底座中刻上“中江台”(马市台)商贸交易的历史沿革,地基在加固的基础上要高出原址,以防水患。以此纪念当年家乡繁华的商贸历史,并给今日发展创新中的丹东以新的激励。
另外,还有一些自然景观亟待发现、整合与推介。如,九连城地区何处是观赏虎山“睡美人”景观的最佳地点?建议在测定好最佳观赏位置后,由政府和旅游等相关部门在该处建设一琉璃瓦铺顶的民族风格凉亭,取名“美人亭”,并增设拍照、停车场等辅助设施及空间,绿化周围环境,为旅游和摄影爱好者创造一个新的景点,通过自然景观的宣传,进一步体现丹东的“山水风光美”。
在强化区域人文资源的同时,应进一步提高其中的人文内涵,以彰显其地域特色的魅力。建议由政府、文化、旅游和文物等部门在鸭绿江边新增两处历史人物诗文碑刻。具体是:(1)将明代督御史王之诰撰写的诗歌《瞷鸭绿江》,以书法家字书刻成碑刻,立在复建后的“镇江城”内,以供人欣赏。具体情况是:嘉庆四十三年(1564年),时任督御史的王之诰,在巡抚辽东时来到九连城畔,站在“镇江城”城头,遥望碧波荡漾的鸭绿江,即兴赋诗一首《瞷鸭绿江》:“九连城畔草芊绵,鸭绿津头生暮烟。对岸鸟鸣分异域,隔江人语戴同天。黄恩本自无私复,海国从来奉朔虔。分付边人慎封守,莫教樵牧扰东田。”表达了诗人对九连城地域、鸭绿江两岸秀美风光的赞美以及渴望和平、期盼边塞永远安宁之情。(2)将明太祖朱元璋撰写的诗歌《鸭绿江》,以书法家字书刻成碑刻,立在虎山长城脚下,以供游人欣赏。具体情况是:明代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太祖朱元璋为李氏朝鲜使者权近专门作了一首描述鸭绿江边陲防线的御制诗《鸭绿江》:“鸭绿江清界古封,强无诈息乐时雄。逋逃不纳千年祚,礼仪咸修百世功。汉伐可稽明在册,辽征须考照遗踪。情怀造到天心处,水势无波戌不攻。”诗中讴歌了中朝边境地区和平安定的生活以及两国间的友好往来,表达了明太祖对某些历史事件及现实形势的关切和感慨,是迄今发现历代唯一的一位吟咏鸭绿江的皇帝。
通过上述人文资源的强化与内涵的充实,使虎山长城旅游景区与九连城历史文化遗迹连成一体,形成具有综合性的边塞旅游文化资源,对打造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东部形象,将发挥积极的影响作用。
4、优化公益文化体系。一个城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公共图书馆,而城市图书馆则是一个城市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引擎;是塑造城市形象与延续城市精神和历史文脉的重要窗口;是反映各级政府文化惠民理念的重要环节。然而,除了东港、凤城等城市外围的县级市外,丹东市区的公共图书馆仍然维持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状态,而且硬环境普遍到了更新改造的程度。丹东市图书馆现馆舍建于1984年,面积3826平方米,不仅格局老化,而且按城市人口80万人的国家规定1万平方米以上“中型馆”建筑标准相差3倍以上。该地段因商业建设,图书馆门栏、收发处被拆,商业遮挡墙已建到了图书馆的屋檐下。当年我市多家新闻媒体刊登了新城区市图书馆的创意模拟图,与体育馆、大剧院一同向全市市民公示、征求设计意见。当时的辽宁省省长来我市指导工作,特别提出:“要将新城区图书馆建设成丹东的一张靓丽的名片,成为市民的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然而目前新城区的市图书馆新馆主体建起后已停工3年,而且市发改委已正式通知市图书馆不向新区搬迁了;丹东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使用“老乐购”商业房,面积仅有1200平方米,是全省同类馆面积最小的馆,且空间结构不方便读者的阅读需求;元宝区图书馆多年寄居在金汤小学校舍,建筑面积仅400平方米,没有独立产权。金汤小学明年将在原址新建校舍,图书馆将被迫迁入校舍的6层楼上,而且面积基本没有增加;振安区图书馆现馆舍建于1986年,在文化系统综合楼内,面积仅有240平方米,结构老化,设施陈旧,早在2012年已置换给开发商,失去产权却在借用中。已建好三年的新馆虽然面积扩增到700平方米,但与区内20万人的国家规定2300—4500平方米的“小型馆”建筑标准相差近6倍,而且因政府原因搬迁新馆已成泡影。振兴区尚未建设独立的区级图书馆;开发区、新城区均无图书馆。
我市公共图书馆不仅在硬件设施上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需求,在购书费、数字化程度等软件要素上亦投入不足。如:丹东市图书馆多年购书费一直停留在30万元,而大连市图书馆年购书费早已超过500万元,相差16倍!我市元宝、振安两个区级图书馆年购书费多年只停留在4—5万元。这是我市城区图书馆目前所面临的窘迫境况!一个缺少文化底蕴的城市,一个不重视文化创建的城市,何以引领人们创新未来的美丽图景?何以展现城市的恒久魅力?!
公共图书馆是国家举办的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其良性的发展,必须依靠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因此,建议我市各级政府要从营造城市特色文化的整体布局出发,合理规划,统筹兼顾,按着国家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标准和发展要求,优化城区公益文化服务体系,为市民的心灵栖息地多留一点空间,为丹东的城市发展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积极营造一个历史厚重、人文荟萃、内涵丰富、风格多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特色文化。
我们相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全市上下同心共谋,合力而为,就一定能够创生出集旅游文化、文博文化、产业文化、公益文化和群众文化互联共盈的城市特色文化,彰显“边城文化”的魅力雄姿,为地域优势的提升、推进丹东新一轮振兴提供发展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