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江米巷到三里屯

 

2013-10-08    来源: 北京晨报

1275年的夏天,一位卷发碧眼的洋人,行走在元大都一条名叫江米巷的胡同,他的眼前人流如织,身后是连绵的宫阙。这位洋人名叫马可·波罗,那条胡同后来改名叫东交民巷。在马可·波罗离开几个世纪之后,东交民巷成了列强在中国的落脚点,仿佛一扇被强行砸开的大门。到新中国,古都北京主动打开大门,1959年新建开门纳客的地方,叫三里屯。从一个人的探险,到列强的俯视,再到外国人遍布京城平静如常的生活,古都与世界的关系经历了三部曲——陌生、对峙与交流,世界城市的轨迹由此清晰。

寻根之讲述

粮米买卖成就历史名街

在北京还叫元大都的年代,大运河运来的粮米就地卸货,在皇城外形成粮食买卖一条街。糯米在北方叫江米,时间一长,这条街干脆就叫成了江米巷。五湖四海的客商与旅客云集在此,其中也包括了“色目人”,也就是外国人。

马可·波罗到底来没来过中国,学界至今存有争议,多数专家认为他出访中国的证据确凿。马可·波罗来华,必然要跟江米巷发生关系,因为那里是元大都“老外”的主要聚居地。

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因为建正阳门,江米巷被拦腰分为两段,东段为东江米巷,西段为西江米巷。东江米巷在明清都是政府衙门与显贵官邸云集之地,后来就更加知名,因为它在清末被改名为东交民巷,很多年里,中国人都不得擅入。

附近还有几个后来北京人熟悉的街道,因为修建皇宫而得名并延续至今,比如“台基厂”。实际上,这在当时是若干原材料加工厂之一,因为加工宫殿基座而得名。马可·波罗离开江米巷近600年后,外国使馆盘踞东交民巷,台基厂是唯一留存的胡同,其名称也得以保留,列强一度称这条胡同为“马可·波罗路”。

“元大都就是世界城市”

金中都以来,860年过去了,北京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紧密。在这860年里,不少外国人来到北京,又把他们印象里的北京讲述给全世界。如果要列举几位知名的外国来客,少不了元代的马可·波罗、明代的利玛窦和清代的郎世宁。今天,来京的外籍人士每年至少20万人。

62岁的英国人柯马凯就是20万洋面孔中的一员,与别人不同的是,柯马凯出生在北京,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见过周总理,年轻时甚至还当过“红卫兵”。

对东交民巷的历史,柯马凯挺熟悉。老先生指着那些原汁原味的西式建筑说,当年都是外国人自行设计的,英国使馆的砖头都是坐轮船漂洋过海运来的。

对于鼎鼎大名的马可·波罗和利玛窦,他觉得中国人总是谈这两位给北京带来了什么,很少了解他们把北京的多少思想文化传递给世界。“北京其实一直影响着世界。比如科举制度启发了英国,触发了英国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中国的哲学思想曾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诱因。”“马可·波罗笔下的元大都,在当时就是一个世界城市。”柯马凯说。

从推开的门到敞开的门

如今,从东交民巷到三里屯,坐地铁不到半个小时。而古老的北京把当年那批“不速之客”从东交民巷“请”到三里屯,却用了半个世纪。

新中国成立后,东交民巷仍作为使馆区。直到1959年,外国使馆统一向朝阳三里屯一带迁移。三里屯,因距内城三里而得名。初秋的夜晚,记者行走在三里屯,街旁的餐厅、酒吧、咖啡厅甚至大排档,外国人与中国人坐在一起谈笑,连报亭老板都在用英语向老外介绍新到的杂志。

实际上,三里屯早就不再是北京唯一一个外国人聚居的场所。从国贸到望京,从后海到798,外国人的身影构成了北京的一部分。

对北京这些年的巨大变化,柯马凯有点不适应,他经常会怀念过去的“大院生活”,他觉着大院里人的关系特别密切。现在北京的“异国风情”越来越多,但很多老北京的风情却消失了。

柯马凯说,东交民巷和三里屯都是北京面向世界的一扇门,只不过,一扇是被人强行推开的,一道是主动敞开的。他希望,无论怎么建设世界城市,北京别丢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气息。

寻根之人物

北京人的快乐

也应和世界接轨

年过五旬的英国人威廉·林赛,1987年来到中国,并徒步从嘉峪关走到山海关。因为长城,他结识了美丽的中国妻子。因为长期致力于长城保护,中国政府授予他外国专家友谊奖。

“刚来北京时,我走在街上就像一只大熊猫。”威廉说,那时的外国人是北京的“稀有动物”,而现在很多北京人已经与外国人比邻而居,“北京的变化太大了。”

伴随着北京的变化,威廉也在改变自己。他习惯了吃中餐,特别爱吃烤鸭,学会了中文,但很遗憾没有两个儿子说得好,在外出席活动时,妻子和儿子还要轮流做他的翻译。

当英国朋友来做客时,威廉就带他们爬长城,逛故宫。逛故宫时,威廉喜欢从神武门一直走到天安门,然后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眺望。这样仿佛从中国古代一直走到了现代。

威廉有一些建议想对北京说。他希望北京的交通能够越来越通畅,北京的空气能够越来越干净,北京人能够越来越快乐健康。

威廉没有私家车,以前出门打车,现在坐地铁。他每天早晨都收听天气预报里的空气污染指数,一旦达到污染程度,就不会出门,甚至不让孩子去上学。

威廉还表示,北京人的快乐也应该和世界接轨,“我觉得很多北京人活得太累了。”威廉说,他的北京邻居从小就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他们的孩子已经读国际学校了,还要给他拼命补英语,为什么?”威廉除了必要的体育锻炼,从来不让儿子参加任何兴趣班。“在英国人的观念里,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寻根之点评

世界城市应提高

居民生活品质

“北京在走向世界的时候,不能丢掉悠久的历史,同时要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中国国际城市主题文化设计院院长付宝华表示,世界城市并不仅仅是以经济数据来衡量的,更重要的是城市特色文化和特色精神,以及宜居的城市环境。

付宝华表示,北京应该依托悠久的历史,打造世界城市的主题文化。这与同样迈进世界城市的上海不同,因为上海是一个近代发展起来的世界商业中心。

付宝华表示,建世界城市,同国际接轨,不应让市民的生活变得匆匆忙忙,把大量时间都消耗在道路上,而是要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特别是文化素质。应该让人们有时间休闲,有心情休闲,有休闲的去处。

付宝华指出,近些年北京堵车更严重了,雾霾更多了,房价更高了。他建议在逐渐解决大城市病的同时,北京应该增加更多的文化惠民设施,而不是加盖更多的写字楼。要降低更多文化场所的门槛,让更多市民乐于走进剧场放松一下心情。世界城市应该是宜居的,居民应该是快乐的。

上一篇后工业城的丰满与骨感
下一篇3.城市文域旅游的主题文化战略定位--芮城全域旅游研讨会发言
一个辉煌并被人赞叹的城市,
必定张扬着城市主题文化品牌的光辉。
纵观世界著名城市,其形成与发展过程符合高等级城市的普遍规律,同时每个城市又具有其自身的发展个性。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主导地位突出、辐射力涵盖全球的城市主题文化,并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其独特的城市主题文化奠定了他们在世界城市舞台上的地位。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最科学的方法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最重要的保证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先导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的思想源头
纵观世界名牌城市的建立,无不依据城市营造的规律,及时把握住历史的、文化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市场结构的等等方面诸种有利的条件,建构起他们的时装城、电影城、音乐城、绘画与雕塑城、商业城、科学城、体育城……,甚至还有赌城这样十分专业化的城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核心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灵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创新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理论先导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避免城市病的爆发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有核心竞争力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有差异化发展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高端谋划城市的新思想
顶层设计策略的新举措
城市领导工作的新能力
城市文化建设的新机制
特色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世界名城建设的新体系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实施城市主题文化战略定位
确立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目标
加速城市主题文化功能培育
整合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
塑造城市主题文化形象品牌
用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统领城市发展建设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谋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规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建设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管理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营销城市
国家发改委
国家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央视网
中国网
凤凰网
中国城市建设网
中国古镇保护网
中国规划网
中国城市战略网
扬帆奥运
  友情链接: 中小城市文化建设网 中国市长协会 中国城市文化网

版权所有  © 北京国政大略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 复兴路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06171号 
电话:010-8767 3832 邮编:100078  京ICP备2024096967号-1

网站共有513141319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