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开江主题文化 “巴山平原 毓秀水乡”的精神内核


                                                         武礼建
                                                   2018年5月17日   

也许是天造地设,也许是鬼斧神工!如诗如画的开江山水,凝聚了朗朗乾坤的灵气;如歌如泣的开江人民,焕发出悠悠历史的正气。如果说山水是开江的的外貌,人文当是开江的灵魂。巴山平原,毓秀水乡,作为开江文化的主题,那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毓者,养育也。正如民谚所说:“高山出清泉,平地开红花。”开江的山美,水美,养育出来的开江人民自然美!开江人民创造出来的文化自然美!!开江文化放射出来的光辉自然美!
  主题文化的历史脉络
  两万年前,开江的祖先“賨人”在这里繁衍,还有虎、豹、松鼠、果子狸,在森林里串连。夏朝时,梁州治賨,周代归雍州;春秋时期,賨人先属庸国,后属巴国,战国时属楚。其间賨人也曾建立賨国,封宕渠为国都(今渠县土溪镇城坝村),因此有“賨城”之名。到秦灭六国,蜀国灭了,巴国灭了,賨国也灭了。于是賨人归属巴郡,西汉为宕渠县治,东汉、三国和魏晋又纳入宣汉县地,县治在今达州市。风云变幻,朝代更替,但是賨人一直在这里采集狩猎,开荒种田,绩麻纺线,碾米磨面,踏木板,吼蛇巴歌,跳賨人舞,创造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賨人文化,賨地文明。
  南北朝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朝廷设置新宁县,经三并三复置,到民国三年(公元1914),遂以境内河流“开江”命名,改为“开江县”,沿用至今。
  开江地处巴山南麓,属山地,却因台升而多平坝,在建县以来的一千四百多年里,开江人民不辞劳苦地耕耘在巴山平坝上,长期的农业实践造就了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所经受的日晒雨淋、肩挑背磨、忍饥挨饿、风餐露宿的繁重,更是令人难以想象。开江农民身上的这种坚韧意志和务实精神,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显示出永恒的文化价值。开江盛产粮食,以稻谷为主产,正如当代诗人梁上泉所咏,“四面青山作围席,打的粮食装不下,垒成十万座大金塔,高高入云霞。”
  农产品的丰收,为县内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优越条件。如今的开江县成了国家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每年打下的粮食都送进储备粮仓,做出很大贡献。同时,农耕文明发达,也带来世代农工商贸的繁荣,才使开江声名远扬。普安古镇才因此而名列“川东北四大重镇”之冠。
  在开江民间,食品加工有五坊之说:米面、烤酒、榨油、豆笋和洗粉。这些传统的特色产业,至今都还放射着灿烂的光辉。
  由此,开江县从古至今都是因农业发达而光耀于世,开江文化的精神实质理当属于中华农耕文明。中华农耕文明的特质在开江文化中都得到很好的体现。
  主题文化的人物风采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开江文化,既古老悠远,又与时更新;开江人物,既粗犷豪迈,又清逸精灵。
  楚汉战争时,汉将樊哙在开江的峨城山屯兵,后出兵汉中,助刘邦建汉室,兴汉业。最能坐实那一段历史的就要算庙里那樽石头雕成的樊哙将军的塑像了。虽然这雕像已经残破,但我们还能从威武的身姿上领略到《鸿门宴》中保护刘邦那个樊哙的飒爽英姿。刘邦为何屯兵开江?难道仅仅是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吗?历代的战争,究其本质,皆起因于土地之争、权力倾轧和吏治腐败。而带兵打仗,粮草最重要。所以“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永远都是一个颠覆不破的真理。由此理,我们何尝不可以断定,刘邦、樊哙屯兵开江,就是冲着开江这个大粮仓来的。民间有传说尉迟恭也曾屯兵双牛山,樊梨花还在此操练过军队,也许是值得进一步考证的真实历史。
  唐武德四年(621年),开州(今开江)守将冉肇则起兵进攻夔州,高祖征讨逆贼,命李靖领兵平息。李靖只用兵八百,巧用计谋,出奇制胜,便破了冉肇则的营垒,接着又乘胜追击至县城西十五里之玉皇观,俘获叛军五千余人,一律优待免死,擒获冉肇则并将斩首,所以人们才将这儿取名“李靖垭”,还竖碑一块,上刻碑文“丢刀者免死”,以志缅怀。
  历史含情脉脉,烽烟滚滚而来。1916年1月,袁世凯称帝。同盟会革命党人士颜德基、黄复生、傅晋卿、魏宫九、黄惠生等人共商讨袁大计,举债购买枪支弹药,组成川东护国军第一支队,颜德基为支队长。2月29日,一举攻占县城,捕杀了袁党知事,开江宣告独立。3月13日,反动势力勾结达县宣汉知事和北军反攻,黄昏城陷,黄复生、傅晋卿、肖宅山先后被俘。就义时,傅晋卿怒骂刽子手:“你们这些走狗,吼叫什么?大丈夫,死得其所!”就义后,三烈士都被剖腹挖肝,悬尸不葬,头颅送至顺庆请赏。1919年,县人募资收葬遗骸于牛山寺西麓,并修建烈士祠以祭祀,1922年祠毁。
  南湖红船破浪开,风卷红旗过大关。1920年,新婚燕尔的朱德携新娘子,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直奔金山寺,享受蜜月的阳光,一路上引来无数诧异和羡慕的目光。朱德还留下了“金山寺不愧为川东名刹,佛教圣地”的雅言;刘伯承挥师开江,中共开江第一个支部在普安镇建立,播下了革命种子。王维舟带领开江人民组建川东游击队,在广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许世友与剿共总司令刘湘20万众血战宝塔坝,重创敌军3、4千人,写下了开江历史最辉煌的一页。抗日烽火在县城和普安燃成燎原,宋更新在永兴指引青年奔赴延安,投身抗日洪流。徐彦刚、唐在刚、覃文、蒋琼林的英雄事迹至今还在中华大地上传扬。
  更有先喆窦容邃、孙伯髯、郝孟宾等文坛宿将;五四新文化浪潮中涌现出来的“三王”(王元善、王剑鸣、王月秋)、绿蕾等文化名流;新时期开江文学创作蓬勃崛起,初步形成了遍及全国并有作品流向海外的开江作家群,宛如大巴山文学天空中璀璨的明珠,交相辉映。人们至都还铭记着在光辉的60年中,为开江建设做过很大贡献的董杰、陈庆德、顾成都、李长柱、冉德玉、王方亮、王善平、王成……的名字,人们也不会忘记以不同方式为开江建设无私奉献的在外乡友周国富、胡锦矗、潘良儒、朱汉雄、王夷平、王国平、孙和平……
  星河璀粲的风流人物从不同历史时期走来,正好应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句的精辟。
  传统文化的厚德载物
  开江历代官府重视田耕,关注桑麻,胜过一切。据道光十五年《新宁县志•卷八》载,新宁县城县署后面倚城而建省耕亭一座,而且周植莲塘,万叠青山,千畴绿埜,悉供眺览。每际春秋佳日,公假登临,亦足观民俗而课农桑,昔名得春,前署县范公象乾重建嗣邑,令陆公为棻,复易其額曰省耕。当时饱学周绍銮有《登省耕亭》一诗流布至今:“翠亭缥缈倚城端,桃李依依绕竹栏。半亩池塘浮涨暖,四围山嶂锁烟寒。登临每羡桑麻乐,入望应知稼穑难。省识豳风图绘好,如棠郇黍画中看”。
  桑麻乐,稼穑难,是历代官府关注民生、重视农耕的诗意传真。同治已巳秋镌《新宁县志•卷五•政绩》载:知县赵宝德直隶安平人,乾隆四十六年署任,崇俭黜奢,尤重农桑亲劝课,不事虚文。春夏之交,巡视陇亩,勤给酒食,惰必受笞。有惰农田塍不筑笞之八。今名田曰八板丘,邑人每乐颂焉。
  官民同耕,官民同乐,我们从迎春遗俗也可窥其一斑。每年的立春是日,由县署组织举行隆重的迎春大典。人们用竹丝和纸扎一头大如真牛的春牛,牛角夸张,全身黑色,牙齿雪白,眼和舌头红色,俨然一头雄壮的水牛,牛肚为空心,便于芒神(牧童)和耕夫驱使表演。道具还备有牛鞭、犁铧、花篮等。届时,县令坐八台官轿,去篷盖,着官袍,脚登木雕金毛狮。大典开始,从县衙出发,仪仗前行,芒神、耕夫和春牛歌舞表演,官轿随后。沿途旗幡飘扬,吹打乐奏,缓步徐行,到东门城外春敞坝,县令下轿,走到河畔沙田里,手持犁头,象征性地犁地三遍,以示劝导农民及时春耕,观礼的人欢声如雷,歌声如潮。最后一次大典是民国十九年腊月二十八,县长江靖主持,至今人们还津津乐道,念念不忘。
  乾隆二年,竇知县治邑三载,认定“圣贤为,不可不学。”于是。在治东门内萧公庙左侧购屋五楹门楼一间,建大门一座,周以缭垣,内建四维堂,竖礼义廉耻四大碑作箴,以训士子,并为落成的士子肄业所手书题名“宕渠书院”。宕渠,新宁处古宕渠地,故因其地而名之。书院告成,特别重视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早在筹建书院时,窦知县就与青衿子弟,定条约,立学规,按方分社及筹划考校课业,所以才有代表书院文化的四维堂和碑的考虑。窦知县以“正人心,厚风俗”为旨,取“‘礼义廉耻’古之所谓四维”为院训,是因为他认为:“士无礼义则无以修身,士无廉耻则无以涉世。”“四维”院训指明了为学的方向—道德教育或道德修养。窦知县还仿朱子白鹿洞书院规约,列“居敬、穷理、力行、制事、接物”标为大纲。又考虑到士子中有未加克制之功者,不可不先使身心收於法度之中,耳目范於规矩之内,又列劝善规过若干条,即书院“学规”。窦知县为书院拟定的学规条件,如“修己以敬”、“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君子义以为之,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等,其重心全在德育教育。
  我们从一些民间传说、故事中清楚地看到开江先民追求丰衣足食的生活理想和坚持扬善惩恶、孝悌节烈的道德观念。譬如《金马山的传说》(关于割股疗亲的敬孝和追求幸福的故事)、《双牛山的传说》(关于扬善惩恶的故事)、《牛山寺的传说》(关于老子造福百姓的故事)、《小牛山的传说》(歌颂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传说)、《飞云温泉的传说》和《普安镇由来的传说》(关于勤劳善良和懒惰贪婪的故事)。
  流年奇胜的独特神奇
  开江的古建筑、古文物、古景观,古民居,足以烛照出开江人民勤劳智慧的人文精神。
  查阅古志,我们清晰地看到了雍正九年(公元1731)至嘉庆九年(公元1804)复苏的开江古县城旧容。经历任知县动用库银、捐募资金,开凿城壕,修建城垛,历时近70年,耗银10809两,县署落成,城防完备,城楼垣垛,县衙汛署,古朴苍劲,蔚然壮观。单城门有四,东门名“朝阳”,西门名“挹爽”,南为“延熏”,北为“拱极”。城墙高1.6丈,周长4里,城壕深八九尺,内有水田数十亩。望城门上由饱墨挥毫的“新宁”二字的遒劲,油然而触阵阵热血贲涌之豪迈之情。
  无论是县城所在地新宁镇,还是誉为下川东四大重镇的普安镇,场镇建筑古朴典雅,规模空前壮观。只说普安镇街道路面全是青石板铺成,东西南北呈十字架构,共有八条大街、十一条小街和九条小巷。其中以十字街最为繁华。这是全镇的中心,商号云集,门面整洁,茶社酒馆,剧社书场,应有尽有。每逢当场,人头躜动,挨肩接踵,即使是晚上热闹的情景也是难以言表。镇上居住的大都是商户,商住建筑均属木构单体建筑,以间为基本单元的小庭院。其建筑风格都能从实用出发,既要占风水之好,又要求吉利亨通。建筑整体和构件,都善于利用木构架组合和构件本身的特点进行艺术加工,使之具有温和、实用、轻捷的特征。一般都遵循楼底门市,楼上或后院储货,临街铺面,后面住所。住所均属小庭院格局,结构上必有天井,天井的功能除了采光作用外,还有“四水归堂”的意义。因为天井和财禄相关,经商之道,讲究以聚财为本,造就天井,使天降的雨露与财气,不至于流向别处,四方之财如同天上之水,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的家中,也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说。镇上的早晨是从老板下铺子的门板开始的,下一次门板,日子就翻过去一天。
  旧时开江的寺庙祠馆之多,已经无法考据坐实,单普安一镇,寺庙、会馆、商会、行会、祠堂、书院等宗教、教育和商业建筑文化遗迹,遍布各街巷,多具规模,鼎盛时,竟达三十余所。甘棠一镇,亦兴建寺庙十座有余,更有广福一乡,曾经号称百庙之乡。那时的寺庙祠馆,造型都仿宫殿式,屋顶面陡斜,屋檐上翘呈双吊檐,翘角凌空,气势雄伟轩昂。金山寺庙群最为典型。无论是官府融资,或是民间筹捐,都不是一个小数目,足见其经济实力。所以有民谣这样说:“开县有钱修堰塘,新宁有钱请龙王(指修庙堂)”。广福黑天池上的天池硐就是专事请龙王求雨的小庙。
  中国的牌坊难计其数,唯其开江任市的陶牌坊堪称中华一绝,这是因为其它牌坊均为砖、木、石、水泥结构,她的全部材料都按制陶工艺烧制而成。两百多个构件,都是由经过淘洗的粘土,掺和棉花、食盐和糯米,填充空隙,再施陶衣,就在磨光的表面雕刻,成型的陶坯晾干后入窑烧制,最后才将各式陶制构件拼合成坊。陶牌坊外形古朴端庄,又生动活泼;秀丽精巧,又淑女气十足。整座牌坊结构为4柱、3开、两层,高12米,宽11米,基台进深4.2米。柱前和两侧有起衬托作用的抱鼓佛手,基台为须弥座。柱底雕有仰莲、云雷、如意、花草纹。每根方柱顶端塑有卧狮一个,仰首翘尾,气宇轩昂。脊梁上镂空雕刻“双龙戏水”、“吉祥走兽”图案,梁下前后都有 "圣旨"竖匾,四周堆塑着 "五龙捧圣"。牌坊正面刻书 "德固坤维"四个大字,牌坊当中的上中下横梁上面和各部坊面还塑有造型生动、栩栩如生的戏曲、神话故事和“鱼跃龙门”、“双凤朝阳”、“天宫楼阁”、“水府龙宫”、“松鹤遐龄”、“云海仙苑”、“丛林飞泉”等浮雕20余龛。单是这几十幅技艺精湛的陶雕艺术就应该是雕刻艺术中的珍品。不错的,牌坊中蕴涵的文化内涵,主要是通过牌坊上雕刻的各种图案花纹、神话和历史故事,用隐喻手法表现出来的。例如牌坊上常有的图案:龙凤、蝙蝠、鹿、鱼、龟、麒麟、 松、鹤、荷花、荷叶、牡丹、如意等都具有象征意义,表达长寿、幸福、健康、吉祥、如意、富裕、平安、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升官晋爵、高官厚禄、科举及第、金榜题名等丰富的人文内涵。还有普安、甘棠的节考坊,都是融石刻、石雕、彩绘、书法等艺术于一体的古建筑精品。
  还有黑白二塔、摩崖男观音、“伴月孤眠”石雕墓、玉皇关隘和古道等等,它们留给我们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相当厚重的。
  造湖治河的丰功伟绩
  开江的台升地形,而且东高西低,又因为没有大江,溪河亦短,河源台地,积雨面积小,水源涵养差,可利用的水资源少之又少。遇旱则枯,有洪即涝,每十年中,七旱三涝,连年成灾,全县到处不是河断流,井水干,田龟裂,土结板,竹木成片枯死,禾苗点火即燃,就是风雨起,水泛滥,房屋冲走农田淹,家家户户泪涟涟。开江的先民也深谙水文明之于人的生存之重要,尤其是古代开江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特征和水利科学技术的诸多因素,注定了开江人缺水、盼水、思水、驭水和治水的道路格外漫长而艰辛。正如俗话说的那样:开江分水岭,倒流三千八。
  1955年11月20日,明月水库工程指挥部正式成立,两万多建设大军奔向工地,县委书记董杰、县长陈庆德走在青年突击队的最前面。上万的水利建设大军,仿佛变成一个挥动铁臂的巨人,正在从事着改天换地的创造,这情景,热火朝天,动人心魄。速度真快,两个月完成大坝填筑,一年完成大坝全部工程,两年完成引水渠道工程!小水库刚刚落成,又提升建成中型水库。1980年,大坝加高工程又大功告成。
  明月水库神奇地创建,是开江人从水利的沙漠中淘到的第一颗宝石。兴建宝石桥水库的夙愿,终于在1958年通过方案,1959年3月,修建水库的大队人马奔向先锋乡的万寿桥,一场前所未有的水利攻坚战打响了!上万的农民兄弟扛着铁镐、锄头,担着担钩、畚箕上阵来了,书记与农民共担一担土,干部和群众同吃一锅饭。成百上千的石夯同时开工,打夯的劳动号子响彻工地,直冲霄汉。这可是开江劳动人民粗犷的呼喊!奋勇的奔跑!兴建初期,正逢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民工的劳动强度何其大,粮食供应又何其少,有多少农民兄弟担着泥土,一头倒在水库工地上,牺牲在水利建设的最前沿。他们付出了那么多忠诚和勤劳,付出了那么多的艰辛和血汗,但他们没有看到大坝的巍然,没有参加到东水西调的盛典,更没有看到滔滔银水灌良田,更说不上享到万道清泉的甘甜。他们是水利建设的先锋,今天,我们应该为他们树立一座丰碑,永远都要记住他们!自然灾害、文革动乱和经济困难,曾使工程被迫中断,三上三下的惨痛教训,没有使开江人退却,因为开江人认定的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目标绝不会放弃!开江人民艰苦卓绝、移山造湖的精神永放光明。
  宝石桥水库建设由兴建和扩建两段完成,历时半个世纪。兴建工程于1958年10月破土奠基,三上三下,到1978年,风风雨雨二十年,坝高26.8米、库容6430万立方的主体工程以及灌溉后厢的主渠60.30公里,干支渠232.70公里的渠系工程基本完工,宝石桥水库初绽芳华,并以川东第一库的雄姿丽容享誉全川,成为全国水利建设的一颗明珠光耀华夏!
  接着,一个“东水西调”、“一库灌全县”的创造性的高方案经国家水利部批准,还得到了达州籍国家领导人原国务委员、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高度关注,并激情挥毫为开江宝石桥水库题书“宝石桥水库”五个大字。开江水利史上的旷世杰作工程又上马了!1993年5月5日宝石桥水库通水典礼隆重举行,宣告了宝石桥水库扩建工程取得伟大胜利!这是开江人盼水治水的血和汗的结晶,是开江人艰苦卓绝和移山造福精神的写真存照!,一颗硕大无比而又晶莹闪亮的川东明珠宝石湖,在开江的崇山峻岭中熠熠闪亮!在中华水利灌溉网中光彩夺目!
  明月湖、宝石湖神奇地降落在开江的版图上,才使开江自然生态的水平升位,真正称得上山水秀丽,景色迷人。今天人们又用“巴山水乡”来赞美开江,还要归功于治理后的新宁河和温润多情的飞云温泉。
  治所新宁镇,有澄清河纵贯,蕉溪河横流,就是人们口头上的两河,而且两河穿城而汇,总名新宁河,经宝塔坝打鱼洞出境。很长时间人们几乎把它们淡忘了,甚至不愿意提起它们来。
  那是因为苍莽的山,夹岸的柳,满河的鸭,甚至野玫瑰,突然荡涤殆尽。植被遭到破坏,水土大量流失,石沙淤泥,河床日浅,加之河道蜿蜿,流速缓慢,多处河段,田低河高,泄洪不畅。一旦狂风暴雨肆虐,洪峰袭来,河水漫溢,沿岸溃堤,数日城里平地起水,农田一片汪洋,给城里生活带来困境,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上世纪的70年代,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治理两河,扩宽河湾峡谷,打通河中石埂,截弯取直,降徒放坦,矮岸加高,堤薄加固,而后植树护堤,至此双河水还清,两岸树又绿,水患洪灾大减,面貌焕然一新。人们感谢政府的英明,历史铭记人民的功劳。
  然而,多灾多难的新宁河,特别是两河段,一时难以承受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负,地下污水,工业废水,甚至生活垃圾,一骨脑儿地倾泻其皎洁的水中,不受污染也不行。双河的水变黑了,水面,河滩,垃圾腐烂,蚊蝇猖獗,臭不可闻,长时间无人意愿光顾,差不多把它们给忘了。
  新一轮新宁河的整治工程开始了。
  2008年4月 “打渔洞”河段拓宽加深的整治上马了!“打渔洞”位于普安镇打渔洞村,因为河道过窄,河床高于上游河床近0.6米,成为新宁河泄洪的“卡口”,这个“卡口”不除,水患不绝。我们在工地上看到:庞大的挖掘机扬起掘铲,笨重的搅拌机飞转着砼罐,重吨位的运输车来来往往,治河工人的脸上淌着滚滚热汗,拓宽加深的河口顿时豁亮通畅,河水缓缓流淌,宛如清风流云,清爽怡人。听工程指挥长说起,通过整治,新宁河的泄洪能力、防洪效益双双提高,流域5万亩农田免除水灾,上游9万人口生命安全,国民经济净现值6千余万元。
  2009年,围绕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整治两河的决策确定,于是,清理河底淤泥,安装污水截流管,城市污水河水分流,安砌石板河底,绿化、亮化、彩化河道的攻坚战打响了,终于使两河像两条透明的绿色绸带,在城市里随风飘舞起来。
  两河的变化,有目共睹,凡偶然到此一游者,都会伸出大姆指来啧啧称赞。如今的两河,真美呀!河宽岸直,水又清又亮,宽敞的道路,整齐的阶梯,光滑的石栏,而且河堤绿树亭亭玉立,茂密的树叶交叉相连,宛如两条绿色长廊,漫步其间,格外地幽静清爽,格外地恬美惬意。尤其是华灯初上、火树银花时,城市灯光,满天星光倒映河中,疑似天上银河降眼前。老人小孩消遣游玩,姑娘小伙拖手恋爱,还有橡皮舟、竹排筏,在星海里穿梭,舟筏上的青年小孩,有唱歌的,有吹泡泡的,那情景,真像是陆离蓬莱仙境,迷离天上人间!
  开江水资源并不丰富,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开江人民发扬“移山造湖”的精神,先修明月湖,再造宝石湖,然后又有遍布全县的灌溉渠道,加上温泉的开发利用,两河的彻底翻新,开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事业的发展,都托“水”的福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民俗风情的五彩纷呈
  从古传到今的开江食品民俗,家常美食有泥模子鼎罐煮饭,锅巴饭泡米汤,香醇可口,回味无穷;酸咸菜(泡菜)炒烂肉,爽口下饭;红苕粉伴老腊肉,那硬是远近扬名;酸辣子烧红鸡公,色味俱全;酸青菜存放时久,食用方便,是一道开胃下饭的好小菜;宴席美食传统的宴席少不得“头一碗”(大杂烩汤菜)、“什样锦”(凉拌拼盘)、扣条(烧白)、八大块、夹沙肉、大小烧丸、老鸭子煲猪脚、脆皮鲢鱼等,今年评选出的确良开江 “十大名菜” :生爆羊肚 (梁氏稀饭城)、仔姜鸭(红杏村休闲中心)、酸辣土鸡 (巴山绿水酒店)、豆笋回锅肉 (雪花啤酒广场)、状元全肘 (状元府大酒店)、周记羊肉格格 (潘孝芳)、家常豆腐 (任市福德酒楼)、宝石湖番茄鱼头 (渔宴府)、丰收鱼米香 (今日嘉园)、腊肉爆鲜鱼 (鸿景大酒店)已经成为宴席上的主打菜品;沿街叫卖的名特小吃如开江面、绿豆油子、油果子、水包子、烙粑、甜粑、清明菜粑粑、桐子叶粑粑、焦麻胡豆、五香豆干等等,花色品种,五花八门,价廉物美,令人垂涎。开江的特色食品豆笋、绿豆皮、板鸭等,独特的生产工艺流程,放射着无比绚丽的民俗文化光彩。
  传统的游艺民俗五彩纷呈,绚丽无比。最有特色的有彩亭、河蚌舞、拗棒等。上个世纪,彩亭是开江节日街道游艺之重头戏,城、普两镇每个居民委员会均能打两台以上的彩亭,有时每天出游1至2次,观众如云,蔚为壮观。1993年春节,开江彩亭曾应邀赴宣汉县城展演,令老区人民倾慕异常,2003年12月30日,香港《文汇报》以‘大版面发表了《多姿的开江彩亭》图文,引起了海内外华人为之瞩目。每年春节的游艺队伍中,普安镇的“河蚌舞”尤为抢眼,表演者身着纸札的水族衣饰,分别扮演蚌壳精、龟相、虾兵、蟹将、鱼女神话形象,在吹打鼓乐中翩翩起舞,加上用烟雾、水雾烘托气氛,极具神话色彩,因此很受群众欢迎。老百姓盛赞它为“水族闹春”。特别神奇的游艺当数拗棒,开江拗棒的雏形是人们在劳动歇憩时,用抬石头的两根杠棒“十”字相架,让一人坐于棒上,被伙伴们拗上拗下的一种喜乐逗趣的游戏。后来,人们将抬石头的杠棒换成专门制作的由八人肩抬的大拗棒,让化妆成“拗老爷”的表演者,坐于拗棒一端,再由二至三人将杠棒另一端时而按下,时而放高,使 “拗老爷”时而升空,时而落下,并让“拗老爷”表演一些滑稽动作。杠架两旁,由装扮成“差人”的演员举着写有“回避”、“肃静”的牌子。杠架前面,由两名“差人”分别“鸣锣”和“道板”开路;并由一名“衙役”肩挑一担,担子的一头挂着一个“烘笼”,烘笼里放着马粪或牛粪;担子另一头挂着一只“夜壶”。伴着锣鼓点子,“衙役”在“拗老爷”落下时,以舞蹈动作给“拗老爷”送上“点心或菜肴”(烘笼里的粪)和“老酒”(夜壶里的尿)。此时,围观的群众便发出“吃粪”、“喝尿”的喊声,意为应该让昏官、贪官吃粪喝尿。因为极富讽刺韵味,深得民心,倍受欢迎,所以2007年申报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薅秧歌和石工号子。如今开江游艺民俗又增加了新内容,如秧歌、腰鼓、木兰拳(舞)、太极拳、威风锣鼓等。
  特别值得炫耀的还有开江是个出美女帅小子的窝,“油桐花开千万朵,比不上美女帅小子多”。开江的少女皮肤美白,是白米甜粑喂的,开江的少年英武健壮,是包谷泡粑催的。娶娇妻,到开江;找女婿,到开江!古往今来,传为佳话。
  跨越发展的辉煌成就
  1979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纪元,开江也展开了奋发图强的新跨越。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引下,全县社会经济建设走上持续稳定发展的轨道,改变了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大起大落的局面,迈上又快又好的跨越式发展的征程。
  30年弹指一挥,开江战胜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灾害,克服了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惊喜,让世人发出一次又一次的惊叹:
  30年的奋斗,铸就了三十年的辉煌。全县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全县GDP达40.77亿元,是1978年52倍;人均GDP由1978年的169元上升到8742元。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70.2:10.7:19.1调整到2007年的40.5:28.4:31.1。200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7.36亿元,是 1978年的139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亿元,是1978年的23倍,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99.6%;第三产业增加值12.7亿元,是1978 年的85倍。
  30年来,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是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率先实施农村税费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乡财乡用县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后对47户县属企业实行了经营承包、放权让利、股份制改造,安置职工9605人,化解债务2.2亿元,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近三年共取消行政审批232项,在全市率先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开放实效不断彰显,2006年外贸自营出口创汇实现零的突破,2007年创汇68万美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近四年共引进发展项目 176个。
  2007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从1978年的400万元发展到21.3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3%。30年来,开江相继实施新宁河道改弯取直和打渔洞疏通工程,全面完成川东第一大水库--宝石桥水库扩建及渠系配套工程,基本实现了“ 一库灌全县”,改变了开江逢雨必涝、逢干必旱的历史。道路交通发展迅速,2007年全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316公里,油路通乡率和道路通村率均达 100%。城镇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城镇化率达28.9%,县城建成面积5.4平方公里,是改革开放初期的4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积极开展水土保持、退耕还林、环境综合整治,2007年森林覆盖率达31.3%。广播电视、通讯、农网改造等项目顺利推进,全县通电、通光纤、通电话村达到100%、 98%、98%。
  2007年,全县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是1978年的27.3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 3652元,是1978年的81.6倍,年均增长15.8%。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6.9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2.33亿元。公民素质明显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改革开放之初的65岁提高到2006年的74岁,年均提高0.26岁。在全省率先实现“普九”教育、初级卫生保健和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先进县、市级先进文化县。
  2009年,开江以神速的发展、惊奇的变化告诉世人,县委政府的“12345”的战略目标,不只是描绘在纸上的绿色生态县的旖旎蓝图,凤凰涅槃后的开江,已经是绿色生态宜居的地儿了。走进清河步行街,好热闹好繁忙的商业街,亭亭玉立的小叶榕,一树树,一排排,弥散金兽的清香芬芳,透着菩醍的仙风道气;漫步两河岸,真是“一岸黄葛一岸柳,一河金波一河鳞,澄清蕉溪石雕栏,人来人往牵手行”;两河工程一直延伸到打鱼洞,新宁河又将以最大的奉献造福人民;还有清河广场的椰子树,还有新转盘花坛的七色花,还有橄榄广场的橄榄树,还有迎宾大道的银杏树;当高杆的景观彩灯大放光辉,当梦幻的音乐喷泉涌起绚丽,当两河石栏灯炫彩闪亮,恰似东风吹落满天星,更像火树银花元宵灯。
  开江特色文化的基本精神
  反思开江一千四百年历史的成功经验,不难感触到开江特色文化的基本精神。开江特色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巴山水乡,毓秀开江”。开江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的内涵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该从不同的角度作出精辟的概括和总结。我认为,开江特色文化基本精神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求真务实的精神; 2、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精神; 3、革故鼎新、扩大开放的精神。4、天人合一、使民以时的精神; 5、厚德载物、孝亲敬长的精神。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开江传统文化都曾为、正为和将为丰富开江文明作出独特的贡献。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和宝贵经验,体现了这一基本精神的思想光辉,2010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进一步地增添这一基本精神的思想光辉。
  文化是连接历史和未来的一条生生不息的血脉,更是今天开江创造奇迹的内在力量。当代开江跨越式的崛起,持续驱动我们前进步伐的,正是几千年来支持我们的开江特色文化的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江人必将开创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王广庆:城市规划渐行渐远的学院派--城发全方位规划模式解密2014
下一篇3.城市文域旅游的主题文化战略定位--芮城全域旅游研讨会发言
一个辉煌并被人赞叹的城市,
必定张扬着城市主题文化品牌的光辉。
纵观世界著名城市,其形成与发展过程符合高等级城市的普遍规律,同时每个城市又具有其自身的发展个性。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主导地位突出、辐射力涵盖全球的城市主题文化,并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其独特的城市主题文化奠定了他们在世界城市舞台上的地位。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最科学的方法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最重要的保证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先导
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各具特色现代化城市的思想源头
纵观世界名牌城市的建立,无不依据城市营造的规律,及时把握住历史的、文化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市场结构的等等方面诸种有利的条件,建构起他们的时装城、电影城、音乐城、绘画与雕塑城、商业城、科学城、体育城……,甚至还有赌城这样十分专业化的城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核心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灵魂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思想创新
城市主题文化是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的理论先导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避免城市病的爆发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有核心竞争力
只有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中国城市才能有差异化发展
只有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城市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高端谋划城市的新思想
顶层设计策略的新举措
城市领导工作的新能力
城市文化建设的新机制
特色城市建设的新思路
世界名城建设的新体系
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
实施城市主题文化战略定位
确立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目标
加速城市主题文化功能培育
整合城市主题文化优势资源
塑造城市主题文化形象品牌
用城市主题文化“高端谋划、顶层设计”统领城市发展建设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谋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规划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建设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管理城市
用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来营销城市
国家发改委
国家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央视网
中国网
凤凰网
中国城市建设网
中国古镇保护网
中国规划网
中国城市战略网
扬帆奥运
  友情链接: 中小城市文化建设网 中国市长协会 中国城市文化网

版权所有  © 北京国政大略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 复兴路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06171号 
电话:010-8767 3832 邮编:100078  京ICP备2024096967号-1

网站共有63261798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