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邂馨,叶劲松 时间:2015年6月8日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 学员组织处,湖北 武汉
作者简介:本课题由中共武汉市委党校第 3 期市管干部特色理论专题进修班集体承担。负责人:陈邂馨(市文化局局长、党委副书记),叶劲松(武汉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副主任)。课题组其他成员有:刘毅,马泽江,邹耘,桂敏侦,马勋标,顾亦兵,刘 力。
[摘 要]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将武汉市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纵观国内中心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成功经验,深度挖掘和有效整合地域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地理优势,提炼和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的关键举措。武汉市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必须打造武汉市城市主题文化并对武汉市城市文化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本文重点是将武汉市城市主题文化定位于“长江文化之都”,并就此提出相关建议。
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将武汉市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国家文化中心城市建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国家文化中心城市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纵观国内中心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成功经验,深度挖掘和有效整合地域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地理优势,提炼和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的关键举措。 一、城市主题文化是城市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
(一)城市主题文化的内涵
城市主题文化是指能够反映城市精神、城市特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市民品行、人格追求、伦理情趣、建筑形态、经济环境特质资源的文化特征。它是城市发展的主题风格、主题气质的基本特征,能够反映特定城市的城市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内容和精神,贯穿城市发展始终。城市主题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强调城市发展的整体观念,使城市发展通过系统的战略架构和可操作模式,把城市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整合,并形成一种以城市主题文化为形态和载体的系统工程发展模式。 城市主题文化是特色城市发展的生命基因和灵魂。这种基因是由城市独有的自然特质、文化特质、经济特质所决定的。城市主题文化必须包含着以下几个要素:第一,是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名片,具有其它城市难以模仿的、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不同凡响的独特魅力;第二,必须是能突出反映城市文化特质的强势文化;第三,是能贯通经济、社会、建筑、人文等各方面的资源而形成发展张力的文化。以上三点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称之为城市主题文化。城市主题文化是一个城市特质最集中的体现。具体表现为:城市特色文化、特色经济、特色建筑、特色景观、特色精神等之总和,它代表着城市文化发展建设的顶层设计。
(二)城市主题文化的特征 1、定位层次高。城市主题文化直接决定城市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层次高度。城市主题文化的定位,要求必须具备非凡的文化品质和生命质感,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城市价值取向和城市超越时空的精神追求,也是城市从历史走来,留给城市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这个城市将走向未来,再创辉煌,我们会留下什么给未来?这就是一座城市主题文化的特征,活力四射,魅力永恒。如维也纳的城市主题文化为“世界音乐之城”。音乐使这座城市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人们到这个城市来就是寻找世界音乐大师们的历史足迹和艺术回音。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让全世界的游人永远痴迷。每年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成了城市最响亮的品牌; 规模盛大的维也纳国际文化节, 更是把全世界的艺术家都吸引到维也纳来。全世界的游客到这个世界音乐城市, 就是想听到原汁原味的大师们的音乐, 世界音乐在这个城市变成了巨大的文化产业和人文资源。
2、区域特色强。城市主题文化是由最具有个性和品质的地域文化元素构成的。这种特质性的城市主题文化具有唯一性、排他性、权威性的特征和不可模仿、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特征,具有独一无二的城市气质和精神理念。成功的城市主题文化往往让一个城市独领风骚,风光无限。如佛罗伦萨以“世界绘画雕塑”为城市主题文化。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留下的绘画和雕塑,永远让这个城市充满神奇。整个佛罗伦萨仿佛每个人都为保护这座世界名城而生活着,城市的每一个活动, 都围绕绘画和雕塑而进行。
3、文化表征鲜明。一个城市有了主题文化规划设计,这个城市就能够从杂乱无章的信息中显露出一种品质,它使城市特质要素发挥出一种潜力,它有与众不同的主题符号和主题系统,通过城市主题文化的形象符号,印记在人们的头脑中,使人们能够清晰地辨认和选择出这个城市的主题意向,大大提高城市的“辨识度”。这就是通过城市主题文化实现城市“整体创意”的结果。古城西安在国内率先提出打造“东方神韵”城市主题文化,并在城市文化复兴战略上,围绕“世界千年古都,华夏精神故乡”的城市文化身份定位,启动并抓紧制定和实施西安古城“唐皇城复兴计划”,主要是根据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强历史考证,确定历史遗址定位,通过历史古迹保护、历史景点标识、历史标志性建筑与街区复原等多种方式,综合融会、延续历史文脉,再现西安盛唐意象和古城风貌。
4、文化包容性强。城市主题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它把经济、文化、地理、规划、环境等不同领域,通过复合性知识和多学科理论进行整合,提炼出了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体系。城市主题文化的包容性,不仅是对原有城市发展各个层面资源的整合,而且是对城市发展战略的一种再创造,实现城市特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深度挖掘,赋予城市新的生命。
二、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必须要打造武汉市城市主题文化
近年来,国内有很多城市都提出文化立市的建设发展思路,并制定和实施城市文化战略规划,大力推进城市文化建设。武汉市要在国内众多快速发展的城市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把武汉的特色优势进行挖掘和放大,对地域特色历史文化进行精准定位和有效整合,进行城市文化整体的表征设计,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更深地融入文化元素,不断放大城市文化的辐射功能。
(一)国家文化中心城市建设要求城市文化必须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 建设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在文化方面必须要将武汉建设成为国家级的文化高地。一方面,吸引周边城市和地区的文化资源流入武汉市,在武汉进行文化创造,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对中部地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和世界范围输出文化成果和城市治理及生活模式。作为文化高地的国家文化中心城市,需要具备:第一,文化聚合能力。文化聚合能力能够将周边地区文化人才、文化企业、文化项目、文化产品等各类文化资源吸纳到武汉,形成具有很强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文化资源洼地;第二,文化创新能力。各类文化资源在武汉经过有效地整合配置以后,能够形成强大的文化创新能力,生产出一大批在全国乃至在世界内有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优秀文化成果;第三,文化辐射能力。城市的文化建设理念与模式、文化体制机制、文化产品与服务,对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能够输出各类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第四,文化引领能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走在国内城市前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具有示范作用,文化发展经验在国内外城市文化建设具有引领作用。
(二)武汉市众多文化资源需要用主题化方式顶层整合
武汉市拥有 3500 多年的建城历史,自宋、元、明、清以来一直是国家重要名镇。近现代以来,武汉市是中国率先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是公认的中国文化“大码头”。建国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武汉市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部地区的文化重镇。武汉的文化历史悠久,戏曲、文学、美术、杂技、文博、民间工艺等各种文化艺术门类比较齐全,内容丰富,地域特色鲜明。经过历代文化人士的不懈努力,文化建设不断推陈出新,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但从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的要求来看,武汉市文化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区域文化分散发展,缺乏主题提炼。各区围绕一区一品的文化建设路径,推出各自的区级文化品牌,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互不沟通、分散发展、争夺资源、主题不明、同质发展、相互抵消的现象比较严重;第二,地域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层次定位不够高。如知音文化、黄鹤文化、木兰文化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尚待以更高层次的定位角度来加以深度挖掘,凝炼主题,丰富内容,用现代的传媒手段宣传推广;第三,缺乏一个主线或主题将众多区域文化整合起来。武汉拥有的知音文化、木兰文化、首义文化、红色文化等众多区域文化资源,但它们就象一颗颗珍珠一样,本身具有很好的价值,但只有用一条主线将它们贯通,才能把它们变成具有更高价值和艺术品位的项链,让每一颗珍珠具有超越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这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武汉的城市文化形象定位模糊,层次不高,主题不彰,甚至被扭曲为“码头文化”。武市汉是一个历史文化价值和定位被低估的城市,部分原因就在于缺乏一个顶层设计的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将城市的人文历史、自然地理、教育科技等优势资源进行长远规划与系统整合,把城市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核心竞争力优势,不断提升城市历史文化价值的增值空间。 (三)武汉市城市文化需要整体创意的表征形象系统设计 武汉市是一座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盘龙古城、琴台古韵、黄鹤名楼、归元名刹、木兰天池、首义广场等人文与自然景观源远流长、遗存丰富。但是这些文化资源和文化景观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各部门从各自的工作思路出发,单独进行文化资源开发和表征形象设计,致使同在一个城市,文化自然景观资源的内涵表述、价值意义、视觉形象、品牌标识、主题口号等处于各自为政、各执一说的状态。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开发和形象品牌塑造被淹没在诸多含混不清的宣传中,导致武汉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模糊不清,层次不高,缺乏清晰明确的识别度。因此,武汉市需要构建定位准确、表述简明的城市主题文化,才能使城市模糊的形象和品牌鲜明地突出出来,才能影响外部世界,形成热点、形成注意力、形成品牌和标志性符号。
(四)武汉市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在战略上更深地融入文化元素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开发建设与城市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保护似乎是鱼和熊掌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城市建设发展十分迅猛,大拆大建几乎成为城市建设快速推进的普遍模式。然而,千城一面、毫无特色,损毁遗存、破坏环境,食洋不化、照搬国外,追求新奇、缺乏内涵等方面的问题,不断地警示我们,城市规划建设如果没有文化引领,缺乏人文关怀,将无法建设一个真正适宜人居的城市,也无法建设一个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甚至会因为文化遗存的破坏消失而使得失去个性而湮没与云云众城之中。国内一些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纷纷摒弃破坏文化遗存的大拆大建做法,从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对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使得城市的文化品味和吸引力获得较大提升,对城市发展形成强大的助推力。如成都的宽窄巷、福州的三坊七巷、上海的城隍庙和新天地等,都成为这些城市的文化地标和旅游景观。国内外的经验教训以及我们自己的实践都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与文化深度融合渗透,始终坚持人文情怀,才能够在规划建设中把自然美、传统美、地方美和时代美有机结合起来,把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华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实际加以创造,形成我们自己城市的个性特色。
三、武汉市城市主题文化应定位于“长江文化之都”
武汉市作为长江流域一座有持续影响力的城市,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考量,都具备打造成为“长江文化之都”的主客观条件。这个“都”包含着“汇集、平台、中心”之意。从 3500 年前盘龙建城伊始到去年跻身国内“万亿俱乐部”城市,武汉市这座城市始终走在长江流域城市群前列。它的地缘优势使它所代表的荆楚文化具备相当大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将主题文化定位为长江文化之都,既是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必然选择,也是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需要。
(一) 武汉市具有丰厚的长江文化历史积淀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里孕育了异彩纷呈的长江文化,繁衍出辉煌灿烂的城市文明。长江流域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城市数以百计,但很少有一个城市像武汉一样从 3500 年前延绵至今在每个历史节点上都书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殷商时期,被誉为长江流域第一古城的盘龙城可谓是长江城市文明的摇篮,它为武汉市定位“长江文化之都”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武汉地区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明中后时期,湖北汉口镇(商业中心)与广东佛山镇(手工业)、江西景德镇(瓷器)一起并称全国四大名镇,商业繁荣可见一斑;清初,随着“中俄茶叶之路”开辟,作为起点的汉口开始逐步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之都,被欧洲人誉为“茶叶港”;1861 年汉口成为条约口岸城市,沿长江先后开辟了英国、俄国、德国、法国、日本等五国租界,沿长江地带迅速成为汉口的另一个繁华中心,并促使汉口成为与大上海共享荣耀的国际大都市;1911 年,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成就了中国推翻帝制、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丰功伟绩;建国后,作为中南政治局所在地,武汉市经济、文化都居于全国前列;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从新世纪开始,武汉市经济、文化和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武汉市又以昂扬的姿态跻身“万亿俱乐部”城市,成为华中地区首个跻身“万亿俱乐部”城市。以著名学者冯天瑜教授为首的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提出,以盘龙城考古遗址的发掘、长江文明馆的建立为契机,武汉市应充分发挥悠久的长江历史文化积淀优势,着力打造成为“长江文明的桅杆”。
(二) 武汉市具有地缘文化辐射和流域管理行政资源优势
国家文化中心城市必须在历史文化资源、城市规模体量、城市行政级别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准。长江流域副省级城市以上的城市有成都、重庆、武汉、杭州、宁波、南京、上海,它们是长江文化之都最有利的竞争者。按照区域划分,成都、重庆属于巴蜀文化区;上海、杭州属于吴越文化区;武汉属于荆楚文化区。巴蜀文化区位处我国西南,自古以来便有“天府之国”之誉称。但四川“其地四塞,山川重阻”,这种地理的封闭性一方面使它具有特别稳定和安定的社会政治环地之中,使该地区的文化很难与周围文化交流,向外辐射力不足,影响力不广。吴越文化区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其范围大致包括今日的苏南、皖南和浙江省。但由于它处在长江流域下游,其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难以出长江三角洲,不及处在长江中游境,有利于当地文化的独立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文化的发展有非常不利的地方,由于它地居内陆盆腹地的武汉所在的荆楚文化区有优势。荆楚文化区地处长江中游,以汉江、湘江为中心,大致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两者。自古以来,这里是中国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有“楚塞三湘接、荆门九脉通”的说法。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的文化既有宽广的包容性,又有强大的辐射力。更重要的是,国家水利部派出机构长江水利委员会就在武汉,这使武汉拥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长江流域管理的行政资源优势。长江水利委员会对武汉建设长江文明馆的肯定和支持,是我们建设“长江文化之都”坚强后盾。
(三)武汉市具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如果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武汉市定位长江文化之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丰沛的当代文化资源则为武汉市定位长江文化之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里不仅有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武汉杂技厅、武汉剧院、汉秀剧场、万达电影主题公园、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武汉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等一批高端文化场馆;有武汉京剧院、武汉汉剧院、武汉楚剧院、武汉歌舞剧院、武汉人民艺术剧院、武汉杂技团、武汉爱乐乐团、武汉说唱团、武汉文学院、武汉画院、武汉书法院等一批特色文学艺术院团;有仅次于北京、上海数量规模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世界规模最大的 110 多万在校大学生;武汉市在文学、绘画、文博、音乐、影视、戏曲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在全国处于领先行列,具有重要影响力。
(四)武汉市需要抢抓打造国家级文化品牌高地的战略机遇
武汉市位于长江中游,是国家打造长江经济带的枢纽城市,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支点,在经济和文化上要起到承上启下、带动中部的杠杆作用。国家发展战略赋予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在推进发展过程中,抢抓机遇,立足高起点来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长江文化之都”有巨大的文化发展战略价值,但客观来说长江流域的城市都具备打造“长江文化之都”的可能性,只有率先“亮剑”的城市才可能抢得先机,争取国家支持,获得战略发展的制高点。目前,武汉市在打造“长江文化之都”上可以说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那就是与长江水利委员会、武汉大学共同建设的长江文明馆即将在武汉开馆,并成为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主题展馆,向国内外游客开放。长江文明馆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体现国家担当与文化使命感的国家级文明博览馆,也是一座以人为本、立足长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世界文化经济交流平台。武汉不妨以此为契机,顺势提出打造“长江文化之都”,并以长江文明馆的建设平台,努力争取国家层面的关注和支持,为武汉市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文化项目平台支撑。
(五)武汉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需要有高端的国际文化对话平台
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要经过努力奋斗在2049 年把武汉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闪耀在世界城市之林。“长江文化之都”则是武汉市走向世界舞台的一张内涵最丰富、层次最高的文化名片。武汉市虽说有很多传统文化资源,但这些文化资源都较为分散,内涵相对单薄,文化层面不高。而长江文化则可以将这些文化资源统领起来,形成一个内涵丰富、体量较大的文化体,从而与世界其他同等体量的文化体实现平等对话。从文化史来看,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所共同代表的中华文化,与尼罗河流域形成的古埃及文化、两河流域形成的古巴比伦文化、恒河流域形成的古印度文化是世界闻名的四大文明。
在文化交流等级上,长江文化可以与世界上任何大河流域文明进行平等对话。武汉市定位于“长江文化之都”,则意味着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上,我们可以打造一系列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端文化交流对话平台,增强武汉的国际文化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四、打造武汉市“长江文化之都”城市主题文化的几点建议
城市主题文化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从城市发展方式上来说具有引领性作用。打造“长江文化之都”城市主题文化,完成长江文化之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城市空间环境,系统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强势铸造城市魅力品牌,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主题文化城市建设的点睛之作。
(一)通过大力宣传,使武汉市城市主题文化明确化。武汉市城市主题文化“长江文化之都”确定后,首先应该把这一城市文化主题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文化资源来开发。全面整合全市各类文化资源,采取专家论证、重点推介等方式,对建设“长江文化之都”进行顶层设计。并通过中央和省市以及互联网等各种宣传形式进行造势,让武汉市“长江文化之都”城市文化主题成为注意力焦点,使之不断扩散,不断地聚合,不断地提升,不断地认知,使其深深植入每个人的心目中并形成一种情结。
(二)通过文化旅游载体,使武汉市城市主题文化特色化。“长江文化之都”城市主题文化作为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它包括以盘龙城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以长江、汉水和东湖为代表的水文化,以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汉正街为代表的商业文化,以武汉高铁为代表的交通文化,以琴台大剧院为代表的高雅文化,充分运用主题文化旅游这一方式,为城市主题文化搭建平台。通过精心选择和培养的特色旅游产品,使武汉市的城市主题文化深入游客的内心,从而大大提高武汉的城市影响力。
(三)通过城市品牌建设,使武汉市城市主题文化效益化。从世界主题城市发展看,它们都形成了主题品牌。从武汉市城市规划建设上,牢牢把握“长江文化之都”这一主题品牌,牢牢植根于武汉城市建设之中,使之形成城市文化标识,并发挥最大的文化效益。威尼斯是一个美丽的水上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她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纽约时代广场,得名于《纽约时报》早期在此设立的总部大楼,1920 年开始时代广场五光十色的年代,以时代广场大厦为中心,附近聚集了近 40 家商场和剧院,是繁盛的娱乐及购物中心,使城市主题文化效益最大化。
(四)通过汉派文化艺术创作,使武汉市城市主题文化精品化。文学艺术是一个地方软实力的显示,也是对该地方进行塑造和描述的最佳手段。武汉市目前已经拥有具有很大影响的汉派文学和汉派艺术创作队伍,汉派影视文化这几年也有了重大突破,因此要大力聚集“长江文化之都”为主题的汉派文学艺术精品工程,使武汉市城市主题文化可以借由这些文学艺术作品家喻户晓,走向全国和世界。
(五)通过城市主题活动,使武汉市城市主题文化表征化。武汉市已经拥很多的历史文化沉淀,至今尚没有开发,这使得武汉市城市主题文化不能以聚焦性的方式凸显,建设武汉市城市主题文化非常必要。通过整体打包“长江文化之都”为主题文化的大型市政广场、文化活动和重大节会以及标志性建筑的形式,通过不断地文化提供和输出,实现武汉市城市主题文化“长江文化之都”的总体战略方针,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为复兴大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出积极的贡献。
|